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书1.doc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书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书1.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概述1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1第二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工作方法与基本要求1第二章 新宁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8第一节 新宁县地质简况8一、地质简况8二、白垩系红色岩层的沉积环境分析12三、影响丹霞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15第二节 舜皇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概况18一、自然地理概况18二、珍稀生物特征18第三章 桂林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22第一节 区域概况22一、地质地貌22二、气候29三、水系29四、土壤:30第二节 实习主要观测内容及路线31一、牛塘界31二、胡家垌34三、公平34四、反虹管:36五、螺狮山38六、漓江41七、永福44八、杨堤47九、
2、古东52十、白竹境54十一、大圩55十二、唐家湾58第四章 庐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61第一节 庐山地质概况61一、庐山的地层61二、庐山的地质构造(见图1,图2)62三、庐山地质发育史63第二节 庐山的地貌64一、构造地貌64二、山地夷平面地貌66三、河谷地貌66四、水系及其演变68五、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的争论69第三节 庐山的气候69第四节 庐山的土壤71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71二、主要土壤类型71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77第五节 庐山的植被78一、庐山植被的垂直分带78二、关于庐山植被垂直分带的讨论80第六节 实习路线及观察的主要内容81一、牯岭气象站剪刀峡望江亭小天池王家坡莲谷8
3、1二、牯岭西谷锦绣谷虎背岭仙人洞龙首崖83三、牯岭汉口峡大月山芦林盆地84四、月照松林东谷大校场含鄱口植物园85五、五老峰七里冲三叠泉86第七节 实习要求及考核87一、实习要求87二、实习效果的考核87i第一章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概述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上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任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普遍的原理,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实际自然地理现象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非常错综复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
4、,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得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学习自然地理各组成部分要素的调查方法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观察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键。所以,野外实习是地理工作者的基本功训练,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第二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工作方法与基本要求野外实习一般分为出发前的准备;野外观察、观测、调查;室内实验室分析、测定、鉴定和资料整理;编写实习报告等几个阶段。各个阶段要求各不相同,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野外地质工作的顺利进行,使野外实习取得预期效果,每次出
5、发前,都要进行大量的技术性、事务性的准备工作。1、指导实习的教师要确定野外实习的地点,预查和制定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实习内容、方法、步骤、路线、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2、向学生介绍实习地区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收集、查阅实习地区的有关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历史和现状等有关文献资料和图件,包括前人的调查报告、论文、专著、地形图、各种专业地图、航片、卫片等。让学生对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在野外实习和独立观察判断。3、准备好必需的仪器用品和装备,如地质包、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照相机、样品袋、标签、野外记录本、文具(铅
6、笔、红铅笔、量角器、三角板、小刀等)以及饭具、饮水用具、遮阳用具、登山用鞋等生活用品。4、准备好一套比较完整的实习底图。地形图是作为野外实习底图的必具基础图件。地形图比例尺的选择视实习地区的范围大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而定。范围大、环境条件复杂的地区用比例尺大些的地图,反之则选比例小些的地图。二、实习路线和观测点的选择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要尽可能多地观察自然地理要素的典型地段、现象和剖面,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野外实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进行调查区的路线调查和代表点的观察。实习路线布置可以为线状、网格状、环状、放射状等,确定原则是:1、尽可能不走重复路;2、能穿越实习地区所有的自然地理单元;3
7、、能尽量多地观察到自然地理要素的多种类型;4、能穿过典型的剖面、类型。地点或露头;5、切过阐明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如装着界线、山顶、谷底等;6、注意地貌走向的路线选择,如横越河谷、冲沟、海岸,进行剖面或路线调查。观测点的选择在野外实习中十分重要。一个好的观测点,特别是那些能观察到实习地区具有代表性自然地理要素和结构的观测点最有意义。因此,观测点的选择要典型和具有代表性。通过这些观测点的观察,能印证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大部分,并能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新的问题。例如,能说明实习地区发育历史的关键地点,能观察大范围景观的制高点以及能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转折点等(如山顶、分水岭、河谷、
8、湖岸等)。前人实习用过的剖面或地点。各地区自然地理结构复杂程度差异较大,相应的观察点的分布也应作适当调整,如在高差变化较大的地区、湖泊河流频繁交替的地区等结构复杂的区域要加密观察点。在进行野外实习之前,要将实习路线和观测点告诉学生,以便做好准备,随时遵义观察沿途周围的情况,捕捉有意义的自然地理现象。3、野外实习观察和记录无论是正式的野外工作,还是野外实习,野外记录都是宝贵的原始资料,是以后进行研究分析的重要依据,也是实习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不能丢失或污损。记录内容要真实、详尽,文字通顺、条理清楚,图文并茂。记录格式如下:记录前,先写下当日“日期”和“天气”;记下“实习路线”,即当日实习
9、计划走过的路线,例如:路线一 实习驻地虹吸管再记下当日计划的“实习内容”;例如:实习内容:、观察虹吸管的地貌、地层; 、练习罗盘的使用方法; 、 001(观察)点 位置: 描述:1 2 观察点多设在岩层出露好的地方,常常有许多地质内容,如岩石、古生物、地层和构造等,记录时应分门别类、顺序地将观察的资料详尽反映在笔记中。第二天的实习记录要从新的一页开始。对初学者,刚开始时野外观察常常不知从何做起,它不同于课堂上听课记笔记,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都会有变化。因此在野外一要认真听取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野外观察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腿要勤,多观察一些自然现象;而是眼要勤,
10、多观察,多搜索,尤其对周围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形态,及其与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善于发现问题;三是手要勤,多亲自动手摸、采、碾、压,感觉和判别差异,尤其对土壤、岩石的性质、粒度、硬度、胶结度等,从中发现某些特殊性能以及时记录;四是脑要勤,多联系课堂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比较;五是口要勤,多请教指导老师,多互相切磋。自然现象及其复杂而富于变化,对一个自然现象的观察不可能毫无遗漏,对它的认识也不可能绝对正确,为了认识得更准确,要多开展讨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在记录是要力求观测点位置记录具体、明确;描述现象力求准确、简要、少遗漏;观测点编号要统一,且要与图上的编号一
11、致;要用铅笔记录。以防雨水浸湿、失效。观察点多设在岩层出露好的地方,常常有许多地质内容,如岩石、古生物、地层和构造等,记录时应分门别类、顺序地将观察的资料详尽反映在笔记中。三、罗盘的使用罗盘是野外地质工作必备的装备之一,在野外用来导向、定位、测量岩层产状、确定矿体形态、研究构造等。在地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它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1、罗盘的结构:地质罗盘仪的外形有长方形、方形和八边形。主要构件有:磁针、预针、制动器、方位刻度盘、水准气泡、倾斜仪(桃形针)、底盘等。方位刻度盘刻度从0。360。按逆时针方向刻制,东与西位置和实际相反。刻度盘上的N表示北(为0。),E表示东(为90。),S表示
12、南为180,W表示西为270.方位刻度盘的内圈有倾角刻度盘,刻度盘上与东西线(E-W)一致的为0。,与(南北)线一致的为SN90。 2、磁偏角的校正罗盘使用前,首先要校正磁偏角,否则在工作中要出大问题。如淮南地区磁偏角为偏西。校正时可以用罗盘配备小钥匙或刀片,旋转罗盘外壳合页旁的手动螺旋,让水平刻度盘逆时针旋转,即以356对准刻度盘上方正北标志点即可。3、使用罗盘进行定向与定位定向:要确定自己所在位置位于已知标志物(树、房屋、山顶等)的什么方向时,具体操作如下:()手持罗盘至腰部,打开并将瞄准砚板大致对准标志物;()将罗盘保持水平;()活动反光镜,让标志物影像出现在反光镜中;()上下活动瞄准砚
13、板,使之也出现在反光镜中;()在保持罗盘水平的情况下,转动罗盘,使标志物、砚板和反光镜中线位于一条直线;()读南针(缠有铜丝者)所指度数,就是所在地方位。若测量标志物在自己所在点的方位时,只要读北针数据就行了。方位的计量数据来自地理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几何坐标系明显不同,它以纵轴正北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计量,东为90,南180,西270。依次可划分为北东()、东南()、南西()、西北()四个象限。二者可以换算。例如30,读作“东偏南30”,实际为120方向;260可以标志为10S。学习者可自己画图并练习换算,以熟悉地理坐标系。定位:某些重要的观察点,除了地质内容的观察和描述,还要记下它们的位置。这
14、就需要进行定位测量。具体方法是:选择两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标志,利用前面定向的测量方法确定观察点在标志物的方位,记录在笔记本上。如带有地形图,选出地形图上标记的实际标志物,二个、三个均可。取得数据后作图:以标志物为原点,建立地理坐标系,其方向应与地形图一致;将测量的方位数据分别用直线表示出来;两条直线交会处应是观察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如果测了三个数据,三条直线交成一点,说明测量数据是准确的,如若交成三角形,说明测量有误差,三角形大小意味着误差大小。观察点应位于三角形中心。误差过大时,须重测。 4、岩层产状的测量岩层产状测量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描述岩层空间展布状态、分析岩层形变和研究构造的重要数据。
15、首先选定一个较平整的岩层面。注意选定时一定要前后左右观察一下岩层层面的位置,不要将节理面或风化面当成层面。将罗盘打开成面状,将长边紧贴岩层面并保持水平,代表一个水平面,读出磁针(南、北针均可)指向的刻度盘数据,就代表水平面与岩层面交线的方向,亦即岩层走向。将罗盘折起,短边紧贴岩层面,保持罗盘水平,北针所指数据即岩层倾向。将罗盘长边沿垂直走向方向上紧帖岩层,旋转罗盘底部手柄,让垂直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出白色短线标志所指度数即岩层倾角。一般情况在对走向不做特别要求时,岩层产状数据只需量出倾向和倾角。记录形式如下:如记做9045,其中90为倾向,45为倾角。在平面地质图上标记为45,其中长线为走向,短
16、线为倾向,45为倾角。长、短线的方向参照地理坐标系作出。从中一眼即可看出:走向东西,倾向南。四、标本采集采集标本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是野外实习的重要一环。野外实习一般时间短,走过的路线长,观察的内容多,装备条件有限,因此往往对一些现象、地物,如岩矿、土壤、植物等,观察鉴别不细致,或一时难以鉴别,故需要采样带回室内进行分析鉴定。不同的自然地理要素对采集样品的种类、数量、规格、包装、运输、保管等都各有不同的要求,要了解这些要求。总的来说,采集的样品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独特性。而且要及时填写和贴(挂)上标签,标签最好一式三份,一份 贴(挂)在袋子(容器)外,一份和样品一起装在袋内,一份作存根备查
17、。而且在实习底图上标上采样点,采样点编号要与样品标签编号和笔记本记录编号一致。笔记本要及时记录采样点的环境状况,以便室内分析参考。标本采集后,应立即进行文字编录,填写文字标签,内容如下:标本类型、编号;采集层位及位置;采集地点;采样目的;采样日期;采集人。编录完毕,将标签与标本用软纸包装,外注明标本类型及编号,分类装箱。到达驻地,应将标本、标签一一核对无误,然后送交测试和研究部门。五、专题地图的使用地形图是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图件。但它和一般的地形图不同,是用地形等高线和地物符号表示地形情况的平面图件。借助地形图,可以了解工作(实习区)的地貌、交通、水系、经济等自然地理情况,为制定野外工
18、作(实习)计划提供参考依据,以最有效的方式取得最佳效果,减少盲目性。也可以通过分析地形图获取地质信息,例如通过淮南地区地形分析,可以发现舜耕山和八公山的山脉走向不一样,为什么?八公山区从山金家到山王集之间的谷地意味着什么?等等。同时,地形图也是编制各类地质图件的基础图件,同学们在下一次的实习中将进行这方面的实践。1、选择地形图先看图名,是否是工作区所需的。再看比例尺,是否适合野外工作的需要。地形图的比例尺分为大(1:10000以上)、中(1:100001:200000 )、小(1:200000以下),根据地质工作精度要求不同选择不同比例的地形图。本次实习选择了一幅实习区内1:50000的地形图
19、(图63)。仔细研读地形图,分析工作区地形特征,了解交通、居民点、水系情况并根据已掌握资料,了解其中的有关地质情况。2、使用地形图在野外,站在工作(实习)区内较高的山峰,运用罗盘,将地形图上方对准正北方向。 将区内主要地形、地物与地形图逐一对照,熟悉工作区的地形、地物及方位、距离、工作区通视、通行情况。在观察点上练习用罗盘定点,将测量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将所测岩层产状用符号标示于图上。六、室内整理返回驻地当天,指导学生将当日在野外采集的标本和测量数据以及有关的实习记录,按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气候等分组分类整理并保存好。整个实习过程结束后,指导学生将整个实习过程中获得的资料以及有用数据整理并以专
20、业思维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综合,提取有用数据以便进行实习报告的撰写。七、实习报告的编写实习最后,每个人应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将本次实习情况及本人在实习中的收获全面、准确地用文字表述出来。实习报告的编写方式、内容如下:(1) 实习概况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参加人员及组织情况;实习目的、实习主要过程和实习内容;实习区及地质、地理概况。(2) 实习报告正文部分在野外记录了大量的各种地质资料,系统整理后,可分岩石矿物的野外识别;桂林地层和地貌;各种地质作用等专题。每个专题中又有不同类型的内容。编写过程中可在以上专题中任选一项内容,但在“地质作用”专题中,构造方面的内容是不可少的。编写过程中,应有现象描述
21、、成因分析、变化规律等。(3)实习后的感想 可以谈谈实习的收获、自己的感想、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某野外实习中观察到的地质内容例如资源、环境等谈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实习报告要求立意明确,资料详实,思路清晰,文理通顺,自己认为有必要时也可附些图件说明问题。编写实习报告是每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而这些能力是地质学科的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每个同学都应认真对待。 编写报告材料来源主要来自野外记录,可以参考有关的教材和书籍,可以互相讨论,但不能相互抄袭。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 实习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每个人三方面的表现:野外实习中的表现;野外
22、原始记录;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每个人应提交的作业是:野外记录本和实习报告。6第三章 桂林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第一节 区域概况一、地质地貌(一)地层:区内地层出露较全,其中以上古生界地层特别是泥盆系分布面积最广,其次为下石炭统;下古生界以寒武系、奥陶系分布最广,主要分布于实习区外围山区。现由老至新简述于下:1、前寒武系 (An ) :包括区内最老地层板溪群为浅变质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西北部。2、寒武系 ( ) :主要为海相碎屑岩,间夹少量碳酸盐岩。由于区域变质的影响,岩石受轻度变质,主要分布于西部、西北部,厚度巨大,达数千米。3、奥陶系 ( O ) :为海相碎屑岩,底部见碳酸盐岩,页
23、岩中产笔石及腕足类,主要分布于北部,厚度超过千米。4、志留系( S ):为海相碎屑岩,零星分布于北部。5、下泥盆统 (D 1 ) :分布于南部,为滨浅海相碎屑岩,产鱼类、双壳类及腕足类化石。局部夹鲕状赤铁矿层。分上下二组,厚度 500-1000m。6、中泥盆统 (D 2 ) :区内广泛分布,分上下二组;下部称信都组 (D 2 x ) ,滨浅海相碎屑岩,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砂岩和泥岩,向上部颜色变浅,为灰绿、灰黄色。产双壳类、腕足类及鱼类碎片。局部夹鲕状、豆状赤铁矿层,厚度 280-500m。上部称东岗龄组( D 2 d ),浅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岩性为灰色厚层块状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常见腕足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地理 野外 综合 实习 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7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