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专题复习: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doc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专题复习: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专题复习: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专题复习: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考点展示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生理基础(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动
2、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4)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二、重点问题分析(合作探究)1如何正确认识规律的客观性?提示:(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不能创造、改造或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突出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辩证地认识规律的客观性。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
3、界,造福人类。2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提示:(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必要条件。(2)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否则在行动中必然遭到失败。因此,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受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如果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3.区别关于“认识”的几个问题(1)认识的来源、基础:实践(2)认识的获得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3)认识的对象:客观事物(4)认识的最终目的:指导实践
4、(5)认识的规律(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上升以至无穷三、知识体系构建(学生自主完成)四、社会热点透析聚焦国家十二五规划【背景材料】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二五”规划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包容性增长”的新提法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而缩
5、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都是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理论分析】 (一)经济生活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十二五”规划中的内容,更加说明中国将更坚定地走市场经济道路,政府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规划的结构调整指标越来越明确,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显现。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 3财政税收作用。财政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应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优化,
6、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的功能作用,支持我国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4促进社会公平。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公导致人民没有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源头,也是影响民生最好发展的制约因素,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不断扩大“包容性增长”,应对转型时期的社会不公,为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形成新思路新发展。 5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二)政治生活 1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
7、,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体现。 2党的地位和领导方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建议,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3党的执政方式。“十二五”规划是一个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五年规划,将是党中央、国务院精心运筹、构思缜密、集思广益的五年规划,体现了坚持民主集中制,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十二五”规划的实现关键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规划的制定将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三)哲学生活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划未
8、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举措,必须把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建议的形成过程贯彻了群众路线,体现了民主决策,集中了全党智慧,吸收了各方意见,是我党在尊重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3全面的观点。“十二五”期间,既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我们必须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4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抓住主要矛盾。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9、是历史的创造者。“包容性增长”的新提法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包容性增长”增长的是民生,发展的是民生。这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十二五”规划的提出,来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跟踪试题】 1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这体现了各民主党派:A可以参加国家政权,参加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B和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政,制定国家方针政策 C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D必须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和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
10、互相监督 2“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从唯物论角度讲,体现了: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联系的观点 C坚持发展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包容性增长”的新提法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包容性增长”增长的是民生,发展的是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体现了同步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坚持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 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A B C D 4、2010年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专题复习: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新人 高中 思想政治 必修 专题 复习 十四 探索 世界 追求 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