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学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doc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学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学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点清单】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评价(3)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元朝的中央机构 (5)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 (6)行省制度及其影响(7)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2)内阁制的确立及演变 (3)军机处的设立及其评价 (4)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解析: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内阁,军机处,封建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高考的相对热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元朝的中央机构,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高考的相对冷点。掌握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三项措施;内朝、外朝制度、刺史制度;掌握隋唐三省六部的职责、特点和作用;掌握宋朝分割相权的三项措施、分割地方权利的三项措施、宋朝集权的特点、积极和消极影响;元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行省制度;明朝加强皇权的四项措施与影响;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原因、职责与影响;掌握自汉朝以来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的变迁过程,了解历朝统治者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官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集权;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的不断加强,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历史轨迹,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其确立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掌握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和军机处设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标志着封建制度的衰落,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由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知识梳理】一、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背景:汉初,刘邦分封同姓诸侯,导致诸侯国尾大不掉。汉景帝才难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结果爆发了七国之乱。(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 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3)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
4、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 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背景:唐末藩镇割据发展为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2)措施: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5、。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中央:元废三省,设一省制(即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以提高行政效率。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设行省制(如云南、辽阳、岭北等),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行省制度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奠定了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影响深远。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
6、制皇权发展到高峰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设厂卫特务机构。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2、清朝设立军机处时间:雍正年间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要点透析】1全面认识和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又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7、。(2)产生原因:经济上:封建的经济基础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决定,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生产的发展。政治上: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统治。思想上:法家的集权理论是产生的思想基础。地理角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经济。(3)基础和矛盾两大基础:经济基础: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理论基础:韩非子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两大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4)发展历程: 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于明清。(5)演变趋势: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
8、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6)特点:皇权至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宣扬“君权神授”、文化专制(7)作用:积极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消极作用: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9、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2丞相与内阁的区别 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 责中央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 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3科举制的作用及局限积极作用:A.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前期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B.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士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C.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D.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E.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
10、取士,促进唐诗繁荣。消极作用:A.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B.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C.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D.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E.明清八股取士为封建统治者培养的忠实奴仆,严重桎梏了人才的成长,是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消极影响:对政治导致政治腐败使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使官僚机构膨胀,
11、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对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思想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总括:极大妨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农业经济发展,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5、选官制度的变化(1)(两汉)察举制 (2)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3)(隋唐)科举制(4)(北宋)科举制的发展(5)(明朝)八股取士。【体验高考】1.(2008年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12、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2.(09年上海历史)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09年四川文综)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 )A.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 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制度4.(09年浙江文综)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5.(09年浙江文综)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高中历史 专题 复习 至元 政治制度 演变 明清 君主专制 加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6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