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德图分析稳定性及幅值和相角裕度.ppt
《伯德图分析稳定性及幅值和相角裕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德图分析稳定性及幅值和相角裕度.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伯德图分析稳定性及幅值和相角裕度,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伯德图分析稳定性及幅值和相角裕度伯德图分析稳定性及幅值和相角裕度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第16章伯德图分析,稳定性及幅值和相角裕度伯德图中的增益裕度和相角裕度中(ogyGMK M(oPM=180+叭(aGMdh=20 1gMlo201g M(o条件稳定改变增益的作用是使幅值曲线上下平移,
2、而相角曲线不变如果20g K那么201g 2K=201g 2+20 K=K+620lg0.5K=20g0.5+20gK=KlB-6,近年来,通识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从中折射出业界对传统专 才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纠偏。然而必须正视的是,目前我国有关通识教育的探索多见于北大、复旦、浙大等研究型、综合性重点大学,如何令通识教育在为数更多的地方性普通高校具备 可行性与普适性,对我国通识教育的施行效果同样影响重大。一、通识教育的概况与现状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起于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是 一种强调精神解放、心智释放,适合自由人的教育,而非外在
3、需要所迫而接受的教育。其根 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身体、智慧和道德的和谐发展,注重纯理性的追求,从而将人从偏狭和 愚昧中解放出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高等教育逐渐湮没在实用主义、职业主义、功利主义教 育哲学之中,对知识的追求逐步沦为实用性的附庸。界限分明、口径狭窄、工具思维的“贫 乏型”专才教育占据了主导优势,自由教育理念被逐步淡漠、抛弃,也由此产生了西方教育 界对通识教育的复归。以纽曼、赫钦斯、科南特等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学家在两个多世纪的时 间 里,从不同的哲学视角出发,传承与推动通识教育的开展,逐步奠定了通识教育在当代西方 高校的基础性地位。回顾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早在1918年,
4、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即提倡“沟通文理”,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更明确提出“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办学理念以及“诸育并进”的教学内容观。众多学者,如朱光潜先生“养成宏正通达之士”的目标,金岳霖先生“所有 的人文学科都应该丰富年轻人的性格”的主张,都显示出上世纪前期教育学界对通识教育的 重视。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迫于特殊的国际环境与经济形势,为迅速完成国家重建与 经济赶超的应急之需,我国高等教育复制前苏联模式,采取了条块分割、划分细致的专才教 育 培养体式,多数重点单科院校直接隶属各部委管理,文、理、工科分科壁垒分明,注重知识 的灌输与技能的培训,忽略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文理的贯通,通识教育日渐式微。近
5、年来,面对专才教育日益受到的诟病,教育界开始重新审视高教领域开展通识教育的 必要性与可能性。自1995年原国家教委“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会”召开以来,以北大、复旦、浙大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启动了对通识教育的实质性探索:在招生与教学组织等重要环 节上,打破院系与专业界限,按文理大类分类;新生混编入校,进校的一至二年内,延迟专 业确定,夯实基础,增加通选、自选课程学科领域的跨度与交叉;在课程与专业选择方面赋 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与选择权。然而,应该正视,进行类似实践的基本为国内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相形之下,为数众 多的地方性普通院校对通识教育明显缺乏热忱,其开设的有限的通识教育也流于表面化、形 式化,呈
6、现出一种“精英们说着精英们理解中的通识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人 员做着自己能够做到的通识教育”的尴尬。二、地方性高校通识教育推行乏力的原因 1.资源禀赋的客观差异,导致地方性普通院校与综合性重点高校在对待通识教育的认识 定位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相对于后者,地方性普通院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储备、生源素质、人文环境等方面“先天不足”。而通识教育实践具有的成本显著、收益隐性、成效滞后等 特性,使得地方性普通院校的管理高层普遍缺乏深入推动的内在动因,仅将其定位于专业教 育之外的一种补充或点缀,相应的政策支撑与管理力度明显不足。2.从课程体系类型上考察,地方性普通院校多属于教学型高校,以培养应用
7、型人才为主 要任务。不同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三者比例 呈金字塔的特征,教学为主型大学三种类型的课程比重,基本相近。因此,目前阶段地方性 普通院校采取北大、复旦等校的模式开展通识教育,并不符合实际情况。3.功利主义思想制约通识教育的发展空间。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大众化趋势凸 显,当下的地方性普通院校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竞争压力。学校在专业开设与课程设置方面,不得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学生谋职就业的需要,从而确保稳定的招生规模。因此,相 对远离现实、不具实用性的通识类课程,明显受到冷落。即使开设,也属于“豆芽科”、“兴趣课”,徒有形式。三、对策与思考
8、从现阶段的实际状况分析,地方性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应重点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高层的认识高度以及推行热忱是基本前提。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基础历来薄弱,因 此,必须自上而下地贯彻力度进行外部的助推。只有高校领导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的必要与 重 要,才会给予相应的资源倾斜、政策激励、制度支撑,才能引导与鼓励师生全身心投入,所 开展的通识教育才能具备行之有效的基础。2.教学双方对通识教育的理念认同及重视程度是根本动力。对通选课程价值判断转变的 过程,实质也是对通识教育理念认同和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形式上“开设了多少门通 选课,通选课平均出勤率有多高”所能表征的。而参与师生对通选课课程价值的判断与态度
9、 的改变,亦不是单纯的行政措施、制度或硬性规定能够解决的。应当通过显性宣传与潜移默 化,引导学生摒弃急功近利的学习观,明晰通识教育对其成才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并外化 为 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励优秀教师承担通选课程并确保教学质量,除通过合理计算工作量、给予适当酬劳等物质补偿外,更应让教师感受到开设通选课本身的光荣与责任。3.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督导是重要保障。目前状况下,地方性院校的通选课普遍由各 院系设课、报课,纳入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极少设立专门的通识课程管理部门。而院系之间 缺乏沟通、统筹,因人设课、各自为政,选派师资差强人意、开设课程无法体现通识效果;教务处事务繁多,无暇实质性关注通选课程的
10、质量与效果。因此,必须设立由校级领导、教 务专家及学术专家共同组成的通识教育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能包括:(1)结合总体培养 目标及学科融合需要,全局统筹,确定本校通识课程开设的主要领域及方向。(2)制定严 格的申报程序,打破以院系为单位的常规,从全校范围内审批申报通选课程。(3)对审批 通过的通选课具体教学计划进行指导,包括其课程目标、具体学时、教学进度及教学要求。(4)对优秀的通选课给予资源的适当倾斜,如印刷选课指导手册、选派助教以及师资津贴 等。(5)收集各方信息,制定系统的考核指标,定期评鉴,动态调整课目。4.优化通选课的课程质量是关键。环顾地方性院校的通行做法,通选课即为“兴趣课”,由
11、于没有明确的教学要求与任务目标,而异化为教师充抵工作量、学生赚取 廉价学分的场所。因此,如何确保通选课的课程质量成为重中之重。(1)精选通选课目。通选课程的选择需学校通识教育管理委员会的专家共同研讨审定,课程本身必须具有基础性、整合性、前瞻性。(2)确立通选课程的地位与价值。全校性通选课应定位于各专业共同 的基础课程,并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规定必选与任选的课程范围。(3)提供优 质师资。深化通识教育,其目的并不寄希望于课堂能传授所需的全部知识,而力图通过教 学活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深度思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专业以外的人文、自然、社会学科的求索热情,并以此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理性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伯德 分析 稳定性 相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4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