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数在中学数学建模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
《浅谈导数在中学数学建模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导数在中学数学建模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标题】浅谈导数在中学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作者】杨 鹏 飞 【关键词】导数最值函数数学模型 【指导老师】赵 博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正文】1引言今天,导数作为研究函数性态的有力工具,是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训练的良好素材,是我国高考命题的热点,高考中主要考察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单调区间、极值点、凹凸性、画图象等许多性质。除此以外,导数在现实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肯,如在物理运动学中和微观经济学中边值问题的应用。特别的在中学利用导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优化设计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导数溯源在西方,导数的思想最初是法国数学家费马(Fermat
2、)为解决极大、极小问题而引入的。但导数作为微分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则是由牛顿(Isac Newton,16431727)与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16461716)分别通过研究不同的问题而创立的。11666年牛顿将其前两年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一篇总结性论文流数简论,这也是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微积分文献。在简论中,牛顿以运动学为背景提出了微积分的基本问题,发明了“正流数术”(微分),从确定面积的变化率入手通过反微分计算面积,又建立了“反流数术”,并将面积计算与求切线问题的互逆关系作为一般规律明确地揭示出来,将其作为微积分普遍算法的基础论述了“微积分基本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也
3、称为牛顿莱布尼茨定理,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定理。而莱布尼茨与牛顿的切入点不同,他创立微积分首先是出于几何问题的思考,尤其是特征三角形的研究。1684年,莱布尼茨整理、概括自己1673年以来微积分研究的成果,在教师学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微分学论文一种求极大值与极小值以及求切线的新方法。在我国,导数作为微积分教学改革内容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微积分内容在我国数学中几进几出,究其原因值得深思。1978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提了精简传统数学内容,增加微积分的初步知识。1988年以后,由于高考不考察其内容的导向影响,微积分实际上形同虚设。因此,关于微积分内容是否要增加,其深度、广度、体系安
4、排和教学规律又怎样掌握,一直是教育界同仁努力探索的问题。和我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受新数运动的影响早已将微积分等近现代数学的基础知识作为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把微积分放在突出位置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来加以改革。例如,美国从1958年,日本从1951年就开始在高中讲授微积分,他们强调拓宽知识面,注重问题解决,强调理解和使用新技术等。而我国导数第一次出现在高考题中是在2000年,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各地高考的热点,纵观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有近三分之二的试卷中都出现了与导数相关的试题。3中学数学开设导数等微积分课程的探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改革问题摆到了教育理论界的面
5、前。在我国中学是否开微积分初步一度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当中,也再一次将导数及其应用规定为选修内容。现在看来,无论是从社会发展需要,还是对人的培养方面来看都是必要的。首先,微积分中蕴涵着许多重要的思想,由常量到变量,由孤立到发展,由静止到变化,由有限到无限,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而极有价值的极限思想,以“直”代“曲”,以“局部”研究“整体”,无穷分割等思想是初等数学中未能涉及的。这些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飞跃,有利于学生形成辨证逻辑思维,使复杂问题简化。我们设想,从未接触微积分内容的高中生进入社会所面临的是所学的知识的技能与实际的具体需要还甚远的情形将会怎样。从这一
6、点来讲,在中学开设微积分是必要的,也势在必行。其次,面对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数学要与之相适应,就要作适当的更新,要逐步渗透一些高等数学思想,从本质上讲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本身就是无法分割的,在中学开设微积分可与大学形成更好的衔接,为初等数学过渡到高等数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进入社会工作生活的部分学生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统一性,应用微积分可以解决初等数学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再次,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微分学是高度抽象思维的结果,在高中开设部分微积分课程是完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最后,从标准实施情况来看,微积分在中学开设是完全可以的,我国大部分地区的
7、师资配备、硬件设施已明显改善,为微积分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4导数在中学数学的基础理论4.1导数概念的理解一般高中数学教材引入导数有三种模式:2第一种,从运动学角度,借助物理课中瞬时速度概念引入导数概念,这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模型的范例。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利用高中物理课中已经讲过的瞬时速度为基础讲变化率,并利用此方法定义的导数反回来求加速度和速度,可以跟物理学联系比较,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符合微积分发展史上导数产生的现实意义,是早期中学教材引入导数的常效法。第二种,从纯数学角度,以变量和函数极限方式定义引入导数概念,并结合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代表导数这一几何意义加以阐述。这是目前高等数学教
8、育中数学课本普遍采取的方法,较为抽象,需要较强的函数极限知识作基础,被部分中学教材引入采用。第三种,从初等数学角度考察导数的极限定义相形式,以直观描述为主,由具体实例引入,经历由平均变化、瞬时变化率刻画现实问题的过程,间接给出导数概念,而不直接追求理论上的抽象性和严谨性。这是新近中学数学教材引入导数所采用的方法模式。我们认为,以上第三种引入模式较符合高中数学导数教学引入,其例子可来源于当前现实生活普遍关注的新问题,如利率的跌降、气体分子的扩散率等,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易引发兴趣;同时,弱化了概念,注重了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在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组2003年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9、)(简称新课标)中所采用的就是第三种模式。4.2导数方法的运用其一,可以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当函数y=f(x)在某个区域内可导时,如果f/(x)0,则f(x)为增函数;如果 f/(x)0,则f(x)为减函数。其二,可以利用导数解决极大值和极小值问题,设函数f(x)在点x0附近有定义,如果对x0附近所有的点,都有f(x)f(x0)),我们就说f(x0)是函数f(x)的一个极大值(或极小值)。其三,可以利用导数解决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我们知道连续函数y=f(x)在闭区间a,b上一定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且最大值和最小值只可能在区间(a,b)内的极值点和端点处得到。因此可直接求出一切可能的极值点
10、(驻点及个别不可导点)和端点处函数值,比较这些值的大小,即可得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微积分的创立是数学发展的里程碑,它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研究变量和函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中把导数作为选修课程并要求通过大量实例,理解导数概念,了解导数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性质中的作用。初步了解定积分的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微积分打下基础。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微积分增加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新素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所以本文从微积分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这一角度展开分析。5导数在中学数学建模中的应用一般地说,数学模型可以描述为,对现实世界的某一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导数在中学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 浅谈 导数 中学数学 建模 中的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