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超声波测距仪--教案设计.doc
《会说话的超声波测距仪--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说话的超声波测距仪--教案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案设计会说话的超声波测距仪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超声波的概念,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自己动手搭建出外形各异的超声波测距仪。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故事,动画等材料,发挥想象力,理解超声波的发现和应用。(2) 通过亲身实验,应用比特造型模块,创意设计出造型各异的测距仪外形。(3) 连接电子模块,完成超声波测距仪的制作。(4) 围绕作品的创意,用途等方面进行说明和展示。(5个W+一个H)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测距仪外形的设计,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审美能力。(2)通过模块的组建,拼装,培养动手能力。 (3)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过程,提高团队意识,培养人际交往和沟
2、通能力。(4)作品的描述展示,设计理念和功能说明,培养演讲演示能力,提高自信心。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团队合作,设计测距仪外形,组建模块,完成测距仪的制作。难点:设计新颖的外形,制作漂亮且实用的作品。三 教学资源PPT课件,图片,视频资料,比特造型模块,比特电子模块。四 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 (1)通过蝙蝠的图片(课件),引入“超声波”的概念。它是唯一能振翅飞翔的哺乳动物,其他像鼯鼠等能飞行的哺乳动物,只是靠翼形皮膜在空中滑行!夜间,它们靠声波探路和捕食。它们发出人类听不见的声波。当这声波遇到物体时,会像回声一样返回来,由此蝙蝠就能辨别出这个物体是移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
3、离它有多远。它的大耳朵使它能接受回声 (2)发现超声波的小故事(故事内容见课件),导入超声波的定义。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喧腾热闹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 斯帕拉捷匆匆吃完饭,便走出街头,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尖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起来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自由自在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就不可能在黑夜中灵巧的多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的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说话 超声波 测距仪 教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4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