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复习提纲5.doc
《生物安全复习提纲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安全复习提纲5.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安全复习提纲1.生物安全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生物安全是指生命科学领域,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在研究、开发、应用及产业化过程中,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Biosafety起源于微生物学,习惯上主要用在实验室污染和生物技术安全。Biosecurity在动物健康方面,有时指疾病的预防性管理,习惯上主要用在武器控制以及健康和农业方面的安全。包括:(1). GMO,转基因生物安全: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的潜在风险与威胁。(2)
2、. 生物入侵:指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由于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外来物种侵入,造成对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产生威胁与危害,并进而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及其资源的丧失。(3).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恐怖的危害:特指致病微生物的实验室安全防护与管理,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或意外泄漏或有目的泄漏导致环境污染和社区人群感染的潜在风险与防范。2. 影响生物安全的有关因素主要有什么?包括:天然生物、GMO和生物技术三个方面。(1).天然生物及其变异。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变异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生物战争、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暴发、生物入侵等。(2).GMO (genetically modified
3、 organism, 遗传修饰生物体) 。主要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重组微生物。(3).生物技术的负效应。主要指在研究、开发、利用生物技术过程中所产生的偶然或故意的有害结果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如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技术、器官移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等。还有生物技术的滥用危害。如:克隆人、人兽细胞融合杂交等。3. 生物安全议定书基本宗旨和主要原则是什么?生物安全议定书是关于改性活生物体(LMO)越境转移的第一个国际协议,于2003年9月11日正式生效。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目的国际公约。议定书要能够有效地成功实施,达到其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安全的基本宗旨,最重要的一
4、条就是信息透明,使进出口双方以及各缔约方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以便做出明智判断和合理选择,防止出现“逆向选择”可能造成的生物安全风险。主要原则:(1)强调预防原则(又称“预警准则”)。(2)“事先知情同意”原则 (advance informed agreement,AIA)。提供环境风险评估,以保证各国在同意进口改性活生物体之前能得到相关信息,作出知情决定。(3)保证改性活生物体的货运有相应的标志与记录(鉴定和标识),以便于在必要时追索(跟踪)。(4)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进行道德、诚信、规范的经济活动。(5)允许所有缔约方必须按照本国国情采取合适的法律、行政及其他措施将其规定和目标付诸实
5、施。4.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目的、内容和安全评价体系。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保障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回答公众疑问,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权益,促进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在安全评价中,遵循 “个案分析”的原则、“实质等同性”原则、“逐步完善”的原则等。实行标识管理制度是使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划分受体生物的安全等级,划分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的影响类型,划分转基因生物体的安全等级,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等级,安全性的综合评价和建议等。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体系包括:受体生物的安全性评价,基因操作的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评价。
6、转基因生物物试验方案包括:试验地点,试验设计和安全控制措施。5.什么是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指经遗传基因修饰了的生物体,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工程药物和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 即“基因修饰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MF),用转基因生物材料制成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也可以进一步分为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基本上只有转基因植物食品。 6. 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多的国家4个国家。是美国(种植GMO 3030万公顷,占全球
7、68)、阿根廷(1000万公顷,占23)、加拿大(300万公顷,占7)、中国(50万公顷,占3),这4个国家占全球GMO总种植面积的99.1。7. 我国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 1. 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 2. 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 3. 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 4. 棉花种子 5. 番茄种子, 鲜番茄, 番茄酱 8. 外源基因的插入对植物的影响(1)外源性基因插入受体植物基因组的位置是随机或非确定性的,其拷贝的数目也不确定,大多数情况是1个拷贝,也可能出现两个或多个拷贝,偶尔也可多达2050个拷贝。(2)转基因植物变异的随机性。这可能潜藏
8、着很多不确定性影响:包括可能导致转基因失活或沉默;可能会使受体植物的基因表现插入失活;可能导致其随机变异或异化;失活基因或沉默基因在外界环境的胁迫或诱导下,可能被激活暴发或突变形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在自然界一直存在着自发插入的突变,基因流或“基因漂移”造就了某些种属间的杂交。9.转基因植物的生态环境风险主要包括:转基因植物自身演变为杂草;“转基因漂移”可能通过异交或杂交引起“基因堆积”而出现“超级杂草”;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侵袭和伤害;如墨西哥的“玉米事件”。“基因漂流”和“基因污染”破坏物种遗传多样性,损害天然基因库;产生新的病毒或疾病;对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如大斑蝶幼虫受Bt转基因玉米的伤害。
9、加速靶标生物的抗性进化等。 10.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 转基因生物所引入的外源基因往往可以表达出蛋白质,可能会引起生物的代谢发生变化,造成该生物营养成分的改变。2) 转入的基因结构的稳定性,基因插入受体基因组的位置,载体的选择以及使用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选择性标识基因是否会对人产生影响。3) 转基因生物成分的改变,特别是有毒物质、抗营养因子、过敏原等的含量发生变化,将影响该生物作为食品的安全性。作物中的免疫或致敏物质可使人类机体产生变态或过敏反应(大豆蛋白)。4) 转基因作物中的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或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5) 转基因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营养素及抗营养因子的
10、变化,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营养结构失衡。6) 一些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害虫功能的基因,是否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影响健康,外源性目的基因转入后是否会产生新的有害遗传性状或不利于健康的因素。11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1) 评价指导方针预防原则(事先知情同意,AIA)。其实质是生存原则、公正原则、正义原则和人道原则。2) 预防原则有三大要素:发生危险的威胁性(threats of harm);科学的不确定性(scientific uncertainty);预防性的行动(preventive, precautionary action)3) 评价的重点风险评价。核心理念: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风险评
11、估的重点工作:危险认定,危险特征描述、危险接触评价和风险特征。4) 评价的难点科学的不确定性(参数不确定性、模型不确定性、政策引导不确定性、认识不确定性等)。5) 以科学数据为依据,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是安全性评价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一个产品被批准上市一般需经67年时间的评估。6) 对一些长期效应还需要做跟踪监测,如Bt作物害虫的抗性治理、除草剂抗性的长期生态效应、病毒的重组和异源包装、食品的毒性和过敏性等。7) 注意以下几点:a) 转基因生物(GMO)对生态和健康有未知的但不可否认的风险。b) 没有科学证据不等于没有风险。c) GMO可能引起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d) 风险评估不能完全评估风
12、险e) GMO的要害是引起生态环境的蠕变。12.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1)环境安全性指转基因后引发植物致病的可能性,生存竞争性的改变,基因漂流至相关物种的可能性,演变成杂草的可能性,以及对非靶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2)食品、饲料的安全性主要包括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毒性和过敏等。(3)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划分受体生物的安全等级,划分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的影响类型,划分转基因生物体的安全等级,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等级,安全性的综合评价和建议一般分为4个等级:尚不存在危险,具有低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通过安全性评价,可以为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出口提
13、供依据,同时也向公众证明安全性评价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施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 13简述实质等同性原则(参考课本P205-208)1993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包括比较分析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1)表型性状,(2)分子特性,(3)主要营养成份,(4)抗营养因子,(5)毒性物质, (6)过敏原含量等。14.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目的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保障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回答公众疑问,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
14、家权益,促进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15. 国际上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管理模式国际上有关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定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中后期在少数经济发达国家开始建立并正式实施,到90年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欧盟国家陆续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国际上主要有3种管理模式: (1) 美国和加拿大对转基因植物的管理较为宽松。美国转基因技术最广泛,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比较宽松。对转基因食品在生产、流通中不加以任何限制, 对消费食物是否属于转基因类不加以区分,基因改造作物不必用标签注明,反对在国际贸易中对转基因食品施加贸易壁垒。 (2) 欧盟对GMF持反对态度,直到现
15、在,欧洲作为商品种植的转基因作物还很少。欧洲的消费者很难接受转基因食品。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批和规范管理,包括对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和饲料实行标识和跟踪管理。(3)其它国家的中间模式,包括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韩国、泰国、 巴西等基本是按国际组织的要求和生物安全议定书要求执行。16全世界生物多样性衰减和丧失(特别是物种濒危和灭绝)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环境破坏或边缘化、滥用生物资源。17生物入侵的几个基本概念(1)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新的遥远的地区,在新的区域内,其后代可以繁殖、生存、扩展。(2)外来种(exotic species, al
16、ien species):生物入侵如果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那么某个物种在某个生态系统中原来没有这个物种,是通过人为有意或者无意的从其它生态系统中引入到这个生态系统中,这就叫外来物种。(3)外来入侵物种(invasive alien species, ISA):入侵性种(invasive species)是外来种(exotic species, alien species)中的归化(naturalized)生物物种。一旦这种外来物种在当地形成自己繁殖,形成对当地生态或者经济的破坏,这种物种可以称为外来入侵种,这是以生态系统来界定。 18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紫茎泽兰,2.薇甘菊,3.空
17、心莲子草,4.豚草,5.毒麦,6.互花米草,7.飞机草,8.凤眼莲,9.假高梁,10.蔗扁蛾,11.湿地松粉蚧,12.强大小蠹,13.美国白蛾, 14.非洲大蜗牛,15.福寿螺, 16.牛蛙 19生物入侵的模式(1). 自然入侵:完全没有人为影响的自然分布区域的扩展。这在现代史上极其罕见,如环颈鸽(collared dove)的入侵。(2). 人类辅助入侵:在人类改变了的环境中自然传播并扩张其分布区域。事例不多,如:鹭鸶(egret)的入侵。(3). 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依赖于人类运输,生物体入侵后能适应新的环境。例:促进意外运输的因子。(4). 屏障去除后的入侵:由于人类去除天然屏障后,
18、生物体能自然穿越而引起分布扩展。这是淡水生物入侵的常见模式。 如:七鳃鳗(sea lamprey)的入侵。(5). 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物种:依赖人类的运输。如:葛腾。(6). 有意引入后的入侵:在大量有意引入的物种中有:狩猎或渔业种(如:驯鹿、各种鱼类),林业种(如:杨树、桉树、松树等), 牧业种(如:早熟禾、各种牧草、各种牲畜),渔业促进种(如:糖虾),驯化种(如:欧掠鸟、鸵鸟等), 生物控制种(如:微型黄蜂)20生物入侵的机制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最后能否成为入侵种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A 进入新环境的外来物种的自身特点。 外来入侵物种的特点是指该物种可自行迅速繁衍。一般情
19、况下,不少外来物种虽然可以形成自然种群,但许多外来种群仅可维持较低水平,并不会造成危害。B 该环境是否可被这个物种入侵。新的生态系统中,温度、湿度、海拔、土壤、营养等环境条件合适新物种的迅速繁殖。21造成生物灾害的入侵种群的特点(1)生态适应能力强, 适宜生存范围广,可在多种生态系统中生存;可在贫瘠土壤中生存,抗旱、耐温、抗污能力强;一旦条件适宜或好转,大量滋生。(2) 繁殖能力特强,大量繁衍后代或种子,如:凤眼莲每个花穗有300-500粒种子。繁殖世代较短;如:凤眼莲在305天可通过匍匐枝形成新植株。有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3)传播能力强, 有的种子细小,可随风和流水漂移传播; 通过鸟类和其
20、他动物远距离传播; 有的物种因外观美或经济价值高被人类传播。22被生物入侵的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区域(1)具有可利用的资源条件,如足够的水土、温度、光照、食物等。(2) 缺乏自然控制机制,因天敌生物种少不能控制其种群数量,在新的环境中大量繁殖而形成生态灾害。(3)人类进入的频率高。人类频繁的活动为外来物种入侵创造机会。 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区域有:重要的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两侧和机场附近;人为干扰严重的森林、草场、田野、湿地和牧场等; 受突发性自然干扰(火灾、洪水、干旱等)破坏后的生态环境; 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好的地区。 23常见的几种生物入侵方式1) 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如空心莲子草抗逆
21、性超强,演化出水生、陆生两种生态型。2) 强大的繁殖能力。如水葫芦拥有极其强大的繁殖能力,甚至能以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繁衍后代,水葫芦依靠匍匐枝与母株分离的方式,每5天就能生出一个新植株,能铺满整个水域。3) 选择单调薄弱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入侵者惯用的策略。 例:给三北防护林造成毁灭性危害的天牛虫正是由于三北地区大部分树木品种单一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很难抵抗疯狂虫害,才乘虚而入的。4) 两个入侵种从原产地结伴而来,相互配合共同入侵。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松材线虫,光靠它自己是无法进行远征的,扩散速度会慢得多,所以它就选取了松墨天牛作为自己的运输机;而松墨天牛呢,它在松材线虫的帮助下,当然更
22、容易在树林中泛滥成灾了。 5) 分泌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如加拿大一支黄花的根系能分泌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通过方式去挤占原属于土著种的领地。 6) 尽量避开天敌。 这也是外来入侵种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如空心莲子草在南美大陆有一种专门对付它的莲草直胸跳甲。但来到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以后,由于没有天敌,一下就泛滥成灾了。7) 外来物种的遗传侵蚀。所有的入侵策略中最可怕的是许多入侵种会采取与土著近缘种“杂交”的策略来实现入侵。使得入侵种不费吹灰之力,占据了原先土著种的领地,并且入侵种与土著种的杂交后代也具备了两个祖先的全部遗传信息,所以可以在以后不断的繁殖过程中,挑选自己合适的基因型,产
23、生新的表型变异,将大大增强它的入侵性。24入侵种适应性进化的后果直接后果:1)入侵种与被入侵区的生物进化调整, 如:形态上的适应变化形成渐变群 基因漂流而表现出染色体定位差异,导致地理遗传格局分异。2)本地种也可对入侵产生响应, 如:杂交与基因渗入,杂交常是导致本地种濒危或灭绝的原因。非直接后果:1) 行为和性状改变 如:蚂蚁入侵的适应性进化使其个体变大。2) 生态位替代,这是生物入侵的后果之一, 如:美洲灰松鼠入侵欧洲落叶混交林后替代了原有的红松鼠,使本地种濒危。3) 竟争排斥,外来种通过竟争排斥减少本地种, 如:火蚂蚁入侵可使本地蚂蚁生物多样性降低70%,使当地蚂蚁个体减少90%以上,甚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安全 复习 提纲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