心理咨询师培训第三章发展心理学.ppt
《心理咨询师培训第三章发展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培训第三章发展心理学.ppt(3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第一.二.三单元的重点问题:,1.个体发展心理学2.心理发展的5个基本性质3.发展心理学的4个基本任务4.发展心理学的4个基本理论问题5.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时间6.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7.横向研究.纵向研究.交叉研究,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及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过程的学科.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揭示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理论性探讨和实践性研究.,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广义:种系 种族(民族心理学)个体 狭义:个体发展 个体发展
2、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活动规律的学科.,原生动物(在一定范围内按照环境中的变化因素与自身的关系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如草履虫),环节动物 产生了头神经节,并且神经元之间产生了联结,也叫突触,脊椎动物 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神经系统有了很大发展,哺乳动物(猿人,就能对周围环境进行分析判断,进行综合的分析。能用树枝挑食蚂蚁),(二)心理发展的性质,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1、整体性(1)心理活动具有独特的规定性,不等同于各种心理现象特征相加的集合(2)心理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中进行的,2、社会性心理发展受人类社会环境
3、制约的,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及人际交往过程中实现的。3、活动性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4、规律性(1)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是针对个体而言的,有加速,有衰退,一般趋势是(2次生长高峰,从出生到幼儿期为第一发展加速期,从童年到青春期为第二次生长加速期.又称青春发育期,青年期结束,心理发展达到高峰)3、普遍性和特殊性 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发展过程。但是在发展进程和内容,水平上又存在差异.又比如天才儿童和正常儿童,他发展的进程就不一样,同样的年龄天才儿童的思维发展较快,当然,残障儿童则智力低下。,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
4、的基本特征1、年龄特征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时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心理发展是在时间(年龄)中进行的;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但绝非同步;年龄和心理发展不是因果关系2、年龄阶段的根源不同的认知过程起主导作用,(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与环境(双生子研究)-本质问题 2、连续性与阶段性-过程问题 2、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生理成熟和外在教育问题);3、关键期问题。(0-2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53项研究归结出的三种血缘关系水平者智力测验分数的相关,三个孩子在完全相同的环境影响下,智力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说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同时存在。,小环境:家庭,幼儿园,邻居中环境:两个小环境的相互作用外
5、环境:爷爷奶奶,父母工作单位,父母的朋友,社区大环境:父母的社会阶层,价值观,法律,风俗习惯,父母的信仰,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核心特点:过程性和动态性,也叫发展性。,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一)横断研究 在短的相同的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 同年龄组群被试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例:研究儿童自控发展 4岁 5岁 6岁 7岁 数据比较,横向研究得出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不同年龄.性别儿童行为问题出现率(%N=2016)年龄 4
6、 5 6 7 8 9 10 11 合计男 14.4 16.1 12.5 12.1 13.1 13.3 13.3 11.64 13.3女 11.2 14.8 18.4 15.6 18.9 12.6 14.6 10.74 14.5 合计 12.8 15.5 15.3 13.9 16 12.9 5 14.95 11.8 13.9 优点:适用性、时效性缺点:联结性、组群效应,(二)纵向研究 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也叫做追踪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推孟从1921开始对1528名超常儿童的追综研究,研究40年),
7、优点:(1)能系统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2)能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1)时效性差(2)被试容易流失(3)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的比较,(三)交叉设计举例:如果研究3-12岁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取3岁,6岁和9岁三个样本,同时追踪四年,此时样本达到6岁,9岁,12岁,6岁组和9岁组各重复一次,研究时间就由原来的10年,变为4年。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研究的目的.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点.例:3岁 6岁 6岁 9岁 9岁 12岁,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1、跨文化比较研究(1)探讨发展相似性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不同文化下心理发展的一致性(2)探查发展的差异性
8、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对心理发展不同影响2、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3、研究方法的整合4、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创始人英国的高尔顿 观点:1、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2、心理发展是遗传素质的自然的显现过程,3、环境的作用只能是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二,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美国的华生 观点:1、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2、片面地强调和机械的看待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三、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代表人物: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施太伦,美国的吴伟士.观点:1、遗传和环境共同决
9、定心理的发展,2、把两者视为独立存在的因素,3、企图提示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代表人物:班杜拉 观点: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有关攻击行为观察学习的实验研究,把儿童分为三组,观看一段攻击行为的录像。录像的结尾处:第一组儿童看到攻击行为的个体受到奖励 第二组儿童看到攻击行为的个体受到惩罚 第三组儿童看到攻击行为的个体既没有受到惩罚,也没有受到奖励。接下来给儿童提供一个表现攻击行为的环境,观察三组儿童的表现。,实验结果同人们预期的那样,看到攻击行为的个体受到
10、惩罚的那一组儿童表现出最少的攻击行为。实验继续进行,给儿童提供表现攻击行为的诱因,会出现什么结果呢?,?,?,?,?,?,结果三组儿童几乎表现出同样多和同样质量的攻击行为。,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一)高经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心理机能两大类: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高能标志:随意化,概括-抽象化,整体化,个性化(二)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1、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2、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
11、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儿童的这两个发展水平的动力状态是由教育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创造出“最近发展区”。(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的实质 动作起源 主体 客体世界 适应实质 反作用 本质(平衡),皮亚杰,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896年出生于瑞士若沙特,一生都居住在瑞士。22岁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这时主要兴趣在生物学。研究生态学和适应问题,发展了他的中心论题。适应是建立在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取得平衡
12、的基础之上。,2、心理发展建构说 用几个重要的概念来说明他的观点: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1)图式即认知结构: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最初来自于遗传,是一些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的丰富起来。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图式的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的,(2)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个体的认识上只有数量的变化.(3)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
13、新的刺激,就要按新的刺激的要求来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同化与顺应,狗 同化 花狗 白狗(量的变化)顺应 牛(不同类,质的变化),同化和顺应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有同化必然有顺应,如果只有同化,这个个体处于永远与外界适应的状态,无须学习。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只有顺应,没有同化,这个个体就永远无法稳定下来,当两个状态处于平衡时,认识就提高了一步。涉及到平衡这个概念。,(4)平衡:平衡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是同化和顺应相互作用后的一种稳定的状态,而中间的过程也是趋于平衡的一种过程。儿童不断的增加适应能力,和思维结构形成和发展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平衡不平衡平衡来实现的。
14、同化顺应平衡,将贯穿人的一生的发展。,3、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 经验 社会环境 平衡,成熟 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成熟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例如,婴儿期出现的眼手协调,是建构婴儿动作图示的必要条件。然而,若要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最低限度的习得经验,才能增强成熟的作用。,经验个体在这种动作练习中得到的经验,不同与在社会环境中得到的社会经验。皮亚杰把这种经验分成两类:一类是物理的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的经验是指
15、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在皮亚杰看来,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起着组织或协调作用),而非来源于物体。,社会环境它包括语言和教育的作用,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学习者的社会经验可能会加速或阻碍其认识图式的发展。,平衡几乎所有学习理论和发展理论都认识到成熟和经验和社会文化所起的作用,皮亚杰的独特之处,是另外加了第四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即起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平衡过程调节个体(成熟)与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图式的一种新建构。正是由于平衡过程,个体才有可能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把接受到的信息联系起来,从而使认知得到发展。正因为此,皮
16、亚杰把平衡作为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一、连续论(片面性)二、阶段论(片面性)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不均衡性与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量变、质变与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四、心理发展阶段说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对应的特点)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1、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只是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图式。这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思考来自于感知动作。9-12月的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久性。即当某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暂时消失时,儿
17、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抓取和嘴的吸吮是探索世界主要手段,2、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6、7岁:将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能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进行表象思维。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阶段的心理特点:(1)泛灵论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2)自我中心 太阳是跟着我走的。(3)思维的不可逆性 知道AB但不知到BA(4)未掌握守衡 一样长 不一样长,自我中心化: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例:
18、三山实验,3、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是需要具体实物的支持。即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5+2=7 7-2=5,数目守恒(67岁),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A B 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物质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长度守恒(78岁),基本原理
19、: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A B B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一样长”(守恒),面积守恒(89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重量守恒(910岁),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A更重”(不守恒)“一样重”(守恒),体积守恒(1
20、213岁),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 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 准备放入水中 上升到一样的高度。A B A B 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高一些”或“低一些”(不守恒)“一样高”(守恒),4、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2及以后(1)思维可以脱离具体内容,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2)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的形式解决抽象问题,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假如我是校长”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便是形式运算。,(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
21、阶段理论 考虑社会文化因素,认为心理上的变态是属于一种不适应,是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失调,要克服这种失调,也要依靠心理社会经验。,1、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述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的作用,2、个体发展的八个阶段,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发展任务 品质1、婴儿前期02岁 信任对怀疑 希望2、婴儿后期24岁 自主对羞耻 意志3、幼儿期47岁 主动对内疚 目的4、童年期712岁 勤奋对自卑 能力5、青少年期1218岁 同一感对混乱 忠实6、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感与孤独感 爱情7、成年中期2550岁 繁殖对停滞感 关心8、成年
22、后期50岁以后 完善与绝望 智慧,3、划分年龄除阶段的特点:(1)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2)二维的发展阶段说,包括横向维度的人格发展(3)动态过程,人格维度上成功与不成功两极之间具有变化空间(4)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渐进发展进程,先前好不好影响以后发展,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内动力: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外动力: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内外动力相互作用下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下形成的。,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问题的核心在于:儿童早期对毕生发展的关键
23、意义1、个体早期发展的优劣,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2、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婴幼儿身体、心理、社会性和情绪都经历了特有的发展里程3、儿童早期的发展变化既迅速又显著。4、个体发展的早期对负面影响最为敏感,关键期来源,最初由动物心理实验提出劳伦兹:小动物的印刻现象研究引入儿童心理发展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敏感期,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发展迅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发展比较慢。,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一 准备阶段 文艺复兴以前,儿
24、童不被重视,是微不足道的人,文艺复兴以后,心理学的发展中产生人本主义思潮,主要思想就是要实现人的自我价值,要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观念,这些是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二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发表的 儿童心理一书为标志的.书中论述了儿童感知.意志(动作).理智(语言)的发展.三 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 1957年美国美国心理学年鉴用 发展心理学 取代了儿童心理学,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第四单元 重点内容,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论及心理发展的建构说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3
25、.道德发展的3个阶段及本质特点4.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6.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与教学的关系7.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的3个阶段6个水平8.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决定论的代表,第二节 婴儿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新生儿(出生1个月)的发展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两大类:1、有明显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2、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无条件反射具有适应环境、保护自身生存的行为,有助于婴儿发展早斯的社会关系;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睡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睡眠最重要觉醒:进行记忆和学习啼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咨询 培训 第三 发展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4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