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分层达标训练6.20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分层达标训练6.20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分层达标训练6.20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层达标训练【基础达标】1.小张翻阅旧报纸,发现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中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的事实B.“人民大宪章”应该是“共同纲领”的排版失误C.“中国人民政协”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误D.“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地位2.(2012广州高一检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已建立起来3.(2012济南高一检测)右图是1953年由西安市选举委员会印发的一张选民证,其历史背景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起来C.政治协商制度逐渐建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4.一曲青藏高原唱响全国,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新中国的诞生A.B.C.D.5.(2012南通学业水平检测)最早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3、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2012江门模拟)“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村民选举制度2.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新中国对这一思想的实践是( )A.确立政治协商制度B.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3.(2012玉溪高一检测)有这样一首诗:“祖国,您在哪里?在西
4、藏和平解放的签字笔里,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声里,在新宪法散发出的阵阵书香里”“新宪法”指( )A.1954年宪法B.共同纲领C.资政新篇D.临时约法4.(2012永州高一检测)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A.B.C.D.5.(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团结与平
5、等的历史传统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C.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6.(2012长春高一检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 )民族团结 民族平等民族合作 共同发展繁荣A.B.C.D.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新中国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各有什么作用?8.(2012保定模拟)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应运用这一组织起下列主要作用:第一,协助我们组织和推动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及部分人民团体参加人民政治活动与国家建设
6、工作,进行政治学习,使他们逐步得到改造,并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第二,把我们对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及部分人民团体有关的政策、号召和要求,经过与各方面代表人物协商,取得一致,要他们向其所联系的群众进行宣传解释,负责协助推行。第三,反映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及部分人民团体的思想、意见和要求,以便于我们及时了解和处理。第四,协助解决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及部分人民团体相互有关的问题并交流经验,以加强团结,推进工作。材料二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
7、道理的。所以,从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只要还有党派的时候,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长期共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求大同存小异,这并没有坏处从种种方面看起来,我们这样的大国,多一点党派去联系各个方面的群众,对国家,对人民的事业,有好处。以共产党为核心,为领导,各党派团结合作,有什么不好?我们只要是一个敢于面对现实的人,敢于揭露错误、批判错误、改正错误的人,那就不怕监督。越是监督我们,我们越是能进步。周恩来在1957年4月24日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材料一中“这一组织”指什么?“这一组织”的职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哪一重要方针?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执行这
8、一方针的理由。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解析】选D。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49年”“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答案很容易判断为D项。A项错在“首部社会主义宪法”,应该是1954年宪法;“人民大宪章”就是“共同纲领”,故B项说法错误;194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未出现,排除C项。2.【解析】选A。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可以看出,此时的人民政协实际上是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3.【解析】选D。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53年、选民证”等可以看出这一历史背景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即将召开。4.【解析】选B。七届二中全会主要是确立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没有涉及西藏问题,排除,都促进了西
9、藏的发展,故选B。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为了实现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1949年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2012苏州学业水平检测)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从图中的数字可以得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0、,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实际上执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能力提升】1.【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从题干“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说明属于政党制度,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体现了政治协商,不会产生西方相互倾轧的现象,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A项属于人民代议制度,B项属于地方行政制度,D项属于人民代表选举制度。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变式备选】(2012江苏学业水平检测)某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
11、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解析】选C。随着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终止,故选C。A、D两项从时间上排除;B项说法错误。【规律方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1)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制度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具有真正的民主性和广泛的代表性。(2)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3)民主集中制。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各级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
12、它监督。(4)一院制。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其他国家机关都是它的执行机关。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是1950-1953年,B、C、D三项均在这一时间之前,故排除,因此“新宪法”是指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解析】选A。本题采用排除法。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体未发生变化,排除;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除。答案选A。5.【解析】选C。材料主要说明了中国各民族杂居的历史状况和相互同化的现实,是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6.【解析】选D。本题
13、旨在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民族政策的理解。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合作”的说法错误,故排除,选D。7.【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图一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反映的是政治协商制度。图二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反映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图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映的是法制建设的成就。图四是少数民族翻身解放,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答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用:团结了各阶级、各阶层力量,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发扬了社会主义
14、民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用: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基础,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用: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8.【解析】第(1)题第一问由题干材料中的“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及部分人民团体”可知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问要以“1954年”为界分别回答。第(2)题要从时间“1957年”去思考第一问,第二问要注意材料中对“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史实的叙述,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答案:(1)这一组织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初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分层达标训练 6.20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 历史 人教版 必修 一分 达标 训练 新中国 民主政治 建设 Word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