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经典复习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经典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经典复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下册9、如图 5, ab , M , N 分别在 a,b 上, P 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 1 2 3 (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A180 B 270 C 360 D 540一、选择题10、已知:如图 6,AB/CD ,则图中 、 、 三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1、如图 1,如果 ABCD,那么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 + =360 B、 + + =180 C、 + - =180 D、 - - =90A3=7; B 2=6 C、 3+4+5+6=1800 D、4=82、如图 2, AB DE , E 65 ,则 B C ( )P2M1aA B120 135 115 36
2、 65A B C D 3、如图 3,POOR,OQPR,则点 O 到 PR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3Nb25C DA、PO B、RO C、OQ D、PQC图 4二、填空题图 5 图 6A1 D82 711、把“等角的补角相等”写成“如果 ,那么 ”形式A 12、如图 7,已知 ABCD,BE 平分 ABC, CDE150,则 CBFB3456CD图 2E图 313、如图 8,把长方形纸片沿 折叠,使 , 分别落在 , 的位置,若 ,则 等于图 114、如图 9,已知 , =_4、下列语句: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截,则E 内错角相等;过一点有且只
3、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真命题有( )个 A 1 B 2C DC3 D以上结论皆错A B 5、如果 ab,bc,那么 ac,这个推理的依据是( )A、等量代换 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平行公理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图 7 图 8 图 96、如图 4,小明从 A 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 B 处,又沿北偏西20 方向行走至 C 处,此时需把三、解答题15、推理填空: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是( )A右转80 B左转80 C右转100 D左转1007、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 4 倍少 30 ,那么这两个角是( )A 42 、13
4、8 ;B 都是 10 ;C 42 、138 或 42 、10 ;D 以上都不对如图: 若 1=2,则 ( )若DAB+ ABC=1800,则 ( )3D C12当 时, C+ABC=180( )当 时 , 3= CAB8、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 )A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B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6已知,如图 1= ABC=ADC, 3=5, 2=4,ABC+ C若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和等于平角,则这两个角为邻补 BCD=180D平移变换中,各组对应点连成两线段平行且相等将下列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1 -(1)1=ABC(已知),第六章 实数AD_一、填空
5、题(2)3=5(已知),1AB_,1.169的算术平方根为( )(_)_(3)ABC+BCD=180 (已知),2、已知 5 11的整数数部分为 m,5 11的小数部分为 n,则m n ( )_,3、式子 x 3 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 )(_)_4、已知: y= x 5 + 5 x +3,则 xy 的值为( )17、已知:如图 ABCD,EF 交 AB 于G,交 CD 于 F,FH 平分EFD,交 AB 于H ,AGE=500,求:BHF 的度数(8 分)E5、 3 a b 4 0,求 a+b 的值( )AHB6、 9 的平方根是 ( )G7、快速地表示并求出下列各式的平方根9 C F D
6、116|5| 0.81 (9)28、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是 a 1和2a 7 ,求这个数?9.用平方根定义解方程18、已知,如图, CDAB,GFAB,BADE,试说明 1216(x+2)2=81 4x2-225=0A ED1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FB2GCA、 16 的平方根是 4 B、 6 表示 6 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C、 任何数都有平方根 D、2a 一定没有平方根11、求值:3 0.512 = 3 729 =3 ( 2)3= (3 8 )3=12、如果3 x 2 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为- 2 -13.用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 3-27 =0 2(x+3)3=512x公式四: (3
7、8 )3= ( 3 27 )3= ( 3 125)3=3 ) 3( a =重要公式综合公式三和四,可知,当满足a 条件时,3 a3 =33 )( a公式一 : 22 =23 =24 =公式五:3 a=2 2 2 知识点五:实数定义及分类( 2) ( 3) ( 4)= = =2a =无理数的定义:实数的定义:有关练习: 1.(172)=21999 =实数与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2(a 3) (1)实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2.如果 =a-3,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如果2(a 3) =3-a,则 a 的取值范围是(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4)根
8、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5)两个无理数之和一定是无理数。 (6)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所有的3.数 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2(a b) +|c+a|a b 0 C点都表示有理数。2、把下列各数中,有理数为;无理数为39, ,52,2,203,36,3. 14,5,38 ,0.030030003.3、大于 17 而小于 11的所有整数为公式二: ( 4 )2= ( 9 )2= ( 25 )2=2( a = (a 0)综合公式一和二,可知,当满足a 条件时,2a =( a)2公式三: 3 33 =3 23 = 3 43 =知识点六:实数的有关运算5计算3 3(结果精
9、确到0.01)2、已知 a、 b、c位置如图所示,2化简 :a2 a b c a b ca b 0c3 ( 2)3 3 ( 3)3 3 ( 4)3= =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3 a3 = ; 一、选择题随堂练习:化简:当 1a3 时,2( a +1 )3 (a 3)31若 a 0 ,则点 P( a, 2) 应在 ( )- 3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 1,m 1) 一定在 ( ) 10点 P(2,-3)先向上平移 2 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P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的坐标是( )3在平面
10、直角坐标系中,线段 BC x轴,则 ( )A(-1,-5) B(-1,-1) C(5,-1) D(5,5)A点 B 与 C 的横坐标相等 B点 B 与 C 的纵坐标相等二、填空题C点 B 与 C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相等 1在坐标系内,点 P(2,2)和点 Q(2,4)之间的距离等于 _个单位长度,线段 PQ 的中点坐D点 B 与 C 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不相等 标是_4若点 P(x, y) 的坐标满足 xy 0 则点 P 必在 ( )A原点 Bx2将点 M(2,-3)向左平移 2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1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_轴上 Cy 轴上 D x轴或 y轴上3.在直角坐标系中
11、,若点 P(a 2,b 5) 在 y 轴上,则点 P 的坐标为_5点 P 在x 轴上 ,且到 y 轴的距离为 5,则点 P 的坐标是 ( )4已知点 P( 2, a) ,Q(b,3) ,且 PQ x轴,则 a _,b _A(5,0) B(0,5) C(5,0)或(-5,0) D(0,5)或(0,-5)5将点 P( 3, y) 向下平移 3 个单位,并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后得到点 Q(x, 1) ,则 xy =_6.平面上的点 (2,-1)通过上下平移不能与之重合的是 ( ) 6.则坐标原点 O(0,0),A(-2,0),B(-2,3)三点围成的 ABO 的面积为_A(2,-2) B(-2,-1
12、) C(2,0) D2,-3)7点 P(a, b) 在第四象限,则点 Q(b, a) 在第_象限 7.将ABC 各顶点的横坐标分别减去 3,纵坐标不变, 得到的A B C 相应顶点的坐标, 则A B C可8已知点 P在第二象限两坐标轴所成角的平分线上, 且到 x 轴的距离为 3,则点 P 的坐标为 _以看成 ABC ( )9在同一坐标系中,图形a 是图形 b向上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如果在图形 a中点 A 的坐标为 (5, 3) ,A向左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得到 B向右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C向上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得到 D向下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得到则图形 b 中与 A 对应的点 A的
13、坐标为_8线段 CD 是由线段 AB 平移得到的,点 A(-1,4)的对应点为 C(4,7),则点 B(-4,-1)的对应点 D 的坐标是( )10已知线段 AB=3,AB x轴,若点 A 的坐标为( 1,2),则点 B 的坐标为 _三、解答题A(2,9) B(5,3) C(1,2) D(-9,-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写出 ABC 的顶点坐标,并求出 ABC 的面积。 9.如图,把图1 中ABC 经过一定的变换得到图2 中的AB C ,如果图1 的ABC 上点 P 的坐标是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a b ,那么这个点在图2 中的对应点 P , )的坐标是 ( )1下列方程组是二元一
14、次方程组的 是( )(a 2,b 3 B(a 2,b 3) C(a 3,b 2) D(a 2,b 3)- 4 -3x 2y 17 12x y 1 4x y 1 x x 2 0 1 yB. C. D. x2 3 13x y ,则 x-y= 。9. 已知xy 2 y 2x 3 y x 13x y 0A3x 5y m 2二元一次方程 2x y 7 的正整数解有( )个。10.若满足方程组2x 3y m的 x,y 的值的和等于 6,则 m 的值为 A. 1 B. 2 C. 3 D. 411. 已知 3a 2b 4,2 a b 5,则8 5 a b _.3. 已知方程组5x y 3ax 5y 4和x 2
15、y 55x by 1有相同的解,则 a ,b 的值为 ( )12.若23x y 5 2x y 3 0,则 x y _ 。13姐姐 4 年前的年龄是妹妹年龄的 2 倍,今年年龄是妹妹的 1.5 倍,则姐姐今年的年龄是 岁。a 1 a 4 a 6 a 14b 2 b 6 b 2 b 2 4买钢笔和铅笔共 30 支,其中钢笔的数量比铅笔数量的 2 倍少 3 支若设买钢笔 x 支,铅笔 y支,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 )x y 30 x y 30A 2 3y xx y 30C 2 3x yB y 2x 3x y 30D x 2y 314. (8 分)解方程组4(x y 1) 3(1 y) 2x y 22
16、 35、已知甲、乙两人的年收入之比为 2:3,年支出之比为 4:7,年终时两人都余了 400元,若设甲的年收入为 x 元,年支出为 y 元,则可列方程组 ( )x y 400 x y 400A23x74y400B32x47y400x y 400 x y 400C23x47y400D32x74y40015已知 y=x2+px+q,当 x=1 时,y 的值为 2;当 x=-2 时,y 的值为 2求当 x=-3 时,y 的值6、已知二元一次方程13x y210,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y 为4x 3y 147. 若方程组kx (k 1)y 6的解中 x、 y 的值相等, k =ax by 2 x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数学 各章 经典 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45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