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导:临门一脚.doc
《高考指导:临门一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指导:临门一脚.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指导:临门一脚语文:警惕材料作文两根“软肋”虽然今年高考作文题型很难预料,但相对命题或者话题作文来说,学生的材料作文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确有必要。不过,在材料作文训练过程中,高中生暴露出的普遍性的“软肋”,在最后冲刺阶段,值得引起考生的警惕。问题一:许多学生无视材料的本身特点,用一个固有的认识范畴,生搬硬套材料的意义。文章据此确立的主题,貌似与材料相关,其实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显示出思维方式的机械性。去年高考“板桥体”这则材料,因为有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立意,于是,整体与局部这组关系就成了今年应考生笔下挥之不去的文章立意。只要看到的材料稍稍相似,头脑中就会产生短路式
2、的反应,对原材料稍作引用后,即开始大谈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把握材料的基本特征,需要有对材料的基本分析。但许多学生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采取打比方、贴标签的理解方式,一步跨越了分析阶段,得出了一个肤浅乃至不相干的结论。前阶段,许多高三学生都写到过一篇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你可以指望太阳明天从东方升起,但风却从四面八方吹来。”学生们在构思时,有相当一部分人迳直把太阳认定为希望和理想,把风认定为挫折和坎坷。结果,那么一句形象而充满睿智的名言,却被写成了一篇旨在“坚持理想、克服挫折”的老套文章。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则材料中,太阳和风作为一组对应的客观物呈现到我们面前时,其基本的差异,在于太阳从东方升起
3、的确定性以及风吹来的不确定性,这是材料本身明确提供给学生的信息。从这种确定与不确定的差异中,可以引申出必然与偶然的区别等等。而其中第一句中所谓的“你可以指望”与第二句中隐含的“你不能指望”的差异,也应在文章构思的层次中得到落实。就是说,我们可以指望那些确定的东西,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那些偶然、不确定的因素上。问题二:不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材料的基本意思,不去梳理材料本身的逻辑框架,而是断章取义、肢解材料,误以为对材料的多角度把握,就是任取材料中的一二句话来自由发挥,显示出思维方式的片面性。在去年的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中,已经暴露出不少断章取义的弊病。不论其立意是继承和创新、是整体和局部,还
4、是独一无二、是和而不同,有不少学生都只是摘取了其中和自己文章立意相符合的一句话来展开分析,而把材料中其它的句子弃之不顾。最近,某区有一份语文模拟卷,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据柳宗元的名篇种树郭橐驼传改写而成,讲郭橐驼顺乎树的自然要求来种树,所以树栽种得特别好。按道理说,这材料的题旨本身并不复杂。但学生作文时,还是走入误区,出现了较普遍的问题。他们从自己作为一个学生的立场出发,把树与人的顺乎自然发展作了类比,据此写成的文章,根本没有提及其中的种树人郭橐驼。材料本来是种树人与树的关系,在许多学生的笔下被割裂开来。这样,作文本应该可能提及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都看不到了。还有一则材
5、料,构想了两个对话,要求学生作文。对话是:“有人问橘子为何有许多瓤,它回答说是希望你和别人分享;又问苹果为何不分瓣,回答是希望你整个的奉献。”有部分学生,又把这则材料割裂成两半,或者写分享,或者写奉献,却没有想到,对于这样的材料,是必须把这两个对话整合起来,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分析其关系及其意义的。数学:考前做点能力题 审视到目前已经做过的“二模”甚至“三模”试卷,对其中暴露的问题,不妨采用“焦点访谈”的形式,一个一个加以解决。这里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是否有缺陷,二是考试策略运用是否得当。对知识方面的问题,可以把自己感到困难的问题集中起来,比如把做过的各种试卷、用过的参考书拿来,找出
6、自己感到困难的一类问题,选取部分再做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可以把原来做错的问题再选做一些,看看是否已经掌握,对没有掌握的问题,如果不是偏题怪题,务必要弄清原委,切实搞懂。要特别提醒的是,这里的“掌握”是以不看答案自己能独立做出来为标准,不是以看懂作为标准。因为看懂到做出之间还有一定距离,只有独立做出来,才能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在各张试卷中多次出现的问题一定是重点,经常做错的同类问题就是自己的难点。考前有限的时间要用到重点和难点上。对考试策略方面的问题,要及时总结失误原因,尤其要针对“会而不对”进行重点分析,看是审题原因,还是计算错误,还是因为纠结于前面的个别难题而影响了后面的正常解答,
7、或是有其他特殊原因,都应该逐个甄别,便于改正。近年高考对能力要求较高,在考前适当做些能力题是必要的,既能保持思维的敏捷和流畅,又能保持较快的解题速度,还能提高考试时的自信心。能力题不完全是难题,选题应该遵循“基本点交汇点制高点”的原则。基本点不仅是指题目的知识点比较基本,问题的解法比较常规,还指对概念的理解要透彻,相关运算(算理、算法)要准确,定理、公式及其变形的运用要熟练。交汇点则是题目涉及数学的不同分支(比如一个题目中可能融代数、几何、三角、不等式于一体),要注重从整体着眼去考虑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制高点往往是常规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时可以把它转化成与之等价而又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指导 临门一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9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