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doc
《关于我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我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摘要 本文提出我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阐释国际理解教育核心理念,对我国传统文化与国际理解意识的融合及如何展国际理解教育提出建议。关键词 国际理解教育在交织着冲突、发展、困惑、忧虑和希望的社会背景下产生。我在研究过程中把它的发展历程分为如下阶段: 前国际理解教育时期谋求和平的希望 40年代的倡导、 50年代的初步实施、60年代的进一步推进(略)。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1974-1994)“和平文化的创立”,70年代中期的转折、80、90年代的发展(略)。 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1994至今)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第44届大会, 提出新的教育
2、哲学:“和平、人权、民主”。与之相辅相成的各项决定与宣言,包括Delors Report中提出的“四个学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50年历程记载着国际理解教育在国际社会中的曲折变化,同时也预示着国际理解教育在新千年的以下发展动向: 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将继续起着重大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不断发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积极引导各国关于国际教育的政策与制度;大力推行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计划以及支持和帮助各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活动。 第二,国际理解教育迎来了积极的、广阔的国际社会背景:全球政治民主化、经济贸易国际化、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信息技术的支持尤其是互联网的扩大以及各国人民
3、的不懈努力等因素越来越对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产生有利影响。 第三,民族差异的存在,宗教派别的争端,经济发展差距加大,社会冲实突变性的呈现,导致世界大战因素的潜伏等现象将长期持续,困此,各国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共同承担在全人类尤其是青少年心灵深处播种“理解”理念的重大使命。 第四,国际理解教育将既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又反对大国霸权主义。它是在民族自尊基础上的国际主义和国际理解基础上的民族主义两种思想的统一体现。 第五,各国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将持有共同的教育目标,接受国际社会的指导,另一方面将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内容。 第六、各国将普遍关注国际和平问题与教育、国际环境问题与
4、教育、国际权问题与教育、多元文化与教育、全球问题与教育、国际化问题与教育、青少年问题与教育、国际价值观问题与教育、世界人口问题与教育等等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领域(余新,200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这个期间广泛的开展了亚太地区学校交流联络网项目(ASP),一些相关的国际组织如:“国际教育理解与价值教育学会(APNIEVE)”等也相继成立,推动了亚太地区国际教育理解活动的开展。 2000年1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第四届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的研究。一、 国际理解意识中国走向世界的使然(一)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战后,国际理解教育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联合
5、国宪章提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建捍卫和平的屏障,是消灭战争的根本方法”。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在教科文组织及其成员国的努力推行下,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到了20世纪后半叶,科技发展迅速,经济增长速度史无前例,人类的生活质量有着突飞猛进的提高。人类活动的全球化现象日趋明显。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信息网络化、学习社会化的趋势初见端倪。“全球在经济、科学、文化、和政治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正日益加深。全球化的特征首先体现在经济贸易的全球化现象;其次体现在新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再次是人口流动扩大引起的国际移民现象空前增长;最后体现在语言、衣食、娱乐、体
6、育等文化现象的国际流行”。 但是,这种发展很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少数富人与多数百姓之间、少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分子”与多数基础教育还未得到保障的大众群体之间,这种差距还越来越有扩大的趋势。国际形势非常复杂而微妙,民族差异的存在,宗教派别的争端,经济发展差距加大,社会冲实突变性的呈现,导致世界大战因素的潜伏等现象将长期持续。 在发展与危机并存的今天,大多数国家都希望营造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明白任何一项突破性的进展都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关注各国普遍关注国际和平问题、环境问题、多元文化发展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世界人口问题等都需要各个国家共同研究解决。而且人类的交流
7、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巨大的发展与飞跃。这些为在世界各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必要性与可能性。当前世界是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找平衡,但是要保持和平与发展的稳定局势,必须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众所周知,能够有效实行的规则要以文化为基础。世界运行规则的基础是和平文化。文化的基础是基本生活价值。因此使新一代建立正确的生活价值,接受和传承和平文化,是各个国家假如地球村,成为合格公民的必然。(二)国家发展的需要 翻开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显而易见,什么样的国家在教育中含有浓重的国际理解色彩?什么样的国家的教育中缺少这种色彩?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从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我国在国际社会发挥越
8、来越大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仅是政治、军事上的,而且已经深入到经济、文化、教育。加入WTO和成功申办奥运会就是明显的标志。 公民的国际理解的意识、知识、技能和态度是综合国力的一项指标,是未来人文化素养的组成部分(象现在使用互联网一样)。我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要求我国的公民具有日益开阔、超前、优秀的素质。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法则,树立为世界人民多做贡献的国际主义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忙于温饱,改革开放初期,解放了生产力,同时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济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也上了不少当,交了不少“学费”,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带来了形形色色表现外国意识形态的东西
9、。各种文化形态对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鉴别能力还不够强的青少年在理想、信念等方面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有些青少年独生子女,一切以“我”为核心,既缺乏民族自尊基础上的国际主义,又缺乏国际理解基础上的爱国主义。我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呼唤着公民素质的提高。(三)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流教育的特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建设者健全的人格重要由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养组成。三种基本素养的基础是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对青少年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不是为理解而理解,而是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今后在合作与竞争中理性地思考问题,更快地发展
10、我们的民族文化,振兴中华。 国际理解教育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扩大、延伸。爱家、爱集体、爱城市、爱祖国、爱世界逐步扩大、逐步深化、逐步理性化。从幼儿园起,就应该受到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的影响,初中开始实现社会化,同时应该了解别国的文化和世界上的大事情,了解才能产生丰富的情感,情感有助于价值观的形成。到了高中才能初步形成以中华民族主题文化为基础的现代人文素质。这种素质的基础是民族自尊基础上的国际主义和国际理解基础上的爱国主义两种思想的统一。(四)北京市特殊地位的要求 在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北京市政府提倡公民要“改掉小毛病”。实际上,恰恰是这些小毛病反映了北京市公民素质还不够高。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
11、文化、教育发展的窗口,北京市的公民素质应该成为全国的典范。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北京市首当其冲会在经济、文化格局上发生变化,教育必须为此做好超前的准备。北京人民作为2008念奥运会的东道主,不仅以悠久的历史、美丽的风光,更应该以市民的优秀素质使全世界倾倒。21世纪发展对国际化大都市公民的要求,综合国力的一项指标,未来人文化素养的组成部分,象现在使用互联网一样一流教育的组成部分。二、 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概念和平文化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是即竞争又合作,要长久维持和平与发展的大局需要建立共同的游戏规则,规则的基础是文化,建立“和平文化”是实现长久和平与发展的基石。 那么,和平文化的内涵又是什么呢?1
12、950年,教科文组织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提出“世界共存教育“的八项目标: (1)开展全球社会的教育,缔造与联合国宪章精神相一致的社会; (2)各国无论存在何种差异,都有权力和义务在国际机构中合作; (3)世界文明来自许多国家的共同贡献,所有国家之间都相互依存; (4)不同人们在生活方式、传统习惯、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有所不同,但各自都有存在的理由; (5)人类在历史上、道德上、智力上和技术上的进步逐渐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尽管世界仍被冲突的政治利益和紧张局势所分割,但是人们之间相互依赖日益明显; (6)国际组织成员国所制订的条约要各国人民积极的支持,就会发挥重大作用; (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我国 开展 国际 理解 教育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40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