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中年级版》读本.docx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中年级版》读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中年级版》读本.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镇中心校校本教材走进经典镇中心校P年级/编写说明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由古至今,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唐诗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中国古典文化,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相比的。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长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综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历史的国家,诗教的思想一脉相承,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经典文化可以浇灌上泸小学学生的心灵,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
2、爱祖国。以爱促发展,以爱促行动,只要有爱,学生便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品学皆优的学生。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开设了经典文化这一校本课程。旨在组织学生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诵”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顾问:策划:主编:编委:第一章走进经典1.题西林壁42游山西村53送元二使安西64望洞庭75滁州西涧86大林寺
3、桃花9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08游园不值119秋夕12IO咏柳13第二章走进传统节日11春节的由来与传说1412端午节的传说15-1613清明节1714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1815话七夕19-20第三章经典驿站16买楼还珠2117曾子杀猪2218塞翁失马231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1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2 .缘:因为。3 .此山:指的是庐山。简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洪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
4、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就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浜/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I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5、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E然,耐人寻味。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
6、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O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评析作品并不意味着陆游忘却了北方那象征着耻辱的土地,而常常是他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一种无奈的寄托。特别是他后期的二三十年,大部分时间闲居在乡,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隔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他只能在山水田园中寻求一时的解脱。不过,应该说
7、陆游对自然山水和乡村的日常生活确实是非常热爱的,常常能细心地体会出山水景物的生机和情趣,咀嚼出日常生活里的深长的滋味,所以有不少诗都写得很有情致。如果说他的抒发报国激情的诗作多是以强烈的感情和奔放的气势来冲击读者的心灵,那么这一类诗作则多以平和朴素的韵味和深永秀逸的意境感染读者,使之在细细的品味涵咏中感受到诗人的人生情趣、审美情趣。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泡(yi)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2)使:到某地;出使。(3)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4
8、)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5)泡:(yi):湿润,沾湿。(6)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7)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8)君:指元二。(9) 更:再。(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11)故人:老朋友,旧友。(12)更尽:再喝完。注解:作者送元二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
9、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4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1相和:相互映衬。这首山水小诗将洞庭湖描写得如此高旷清超,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
10、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
11、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5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古诗赏析【注释】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幽草:幽谷里的小草。【译
12、文】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鹏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赏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鹏,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6大林寺桃花唐1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古诗赏析【注释】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近。(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4)尽:指花凋谢了。山寺:指大林寺,在
13、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长恨:常常怨恨。春归:春天回去了。(8)觅:寻找。(9)不知:岂料、想不到。QyV(IO)转:反。.d(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12)始:开始。【译文】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O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赏析】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这首诗中,既
14、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I作者背景、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I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注词释义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
15、江。之:往,去。广陵:扬州的旧名。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O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下:沿江顺流而下。惟:只。天际:天边。古诗今译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名句赏析一“故人西辟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l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说到离愁别思,
16、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8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作者简介南宋大诗人叶绍翁(1200年前后在世),南宋著名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氏。原姓李,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睡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龙泉同乡进士、当朝参知政事(副相)I真德秀过从甚密。攻诗,尤擅七言绝句
17、,属江湖派,然意境高远,用语新警,j非一般江湖派诗人之作。注释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没有遇见Ji指没有见到园子的主人,没能进入园中。I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爱惜。屐齿印苍苔: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印苍苔(tai):在蔡送苍苔上印下屐齿印。苍苔,青苔。小叩:轻轻敲门。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O译诗、诗意I应当爱惜青苔不让屐齿把它踩坏,;我轻轻地敲着那扇柴门可是许久也不开。然而满园的春色柴门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色的杏花已从墙头探伸出来。趁冬25气晴好,勺出金友。也许是园主人爱惜苍台怕我们登上善印吧,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
18、开。但这也没有关系,花园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那露出墙外的一枝枝红杏已经泄露了盎然的春色。9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注释】银烛:一作红烛。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轻罗:柔软的丝织品。流萤:飞动的萤火虫。天阶:露天的石阶。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译文】初秋时节,屋内烛光摇曳,那摆在一隅的画屏被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泽,身穿轻罗衣衫的宫女手执小团扇,在屋外追捕着飞萤。夜色渐深,凉意渐浓,她来到宫殿台阶旁的草地上,侧卧在上面,仰头观看那银河两边的牛郎织女星。【赏析】这是一首宫怨诗。诗人通过阴冷索寞的环境的描绘,暗示出宫女孤凄索寞的命运,表现出宫女孤寂的情
19、思和幽怨。通篇未写一个愁字,而愁情浓郁,意在言外,极委婉含蓄之致。清人孙洙评此诗说:层层布景,是一幅暮色人物画。,说得极是。10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妆:装饰,打扮。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译诗、诗意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娇,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
20、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春节的由来与传说*I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21、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二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
22、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二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笏,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受次日靖,而包胎史的时间都是灌美黑攸露”能惋感破晓,它和使成岛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诵读中年级版 小学 校本 课程 经典 诵读 中年级 读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4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