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doc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一轮复习说课稿一说课程标准1,考纲解读内容要求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2,考查特点近四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试题涉本章题汇 年份命题立意题型赋分2010理综 T15考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瞬时加速度问题,选择题6分2011理综 T21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和滑块模型,分析临界问题能力选择题6分2012理综 T14考查考查惯性概念, 力与运动的关系 选择题6分2013理综T14,T21T22考查惯性概念考查由运动求力整体法和隔离体法的应用选择题,选择题实验题6分+3分3分通过试题统计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单独命题时以选择
2、题形式,考察惯性、超重失重等基本概念,难度不大。结合命题时以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形式,以联系实际的问题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本规律的能力。还可与电场、磁场等知识相结合,组成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3,命题趋势预计今年高考,本节仍然是命题必考的内容,对基本概念、规律、图像的考查可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对动力学两类问题、连接体问题的考查可能是多过程的综合性计算题,牛顿运动定律还可以与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功和能、电和磁等知识综合命题。考察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物理过程,物理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二说教材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本规律,是力学
3、的核心知识。对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的考查经常以选择题或融合到计算题中的形式呈现。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各种题型均可以考查。对于两类问题,常以实际问题为背景来命题,考查学生获取并处理信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模型,综合运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能力,是高考热点。另外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还很多,如弹簧问题、传送带问题、对连接体问题,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等,这类试题也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重点:惯性概念,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获取并处理信息,综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分析、解决多阶段(过程)的运动问题。三说学情1.知识上: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中,学生
4、较系统地学习了有关动力学的知识,教师也介绍了一些解题方法。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对知识的驾驭不系统,仍停留在知道,懂得的层面。2.方法上:牛顿运动定律与图像题目,多个物体准确合理选择研究对象,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体法,处理传送带多过程以及临界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3.能力方面:在新情境中对信息的处理,建立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及公式能力有待提高。四说复习设计(一)说课时安排1、牛顿运动定律(1课时)2、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课时)3、评讲配套练习(1课时)(二)说复习策略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总结法和讲授法:教师通过选择典型例题引导 学生归纳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
5、问题的方法教师评价归纳,补充完整。把复习过程优化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复习用书赢在高考,对书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复习,构建系统知识网络。教师对部分重、难点进行讲授,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学生在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讲解清楚后再找些类似的习题进行加强练习。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设定的目标。(三)复习内容设计1,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2,说例题设计考查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基本理解例题1 (2011浙江高考)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对绳的拉力
6、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例题2.(2012安徽理综)质量为0.1 kg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t图象如图所示.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3/4.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取g=10 m/s2,求:(1) 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的大小. (2) 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解析】(1)由v-t图象可知,弹性球第一次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7、g-f=ma 则有:f=mg-ma=(0.110-0.18)N=0.2N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时的速度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则: 反弹的高度为: 【设计意图】: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算出阻力例题3 (2011北京高考)“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B)Ag B2gC3g D4g【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后绳子拉力稳定不变,表明人已经静止不动,此时绳子的拉力等于重力,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
8、律,最大加速度【设计意图】: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加速度【方法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两种典型应用解两类问题的思路 可用下面的框图来表示:可见,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超重和失重问题例题4 (2010.海南理综)如右图,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压在箱顶上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BD )A加速下降 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解析】选BD,木箱静止时物块对箱顶有压力,则物块受到顶向下的压力,当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时,和外出的方向向上,表明系统有向上的加速度,是超重,可能加速上升
9、,也可能是减速下降,BD正确。【方法总结】:加速度向上是超重,加速度向下是失重,简称“超上失下”。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例题5 (2011福建理综)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和。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1和T2,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C ) A. B. C. D. 【解析】设滑轮的质量为零,即看成轻滑轮,若物体B的质量较大,由整体法可得加速度,隔离物体A,据牛顿第二定
10、律可得,将m=0代入四个选项,可得选项C是正确。【方法总结】:在物体系中的物体,加速度如果大小相等,就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临界问题例题6 (2013届渭南检测)如图所示,有A、B两个楔形木块,质量均为m,靠在一起放于水平面上,它们的接触面的倾角为.现对木块A施一水平推力F,若不计一切摩擦,要使A、B一起运动而不发生相对滑动,求水平推力F的最大值【解析】A、B一起运动,则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ma以A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B一起运动而不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N0竖直方向:FBAcos mg水平方向:FFBAsin ma联立上式可得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高中物理 一轮 复习 备考 牛顿 运动 定律 及其 应用 说课稿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8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