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十高考生物分类解析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doc
《面对高考十高考生物分类解析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对高考十高考生物分类解析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doc(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年高考生物分类解析: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总题数:91 题第1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全国卷(新课程)题目 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 A解析:根据图意,随着池塘中水螈数量的增加,锄足蟾蝌蚪数量和蟾蜍蝌蚪数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且锄足蟾蝌蚪数量下降趋势更
2、加明显,所以可以看出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三种蝌蚪生活在一个池塘,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必然存在着竞争关系,而由于捕食者水螈的食性差别也必定会改变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还可能存在其他的捕食者,并且食物和空间等条件也都是有限的,所以其数量不可能为J型增长而应该是呈S型增长。故A项说法错误。第2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新课程)题目 3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培养噬菌体,35S和32P标记噬菌体,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 B C D答案 C解析: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D
3、NA组成,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标记,然后让其感染细菌(培养噬菌体),再进行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发现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DNA,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第3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新课程)题目 4做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实验材料用鸡血而不用猪血的原因是A鸡血的价格比猪血的价格低 B猪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易提取到DNAC鸡血不凝固,猪血会凝固 D用鸡血提取DNA比用猪血提取操作简便答案 B解析: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生物实验材料的选择原则一是容易获得,二是实验现象明显。做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实验材料不
4、选猪血是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易提取到DNA,而鸟类、爬行类等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实验现象明显。第4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新课程)题目 6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该实验设计缺少A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 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答案 B解析: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可分为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和相互对照,以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对于该题的实验设计,必须有既不施化肥,也不施有机肥的空白对照,才
5、能说明问题。第5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新课程)题目 7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A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B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C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 D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答案 C解析: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大规模生产干扰素、为烧伤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和胚胎移植技术都离不开动物细胞的培养。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利用的技术手段是发酵工程。第6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
6、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新课程)题目 11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答案 D解析: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相反则失水。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先出现质壁分离后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这是因为细胞膜上有吸收K和NO3的载体,将这两种离子吸收进入细胞液的缘故。第7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新课程
7、)题目 2.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答案 D解析: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液泡中的细胞液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相反则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随着细胞的失水,液泡逐渐缩小。外界溶液浓度越高,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高浓度的N
8、aCl、化肥等均可引起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第8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新课程)题目 16.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汇总结果,统计分析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其正确的顺序是A. B.C. D.答案 C解析:开展调查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要确定好调查的内容,了解有关的要求;第二步是设计调查方案(包括设计印刷用于记录的表格、确定调查的地点和要点、分析和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第三步是实施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随机性和要获得足够多的调查数据;第
9、四步是汇总、统计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第9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新课程)题目 2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D.植皮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答案 B解析: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内容,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治疗是把正常的基因导入有缺陷的细胞,从而使其表达,达到治疗目的。基因诊断常用基因探针来进行,其遵循的原理是DNA分子杂交,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因此一种探针只能检测水体中的一种(类)
10、病毒。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所以原核基因也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第10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新课程)题目 27.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 试管编号 2mL3%淀粉溶液2mL3%蔗糖溶液1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反应温度()2mL斐林试剂砖红色深浅*+ + + - - - - - + + + + + + + +40 60 80406080+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此行“+”的多少代表颜色的深浅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C
11、.淀粉酶活性在60比40高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答案 BC解析:读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淀粉酶能够催化分解淀粉(试管),而对蔗糖不起作用(试管),说明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从砖红色的深浅可以看出,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不同,以60时最高,说明酶的催化效率的高低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第11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新课程)题目 30.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大肠杆菌群体生长规律实验时,错误操作是A.在调整期扩大接种 B.随时调整pHC.在稳定期连续培养 D.定期检测菌体数目答案 ABC解析:细菌的生长曲线可以分为调整期、对数期、稳
12、定期和衰亡期。扩大接种量,可以缩短调整期的时间,使大肠杆菌尽早地进入对数期,快速繁殖。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和pH的变化等,细菌分裂速度下降,进入稳定期,整个培养基中细菌增长的数目和死亡的数目达到动态平衡,因此,稳定期的连续培养无意义。每一种细菌的生长对pH的要求有一定范围,只有在超出这一范围时,才调整其pH,而细菌的数目则要定期检测第12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上海卷)题目 1为测定组织细胞中是否有葡萄糖存在, 常用的试剂是 A苏丹染液 B碘液 C班氏试剂 D龙胆紫染液答案 C 第13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全国卷(新课程)题目 4.将小麦
13、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和提取液。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答案 D解析:20 和30 培养条件下相比较,30 时淀粉酶的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的速率更快,相同条件下产生的麦芽糖更多。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麦芽糖越多显色
14、越明显。斐林试剂本身为蓝色。第14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全国卷(新课程)题目 5.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染液鉴定蛋白质答案 D解析: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以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叶绿体中色素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所以实验室通常用丙酮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DNA粗提取实验中,利用DNA分子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来提取DNA。在蛋
15、白质鉴定实验中用双缩脲试剂,苏丹染液是用来鉴定脂肪的试剂。第15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北京卷(新课程)题目 2.下列能鉴别野牛草是否为C4植物的简便方法是A.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气孔大小B.制作叶横切临时装片,观察叶脉结构C.分离、测定叶片中各种元素的含量D.用碘液测定叶片中淀粉的含量答案 B 第16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新课程)题目 26、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最.调焦观察C、
16、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绸焦观察答案 A 解析:使用显微镜时,应在低倍镜下对焦。欲使用高倍镜继续观察,则首先要在低倍镜下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同时调节光圈,增加进光量。考查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能力要求A。第17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新课程)题目 30、溴代麝香草酚蓝(BTB)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对光不敏感。其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中性偏碱时呈淡蓝色,弱酸性时呈淡黄色。向4支试管分别注入5ml淡菇色BTB水溶液,根据下表的处理顺序
17、操作。 处理试管号I.充入CO2到饱和II.放入适量黑藻III.适宜光照1234 注:“”表示有,“”表示无在适宜黑藻生长的温度下放置2小时后.溶液呈现淡蓝色的试管有( ) (不定项选择) A、试管1 B、试管2 C、试管3 D、试管4答案 AD 解析:BTB溶液的颜色变化与溶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若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则pH变小,相反则反。水中的黑藻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前者消耗二氧化碳,后者产生二氧化碳。根据表中给出的条件,试管1和试管4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基本不变,故溶液仍呈淡蓝色。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能力要求C。第18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
18、卷(新课程)题目 4、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A、分子量最小 B、分子量最大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答案 C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这是四种色素被分离的原因。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能力要求B。第19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新课程)题目 13、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
19、淀B、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D、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答案 A解析: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是根据与某种试剂产生的特定的颜色反应进行的。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还原糖的鉴定需要加斐林试剂,同时还要水浴加热,而非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考查三种物质鉴定实验的操作,能力要求B。第20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新课程)题目 32、下表是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操作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题)试剂操作作用A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止血液凝固B蒸馏水与鸡血细胞混合保持细胞形状C蒸馏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对 高考 生物 分类 解析 实验 实习 研究性学习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7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