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思考(《江苏教育》第5期).doc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思考(《江苏教育》第5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思考(《江苏教育》第5期).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张伊娜摘要:课改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有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但其教学实践却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作者认为,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重形式、轻效果;重信息、轻内涵;重结果、轻过程;重字词、轻语篇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者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属性出发,提出并论证了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语篇层次的教学、注重思维训练、注重策略训练和注重人文精神培养的观点。关键词:阅读教学 问题 建议一、引言众所周知,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即使是在进入E时代的今天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状况仍将继续存在。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阅读既是学习的目
2、的,也是学习的重要手段,这早已在业内达成共识。而对于我国绝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而言,由于身处目标语言“输入贫乏的环境”(Zhang, 2000),阅读更是他们获取目的语输入的最重要的方式,对其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对于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决定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肖礼全,2006)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在我国,阅读教学是决定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然而,我国学者魏日宁和苏金智基于“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的原始数据,讨论了全国和京沪津等七个大城市的居民自报外语阅读能力、会话能力和使用频度。分析发现,全国范围内学过外语者自评外语阅读能力平均而言稍弱于
3、“能看懂简单句子”。(魏日宁、苏金智,2011)尽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其结果而言,它表明了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我国学过外语者的自评外语阅读能力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我国初中毕业生“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的要求相去甚远。这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我国外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外语教学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而外语阅读能力的欠缺又导致了外语学习的低效。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另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在中国国情下,阅读教学及其研究历来受到一线教师与研究者的充分重视,阅读课型也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课型;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在不断地更新,教学模式也日
4、趋科学和先进,可为什么阅读教学就像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水,成为制约中学英语教学成效的瓶颈?二、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一)重形式,轻效果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此处所说的“形式”并非指与语言意义相对应的语言形式,而是指机械地照搬理论或原则的教条主义做法。我国传统的语言教学把语言作为知识来教,将课文作为语言知识的载体,讲解以分析语言为主,练习以掌握生词和语法点为目的,忽略课文内容的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永远停留在孤立的语言形式上,大大削减了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意义。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广大教师在理念上似已摒弃了这种做法,语境化教学词汇和语法已成为业内的共识。走进各种层面的英语公开课,我们可
5、以看到,在阅读前的语言准备和阅读后的语言点教学中,老师们精心而巧妙地设置各种语境,以求语言点教学的直观生动。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符合现代语言教学所提倡的语境化教学理念。但就其实质,这种抛开课文而逐个另设语境教学词汇和句型的做法,与传统的重语言、轻内容的语言教学并无本质的区别,教师与学生关注的仍然只是孤立的词句。应该说,这种形式上的语境化教学实则去语境教学。重形式、轻效果的另一种表现是教学模式的僵化。具体表现为:教师不管语篇体裁与内容,不顾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熟悉度,也不问课文学习的难点何在,千篇一律地按照三阶段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里,教师从阅读前的头脑风暴到浏览、查
6、读等快速阅读技能再到阅读后的小组讨论或辩论一样不少。教学程序从形式上看似完美无缺,可用于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真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和学习语言的活动却严重不足,有的学生甚至都来不及将课文通读一遍就匆匆进入产出阶段,对文本内容缺乏完整的理解,更不要说深入文本的思想内涵和学习掌握新的语言。(二)重信息,轻内涵课改以来,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观念已被一线教师广为接受。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将阅读策略的培养等同于浏览和查读等快速阅读技能的训练,将快速获取文本的表面信息作为阅读的主要目的与任务。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通常只针对文本提出几个简单的事实性问题便匆忙进入读后的产出阶段
7、,忽略对文本的结构、语言及内容进行深度处理。这种快餐式的课文教学危害不小:它使学生习惯于用眼睛而不是大脑阅读,习惯于浮光掠影地获取文本的表面信息,缺少对语言的关注,更缺乏对文本内涵的追问。学生既不能从课文教学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促进心智,更不能有效吸收文本所蕴含的人文思想、提高人文素养。这与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大相径庭。(三)重结果,轻过程近几年,在许多教师眼里,任务型语言教学已成为先进教学法的代名词,是课程改革的象征。在教学课文时,教师通常以完成阅读任务为出发点和主要目标,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果而不是理解过程。具体表现形式如下:其一,教师设计的阅读任务多聚焦于
8、对文本所述事实的认定和判断,其任务形式多为封闭、展示性问题或活动,较少开放、推理性问题或活动;其二,教师通常欣然且止于学生对相关问题提供的正确答案,较少有对正确和非正确答案的产生过程的关注与追问;其三,为了缩短学生的理解过程,尽快完成阅读任务,不少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了过多的控制与干预,或肢解课文以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或以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严重干扰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过程,剥夺他们享受阅读和思维的乐趣。 (四)重字词,轻语篇我国英语教师历来都非常重视在阅读课上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错。但遗憾的是,有不少老师将语言知识等同于词汇和语法知识,只专注于讲解和帮助学生练习一些孤立的
9、词汇、短语和句型,很少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所教学的语言点在具体语篇中的特殊意义与作用,更少从课文的宏观结构上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其语篇知识。尽管有的老师也在尝试借鉴语文教师的做法,帮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分段并归纳各部分的中心思想等,但很少有人将课文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各段落对表达文章主题所起的作用、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以及文章中的形式衔接手段和内在连贯之间的关系,思考语篇形式与意义、语篇结构与内涵的关系等等。三、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一)注重语篇层次的教学笔者所说的语篇层次的阅读教学主要包括文本理解与语言学习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阅读的基本目的是理解,理解并非一个被动接收
10、视觉信息的过程,而是读者与文本积极互动的过程。完整的语篇意义和语篇结构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阅读内容的影像(mental images),激发想象力和促进理解。因而,充分理解文本必须以对语篇整体意义和语篇宏观结构的准确把握为前提。由此可见,有效的阅读教学必须注重语篇层次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整体把握文本大意并探索语篇结构及其意义的意识与能力。其次,注重语篇层次的阅读教学还意味着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只是以教会学生获取信息、了解文本内容为主要目的,而是要将不同篇章体裁所具有的独特的结构模式以及常见的语篇标记语的作用和功能等篇章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大脑里建立起常见篇章体裁的形式
11、图式,以利于他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能调取相关的形式图式来预测文本内容及其发展,使理解更快捷。最后,注重语篇层次的教学同样适用于阅读后的语言知识教学。在我国英语阅读课堂上,学习课文中的语言知识是读后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王初明(2011)从互动、协同理论的角度讨论了语言习得的有效路径,特别强调“外语一定要在语篇层次上伴随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语境变量而学,学过才能用出来,学伴用随原则不可违背”。不管是传统的语言知识教学还是新形势下的语境化去语境教学都未能提供真正有意义的语境变量、给予学生真实的语言体验和培养语感。因为,要想有效掌握语言,学生需要“在语篇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教育 新课程 背景 中学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 思考 江苏 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