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物的世界.doc
《第二章生物的世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生物的世界.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年级第一学期科学第二章 生物的世界 单元教学设计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 戴慧霞一、整体设计说明上海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建立了“合分合”一体化课程框架结构,整体性很强。一至五年级,设置综合的自然课程,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六至七年级,设置综合的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入门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向比较系统的分科科学教育过渡的中间阶段。八至十一年级,分别设置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课程,而生命科学课程主要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十二年级,设置综合的科学课程。科学教育的内容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历史与本质等五大主题。六年级第一学期科学第二章“生物的世界”单元设计将从
2、整体的角度,即各课程间的纵向衔接和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的角度进行。二、学生前期的认识小学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共10册,其中有9册教材涉及生命科学的内容。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二单元 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五单元 各种各样的动物一年级第二学期 第三单元 宠物的喂养 第四单元 植物的生活二年级第一学期 第二单元 动植物的栖息地二年级第二学期 第二单元 植物的种子 第三单元 卵生的动物 第四单元 灭绝、濒危的野生动物三年级第一学期 第二单元 多样的动物三年级第二学期 第二单元 绿色开花植物 第三单元 池塘 第四单元 森林四年级第一学期 第二单元 城镇 第三单元 海岸五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存 第二单元
3、 植物的作用五年级第二学期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存 第三单元 动物的习性 具体主题内容和活动建议如下表所示:课程生命科学主题内容活动建议自然(一至五年级)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第一阶段(一至二年级)第二阶段(三至五年级)身边的生物常见的植物l 观察校园、社区的植物,辨认一些常见植物l 收集有关人类利用植物的资料,并根据用途制作一个分类图表常见的动物l 观看动物录像或参观动物园,或收集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举办展览会l 寻找校园或社区绿地中的动物,按自定标准,制作一个动物分类目录微生物l 用显微镜(已调节好)观察霉菌,并对其外形特征进行简单描述l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食物腐烂的因素,并设计防止腐烂的方案生物
4、的形态结构生物的形态与习性l 用简易工具对周围的植物进行比较、测量(如茎的粗细、高矮,叶的大小)l 观察比较不同鸟的足和喙,并推测它们的生活习性l 饲养小动物,观察其生活习性和形态的变化l 用简易工具对人体进行比较、测量l 观察植物的根和叶,并对植物的根和叶进行分类l 实验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和向地性l 制作昆虫标本l 收集动物的资料,按一定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生物的结构与功能l 观察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用图画记录它的主要外形特征l 通过实验,观察根吸收水分、输运水分的过程l 观察某些昆虫的身体结构,并用图画记录它们的主要外形特征l 观察人体模型,描述人体各部分的特征l 做游戏,体验感觉器官的
5、功能l 实验探究植物叶的蒸腾作用l 解剖植物的花,观察花的内部结构;并对植物的花进行分类l 实验探究种子各组成部分的功能l 观察鱼的外形特征和身体结构,探究鱼的鳃、鳍、鳔的作用和功能l 描述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及各器官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l 在规定时间内爬几段楼梯,测量爬楼梯过程中的心率(如每爬10级测量一次),制作一个心率变化图生命与生命周期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l 给一株失水的植物(还没有死亡)浇适量水,观察植物的变化l 构建一个小环境,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某一小动物(如蚯蚓)的生存需求生命周期l 播种某种植物的种子使其萌发,观察、记录它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的变化l 观察某种昆虫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l
6、收集自己或他人出生以来的照片与数据,并进行交流l 收集图片、实物等,比较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异同l 制作几种不同动物(如蝴蝶、青蛙)的生命周期过程图繁殖与遗传l 根据动物的繁殖方式对动物进行分类l 收集某些动物亲代与子代的图片,观察其外表特征,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l 根据种子传播方式制作一个植物分类图表l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繁殖一株新的植物(如宝石花、吊兰、大蒜)l 查找生活在不同区域的某类动物(如兔)的资料,比较不同区域该类动物的特征,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l 举办科普讲座,介绍生命科学的新进展生物与环境生物间的相互依赖l 查找某一生态环境(如森林、池塘)中有关动植物种类的资料,根据它们之间可能
7、的食物供求关系,画出食物链(或网)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l 观察某一环境(如花坛),寻找其中的动植物l 查找一些面临生存危机的动植物资料,并讨论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l 搜寻花坛和小池塘里的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l 收集有关动植物适应环境及环境变化方式的资料(如动物冬眠、鸟类迁徙、鱼类洄游、热带植物的叶子比较宽大、沙漠植物叶呈针形),并进行交流l 收集史前生物的资料,讨论并制作一个生物进化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l 寻找环境污染危害动植物生存的例子l 调查本地区不同区域(如城市人口密集区和滩涂、湿地)动植物种类及生存情况l 规划设计“从我做起,保护自然”的倡议活动方案,并作交流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发现,经过小
8、学自然课程的学习,学生已有的认识如下:l 认识了一些具体的、身边的、常见的生物,初步了解了动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具有保护动植物的意识。l 初步会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了一些常见动植物的显著形态特征,知道了不同动物有不同的摄食方式和运动方式,初步了解了一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性,知道了一些动植物的组成部分,能对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l 通过观察、收集资料等活动,初步了解了生命活动的过程、条件和生命的周期,认识了生物的繁殖与遗传现象。l 通过考察具体生物及其环境,知道一些动植物的栖息地,初步了解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间通过食物链的相互依赖,一些环境污染影响动植物生存的实例
9、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初步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l 小学生已经初步形成对生命科学的感性认识。三、后期学习目标八、九年级分科后的生命科学课程要求学生,对于生物的类群,进一步了解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结构、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并初步学会生物的分类方法;对于生态系统,能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关注生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究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知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感受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复杂性,并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懂得保护自然、珍爱生命。具体主题内容和活动建议如下表所示课程生命科学主题内容活动建议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生命科学(八至九
10、年级)生物的主要类群植物l 观察不同植物叶的结构(实验)l 制作不同植物叶的徒手切片,通过观察比较其结构功能与生活环境的统一性l 观察不同植物花和果实的结构(实验)l 为学习分类提供基础知识l 植物主要类群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l 主要以食用植物和校园植物等为例动物l 观察和解剖一种常见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蝗虫等)(实验)l 通过实验说明其结构功能与生活环境的统一性l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l 通过实验说明其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l 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l 主要以常见动物、经济动物和有害动物为例l 探究某种动物的行为(实验)微生物l 培养、观察靑霉和酵母菌(
11、实验)l 我们身边的微生物l 可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微生物无处不在,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的分类l 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l 检索表及其使用l 利用简易检索表对生物进行分类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l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l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l 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应用l 生态系统的功能l 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物质循环l 常见的生态系统类型l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初步了解上海地区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l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l 探究某一因子改变对生态瓶的影响(实验)l 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模拟生态系统,通过改变某一因子,提出假设,观察,记录现象,认识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l 人类活
12、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l 外来种与生物检疫四、本单元设计说明(一)课程间的联系本课程处在小学自然课程之后,初中分科课程之前,承上启下,是对学生探究自然科学兴趣的持续培养,也为后继的分科学习奠定入门基础。(二)单元间的联系本单元是初中科学学科带领学生第一次进入生命科学主题内容的学习,是第一单元“科学入门”学习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后的运用和深入。本单元注重对宏观生物的观察和比较方法,第三单元“细胞与生殖”则注重对微观生物的观察和记录方法。主题一生物的多样性主题二生物主题四濒临灭绝的生物主题三分类(三)主题间的联系本设计充分考虑了各主题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主题一“生物的多样性”引入,然后通过观察、
13、比较和归纳认识主题二“生物”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由于生物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是“分类”的标准,所以主题三的学习需要以主题二为基础。主题四“濒临灭绝的生物”则建立在主题一已经认识了生物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的基础上,如果生物不适应环境变化或环境遭到人类的破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具体如右图所示。五、本单元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l 初步学会观察生物的基本方法;l 初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l 学会编制简单的直方图;l 学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l 了解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及生物的多样性(二)过程与方法l 观察、记录、比较生物的异同点;l 通过观察,归纳出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l 解释直方图;l 用检索表进行简单分
14、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 关注自然界的濒危生物;l 乐于参与保护和拯救濒危生物的活动;l 初步具有欣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具体主题内容和活动建议如下表所示:课程生命科学主题内容活动建议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科学(六至七年级)面向生物世界生物l 生物的基本特征l 观察动物l 观察讨论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l 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食性、活动、反应和生活环境生物的多样性l 认识一些动植物l 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差异l 认识图片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l 比较同班同学之间的差异(如耳垂、指距等),并画出直方图解释直方图 分类l 动植物的分类l 检索表l 用不同的方法对动物分类l 像科学家般对动物分类l 植物的分类l
15、 认识检索表的作用l 找出检索表的分类准则l 编制简单的检索表濒临灭绝的生物l 一些珍惜动植物l 物种的消失l 生物间的相互依赖l 收集和讨论有关濒临灭绝生物的资料l 看录像,讨论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野生生物的保护主题一 生物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1、欣赏生物的多样性。2、认识生活环境的意义。3、欣赏同种生物间的差异,并建立接纳自己和别人的态度。4、能制作和解释直方图。二、重点难点重点:观察、记录与比较事物的异同点。难点:编制和解释简单的直方图。三、本主题建议上2课时四、教学准备各种动植物图片,配套光盘等五、教学流程图活动一认识一些动植物及其生活环境活动二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欣赏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各
16、种生物及其生活环境认识同种生物间存在差异把收集到的数据列成表能制作和解释直方图六、教学设计活动一 认识一些动植物及其生活环境 活动目标1、欣赏生物的多样性。2、认识不同种类的生物栖息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观察:观察一些动植物的图片。 图片可以来源于书上26种动植物的图片,也可以来源于小学自然的9册教材,还可以另外准备,要典型。 动植物的图片要清晰,播放图片的时候放慢速度,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交流:交流上述动植物的名称和不同特点。 还可以交流一些动植物的趣闻。 老师自己也要介绍其中的一至二种动植物的显著特征和不同特点,作为规范表述的示范。 组织学生的倾听、补充,
17、在交流中感受不同种类的生物各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将不同种类的生物加以区分。 交流:交流上述动植物的栖息地以及栖息地的情况。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在圆木和石块下的小动物、生活在洞穴中的小动物、生活在树上的小动物、生活在城市中的动植物、生活在特殊地方的动植物以及生活在池塘、森林、城镇、海岸中的动植物,了解了动植物与其栖息地之间的联系。 归纳:给生物提供了合适生长条件的栖息地,称为生活环境。 小学里,“栖息地”和“生活环境”两个概念是混用的。这里要揭示两者的联系了。 填写:在活动2.3“认识图片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表格中填写。 巡视,及时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 交流:交流填写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生物 世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