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明白摩擦起电现象;明白物体带电的性质。2明白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明白电荷间的彼此作用规律。 3明白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利用验电器查验物体是不是带电;明白电荷量及其单位。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e=10-19C。了解导体和绝缘体。进程与方式1体会人们熟悉“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和电荷间彼此作用规律”的进程。 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看、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讨电的知识的爱好。2在探讨活动中养成同窗之间的协作意识,领会科学的思想和精
2、神。【教学重点】电荷种类及彼此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教学难点】根据原子结构说明摩擦起电的缘故。【教学预备】教师预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假设干。学生分组:气球,颗粒泡沫屑假设干、水、梳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教学进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趣导入【情境创设】播放视频:有趣的放电现象。 【设置悬念】同学们知道这种神奇现象的原理吗?【引入新课】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可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实验。神奇的电到底是什么?从今天我们就
3、逐渐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种电荷。(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认真观察、思考。)有兴趣的观看。交流热议。二、探究新知1.摩擦起电【问题过渡】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实验】日常生活中与以上现象类似的例子很多,想用给你提供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亲手试试吗?【实验器材】梳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轻小泡沫。【提出问题】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2.什么是摩擦起电?3.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现象?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预设:(1)梳子带电。(2)摩擦起电。自主选择器材,动手探究。动手操作预设
4、:用梳子,塑料尺或气球在干燥、清洁的头发上摩擦,之后将物体靠近碎纸屑或轻小颗粒泡沫屑,看是否能将其吸起。根据实验现象思考问题并积极发表见解。回答预设:1.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3.某些衣服吸附灰尘、摩擦过的塑料袋吸附在墙壁上、晚上脱衣服出现电火花等。(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实验体验,认识摩擦起电,感受电的神奇。)2.电荷间的作用【情景过渡】课件展示丝绸摩擦玻璃棒和毛皮摩擦橡胶棒,引导学生思考:图中现象说明了什么?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吸引纸屑。 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吸引水流。【提出问题】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后,现象
5、如何?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靠近后,现象如何?3.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现象如何?他们所带电荷相同吗?【实验探究】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3.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启发诱导】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吗?【推进问题】1.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2.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各带什么电荷?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怎样的?【趁热打铁】1.人们把_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人们把_ 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2.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
6、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 电,这是因为 电荷相互 。观看图片,根据现象思考并积极发表见解。回答预设:丝绸摩擦玻璃棒和毛皮摩擦橡胶棒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它们都带了电。猜想预设:1.相互排斥。2.相互排斥。3.相互吸引,不同。动手操作,观察体验。观察现象: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2. 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相互排斥。3.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分析推理: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
7、相吸引。它们所带的是两种不同的电荷。回答预设: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学生交流讨论答案预设:1.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2.正;同种;排斥。(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3.验电器【过渡问题】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的多少?【启发诱导】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那么这个轻小物体是否带电?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那么这个轻小物体是否带电?为什么?【顺势追问】3.如果让你设计出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你会使用哪一种
8、原理呢?【播放视频】验电器【想想议议】1.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2.箔片张角大小表示什么?【引导自学】自学教材p33。【问题驱动】1.什么是电荷量?2.电荷量的单位是什么?3.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体会一下,你对库伦有何认识?【归纳总结】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有哪些?【说明】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趁热打铁】1. 如图所示的仪器叫 ,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金属箔片上,两箔片就张开,则两箔片上带的是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2. 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会
9、看到原来闭拢的两金属箔片将_,这是因为_。(设计意图:利用验电器金属箔张角的大小导出电荷量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顺其自然。)思考、交流。回答预设:1.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异种电荷。2.一定带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观看、记忆: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回答预设: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2.张角大小表示带电的多少。回答预设: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2.单位:库伦,简称库,符号:C。3.库伦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交流讨论后总结。回答预设:1.利用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使用验电器。学生交流讨论答案预设:1. 验电器;同种。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 物理 九年级 第十五 电流 电路 节两种 电荷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4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