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小抄【精编版】.doc
《最新电大《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小抄【精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小抄【精编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大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小抄第一章 诗经的编集、流传 诗经部分的第一章是诗经的编集、流传,在这一章里,请大家重点掌握一下诗经的编集的几种说法,即采诗说、献诗说和孔子删诗说以及关于诗经的几个重要概念,如四家诗、三家诗、毛传、郑笺、孔疏、朱熹集传等。 第二章 诗经的分类 关于这一章,希望大家重点掌握一下诗经编集的音乐分类。关于诗经的分类,曾经有六诗、六义、四始、四诗等多种说法,我们更要注意的是风雅颂的音乐分类。前人对于风雅颂音乐的不同曾经做过这样的解释:风者,民俗歌谣之诗,所谓国风,就是各诸侯国统治地区的地方土乐。雅,天子之乐曰雅,也就是说,雅是周代朝廷的正乐。颂,宗庙之乐歌,也就是说
2、,颂是祭祖祭神时用的歌舞曲。 第三章 周民族史诗 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是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 顾名思义,“史诗”是历史和诗歌的统一,因此它必然具有历史和文学的多重价值。周民族的史诗也不例外,它同样兼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表现为:一、记叙周民族产生、发展的历史;二、反映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 周民族史诗的文学价值表现为:一、叙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二、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三、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四、擅长使用叠音词来摹声状态 第四章 农事诗 这一章的重点是诗经中的农业生活诗。农业生活诗是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的诗,豳风七月就是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 农业生
3、活诗的社会历史价值表现为:一、再现当时的阶级差异,二、反映西周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为研究西周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农业生活诗的艺术成就表现为:一、充满农业生活气息的表达方式,如七月中用物候变化形象地表现季节更替的抽象概念,表达方式独特而生动。二、撷取生产生活中富有深意的片断,引发人们的思考,使作品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含蓄隽永的韵味。大田中寡妇拾穗的细节描写就有这样的效果。 第五章 燕飨诗 燕飨诗是直接反映古代嘉礼中飨礼、燕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它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其根本目的是巩固政权,是要通过诗歌的形式实现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作用,这也是它在当时的政治价值。其历史价值表现为
4、记载了许多燕飨之礼的程序和仪式,是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其审美价值一是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二是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 第六章 战争徭役诗 这一章,请大家重点掌握诗经中的徭役诗。诗经徭役诗所表现的主要情感一是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如鸨羽、君子于役等;二是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平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等。 第七章 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 这一章的重点是讽喻怨刺诗,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二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它表现出来的讽喻精神的实质就是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而创作这些讽喻诗的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可以概
5、括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第八章 婚姻诗与爱情诗 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是爱情诗、婚嫁诗和弃妇诗。诗经婚恋诗的内容包括:一、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静女、鄘风柏舟、蒹葭;二、婚礼场景的描绘和对新婚的祝贺,如桃夭、硕人;三、婚姻不幸的哀叹,如氓 ,其思想价值表现为抒发了高尚、纯洁的感情,其艺术价值表现为一、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二、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三、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四、生动活泼的语言。 第九章 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的文化精神包括四个方面,希望大家重点掌握第四点,也就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这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诗经是直面现实的艺术,周人把诗歌创作看作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其二是诗经直
6、面现实的情感抒发,周人用个体的抒情来表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十章 诗经的艺术形态 这一章我们希望大家重点掌握诗经的创作论意义和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诗经的创作论意义表现在:一、功利主义的创作自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有明确的政治功利目的的优秀作品;二、个体诗人开始出现,诗歌已经开始由表达群体意识的集体歌唱向抒发个人情感的个体创作发展过渡,三、艺术美的自觉追求,作品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诗经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第二,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大大增强了表现力,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第三,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
7、的节奏感;它的押韵也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第四,重章复沓的章法。这是短章民歌常用的形式。 第十一章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这一节请大家重点掌握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抒情诗的传统、群众艺术的传统、现实主义的传统。 第一章 楚辞”的文体、传播和结集 在这一章里,希望大家重点掌握楚辞文体的来源和特点。楚辞的来源包括两方面:一是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二是楚地的乐曲和民歌楚辞的文体特征表现为一、体制的宏伟繁复,篇章都比较长大,而且还有许多复杂的体制形式,如“少歌”、“倡”等。二、独特的句式、语调,楚辞作品句式比较长,而且大量使用“兮”字语吻词。楚辞中的
8、“兮”字既起着表情作用,又有着调整节奏的功能,还代替某些虚词起语法作用。这是楚辞所独有的。 第二章 诗人屈原的时代与生平 本章的重点是屈原所处时代的特征和屈原的生平。屈原生活的时代具有这样的特征:一是兼并战争空前激烈,统一局面即将出现;二是变法运动在各国相递进行。在屈原生平里要注意:屈原的美政理想、屈原的蒙冤被疏和被放逐、屈原的作品 第三章 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离骚 在这一章里,我们重点掌握离骚的主旨和它的美学内涵、艺术世界离骚的主旨即是表现忠怨之情和爱国精神,其美学内涵可概括为崇高美、悲壮美、奇丽美;离骚的艺术世界由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构成。 第四章 情理兼备的咏史诗天问 在这一
9、章里,希望大家重点掌握以下内容:天问的性质:别开生面的咏史诗;天问的主旨:以古为鉴,讽谏楚王;天问的艺术特色:一、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感情相结合;二、灵活多变的问句形式 第五章 屈原的短篇抒情诗九章 这一章请大家注意以下内容:九章的名称和篇目;九章中的橘颂、涉江、哀郢,要能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第六章 具有神话色彩和爱国内容的组诗九歌 本章希望大家重点掌握以下内容:九歌的性质:利用楚地祭祀旧礼为哀悼为国捐躯的将士而作的一组具有民俗性的爱国诗篇;九歌的艺术特色:一、拟人化的自然神; 二、情景交融的意境;三、情味悠深的语言。九歌.的代表作品:东君
10、、河伯、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六篇,要能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理解和分析。 唐诗宋词部分 第一章 绪论 请大家重点掌握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这表现在五个方面:1、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诗最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不再完全入乐歌唱后,仍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 2、外部形式的差异,包括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所以称为长短句;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
11、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诗词的对仗规定也不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 3、题材内容的差异: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 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4、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诗来说,词的语言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诗庄词媚 第二章 山水田园诗词论析 在这一章,希望大家重点掌握唐代山水诗和唐代田园诗。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
12、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盛唐山水诗两类风格:一、清,以王孟为代表;二、雄,以李杜为代表。 孟浩然山水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清淡,秋登万山寄张五就体现出这一特色。但是他的临洞庭却气势宏阔,在他的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描写洞庭湖的佳作。 王维的山水诗在谢灵运精雕细刻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神似,在山水描写中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王维的山水诗还特别追求画意,他把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他的代表作终南山、山居秋暝都体现出这些特色。 李白山水诗的总体特色:雄奇豪放,其描写
13、对象都是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其艺术手法表现为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以及神话传说的运用等,代表作品蜀道难、望天门山。 唐代田园诗的创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尤其是盛唐田园诗,多用白描的手法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愉快,风格自然清新,情趣盎然,神韵天成,受陶渊明影响较大。王维和孟浩然是其最重要的代表。孟浩然的田园诗清新淡远,语言简朴纯净,他的过古人庄写景清新秀丽,写故人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可爱。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就是从过故人庄脱胎而来的。 王维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来描绘田园风光的淡雅优美,着色不浓,而意境清远。他的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都是有着永恒艺术魅力的田园诗珍品。 第三
14、章 友情送别诗词论析 在第三章友情送别诗词论析里,我们把重点放在第三节唐人送别诗论析、第四节宋人送别词论析和第五节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分析。 唐人送别诗极多,唐人送别诗代表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其中的佳作。 宋人的送别词代表作包括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贺新郎(绿树听鹈鴂)等 唐宋送别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很多,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意象。 我们要把握意象的起源、意象的演变过程、意象所蕴含的深层的情感以及意象在作品
15、中的运用。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这一章的重点是咏史怀古诗词的界定及其艺术特征。所谓的咏史诗词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词,多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感悟而作。而怀古诗词则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词。两者的共性是都是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借古讽今。故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诗与史的结合也就是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结合。文学性是它的永恒魅力,同时它也有史的依据。二、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并最终归结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怀古诗词更像是一种特殊形态
16、的政治诗,咏史怀古是动因,言志抒怀则是最终的旨归。三、“古”与“今”的结合,即多维的时空组合。因为题材的关系,咏史怀古诗词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有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可以在古代与当今、过去与现在中进行转接切换。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这一章的重点是唐代咏物诗。咏物诗到了唐代开始蔚为大观,它已经逐渐脱落了旧时代的气息,呈现出唐代诗歌的风貌。唐代咏物诗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唐代咏物诗的艺术特点:(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2)不求形似,遗貌取神;(3)以物拟人,移情于物;(4)借物抒怀,咏物明志;(5)咏物寓理,物理浑然。1.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是诗经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
17、这一样式的最初形成是为了便于歌唱、记忆和传诵。因为这样,在复唱中不断地使用一个调子甚或是相同的句式,有时只要换一两个词语。这也形成了诗经篇章结构和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305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2. “二南独立”:说也称“四诗”说。北宋苏辙于其诗集传中首倡“二南独立”说,认为诗经应分风、雅、颂、南四类,即把周南、召南从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教材认为“二南独立说”难以成立。二、简答题1.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答:毛诗序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解释,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如本
18、是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周南关雎,竟被曲解为:“关雎,后妃之德也。”毛诗序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来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其一,雅中有许多诗并非是“言王政之所以兴废也”,而抒发的却是不直接关涉政治的一己之情。如白驹写女子怀念所爱之人,隰桑写女子对爱人倾诉款曲。其二,小雅中有天子之大政,大雅中有诸侯之小政。这一点,毛诗序早有察觉,其本身就前后矛盾。毛诗序认为颂是歌颂赞美的意思,颂诗是歌颂赞美统治者盛德功绩,并把这些盛德报告给神明,以祈求上天先祖的赐福。这个解释基本上反映出了颂诗内容的特征。但并没有概括出颂诗音乐上的特征;颂诗也并非全是美盛德之诗,如毛诗序说:“振
19、鹭,二王之后来助祭也。”2.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什么样的艺术原则?答: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风雅”和“比兴”这两条艺术创作和批评原则。 (1)“风雅”和“比兴”的内涵。“风雅”,要求诗歌创作具有高尚的意义和严肃的情感内容。“比兴”,要求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托物以讽”。(2)对古代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风雅”和“比兴”这两条艺术创作和批评原则,给中国文人指出了如何走向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完美结合的创作道路。它同时也培养了中国人的艺术审美观念,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既重内容的纯正文雅,又重形象的生动感人,以含蓄蕴藉、韵味深厚而见长的民族风格和美学特征。三、论述题何谓讽喻精神
20、?讽喻精神对后世文学有什么影响?答:讽谏精神,又称讽喻精神,是从诗经以来形成的一种诗歌品格。这是由一批有良好文化教养的优秀分子,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造就的精神品格。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比如诗经大雅十月之交中对于王室的忧心忡忡;比如诗经大雅荡中的对殷纣王因失德而亡国的告诫等,都表现出这种精神。诗经开创了讽谏精神的传统,后来在楚辞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生发,此后的杜甫,白居易等人就是继承的这种精神。2.以鹿鸣、宾之初筵、伐木等诗为例,分析诗经燕飨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艺术价值。答:燕飨诗反映古代燕礼、飨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其主要内容是描写宴饮
21、的盛况以及宾主之间的互相赞美称誉。其政治价值表现为联络情谊、巩固统治;其历史价值表现为记载了古代燕飨之礼的程序仪式,为研究周代礼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其艺术审美价值表现为:(1)真实再现燕飨活动的场面和融洽热烈的气氛,形成一种和谐欢快的总体风格;(2)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活动中的贵族形象。四、讨论题爱情诗与婚姻诗是诗经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请大家认真阅读导读教材中选注的爱情婚姻诗篇,以小组形式讨论下列问题:(1)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情感内容。(2)诗经爱情婚姻诗的艺术成就。(3)诗经爱情婚姻诗的社会文化价值。讨论之后,请选取其中一个问题,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六百字左右的小文章,作为本次作业的书
22、面材料。答:婚姻诗和爱情诗的社会文化价值,主要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婚恋当事人的遭遇和命运,来透视当时社会历史的本质。这些诗篇产生的时代,初期封建社会制度已日趋形成,但原始社会的某些残余影响尚存在,故尔纵然有男女结合需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但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终究使男女恋情有了滋生的土壤,这也是爱情诗篇产生的必要条件。如郑风出其东门,是一个男子思念女子的诗篇。在众多的美女之中,他只喜欢那个穿白色素绢衣服,戴绛色佩巾的女子,并说只有同她在一起才会感到幸福与快乐。郑风叔于田,写一位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歌颂。这位女子的恋人“叔”出去打猎,在整个里巷之中就再也没有她看得上的人。因为他不但能骑能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精编版 最新 电大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专题 期末 复习 考试 精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6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