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五华县地质灾害区划及其防治.doc
《广东省五华县地质灾害区划及其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五华县地质灾害区划及其防治.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东省五华县地质灾害形成特征及防治对策罗迎新(嘉应学院地理系 ,广东 梅州 514015)摘要 :五华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 、崩塌 、地面塌陷 、水土流失等 。其中以滑坡 、崩塌为主 ,多分布在东南 、南部花岗岩区 、北部花岗岩风化土区等广大中低山及丘陵区 ,具有点多面广 ,灾害点个体规模小 ,稳定性差 ,活动频繁 ,地质灾 害发育呈明显的地域性与季节性分布等特点 。五华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是多种致灾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层岩性是其形成的内在要素 ,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与类型 ; 地形地貌与植被是地质灾害形成 的外在条件 ,它制约着崩 、滑 、塌等致灾地质作用的形成
2、;大气降雨是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激发因素 ,决定着地质灾害发生的速度和时间 ;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最主要 、最直接的因素 。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采用避让 、预防 、监测及治理措施 ,做到避让与治理结合 ,以群测群防为基本手段 ,点状灾害以工程治理与生物防治为主 ;面状灾害以生物防治为主 ;采用点 、面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滑坡 ;崩塌 ;防治对策 ;广东省五华县文章编号 :100328035 (2008) 0320096206中图分类号 : P642文献标识码 :A五华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梅州市西南部 。地理座标东经 1151811602,北纬 2323
3、2412,面积3223146km2 。由于地处亚热带 , 地理环境特殊 , 自然 灾害种类较多 ,尤以地质灾害频繁 。山区城镇与道路 建设 、村民削坡建房等往往循山沟谷地及河流岸边布 设 ,在各种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下 ,各种坡地地 质灾害时有发生 。近年来 ,反常气象频繁 ,地质灾害 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且对人们的生活 、生产构成了极 大的威胁 。裂隙水 。五华县森林覆盖率较低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根 据 1999 年 卫 星 遥 感 测 得 水 土 流 失 总 面 积 为56712km2 , 其 中 面 状 流 失 236116km2 , 沟 状 流 失141102km2 ,崩岗流失
4、190102m2 。总之 ,不同时期的古老地层 ,分布广泛的岩浆岩 及其堆积层 ,复杂的各类地质构造 ,类型多样的地貌 形态 ,较为活跃的新构造运动 ,高温 、降雨量大且时空 分布不均的气候特征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位 、水量多 变的琴江水系 ,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构成了五华县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 。1孕灾环境五华县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震旦系 、泥盆系 、2 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211灾害点数量大 , 以崩塌 、滑坡为主根据五华县国土资源局统计资料 ,五华县地质灾 害累 计 总 数 达 1712 个 , 占 梅 州 市 灾 害 点 总 数 的2810 % ,位居第 2 。其中 ,崩塌灾害点 116
5、4 个 ,占灾害点总数的 6810 % ,滑坡灾害点 544 个 ,占灾害点总数 的 3118 % ,塌陷点 4 个 ,占灾害点总数的 012 % 。212地质灾害个体特点在全县 1712 处地质灾害点中 ,灾害体规模属小石炭系 、二叠系 、三叠系 、侏罗系 、白垩系 、第三系 、第四系1 。该区地质构造位于华南准台地的东南沿海 断褶带内 ,经历多次构造运动 ,各类构造体系在空间 展布上规律较明显 ,形成以北东向构造为主 ,北北西 向 、近东西向构造为辅的构造体系格局 。五华县属粤东北中低山 - 低山 - 丘陵区 ,西南 、 东南面为崇山峻岭 ,莲花山脉斜贯东南部 ,地势逐渐 向东北倾斜 ,属
6、中低山丘陵地貌 。地貌形态在构造 、 地层 、岩性等内 、外动力地质作用下 ,形成构造侵蚀 、 构造剥蚀 、岩溶堆积 、侵蚀堆积 4 种地貌类型 。五华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 ,差异性特征显著 。受地质构造影响 ,境内分 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 ,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及基岩收稿日期 :2007212226 ;修回日期 :2008203210基金项目 :广东省科技项目 (A 类 306701)作者简介 : 罗迎新 ( 1964 ) ,男 ,硕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资源 开发与研究 。型的 1640 处 ,占 9518 % ;中型以上 66 处 ,占 319 % ,大型 6
7、处 ,占 013 % 。灾害体稳定性差的共 1284 处 ,占7510 % ;稳定性较差的共 411 处 , 占 2410 % ; 基本稳 定的 17 处 , 占 110 % 。潜在危害程度轻级及以下的1511 处 ,占 8813 % ;中及以上级的 201 处 ,占 2117 % 。在已 经 发 生 的 地 质 灾 害 点 中 , 灾 情 属 一 般 级 的 占9917 % ;灾情为较大及以上级的占 013 % 。213 地质灾害发育季节性 、地域性分布显著五华县地质灾害发生呈明显的季节性 。以 2001年为例 ,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与大气强降雨发生时间相 吻合 (图 1 、2) 。从图 1 、
8、2 看出 : 五华县降雨主要集中在 39 月份 , 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亦主要为 3 9 月份 ,占统计数据的 9716 % 。可见崩塌 、滑坡等突发性 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与灾害性暴雨产生时间基本同步 , 且集中并发 。图 2 五华县 2001 年滑坡 、崩塌情况图Fig. 2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 and colla pse inWuhua County in 20011 - 滑坡崩塌个数表 1 五华县各镇地质灾害统计表Ta ble 1 Stat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hazard in each to wn of Wuhua county 崩
9、塌滑坡塌陷合计占总灾害点比例镇 ( 个) ( 个) ( 个) ( 个) ( %) 2101213518513713318817517612717810419916313310614100郭田棉洋 双华横陂河东 转水龙村华阳 梅林安流周江 潭下华城岐岭 长布 水寨 合计2717184588357060791114434162343795116483915334160793827218448219151554435210999112465149981061381358416455531101712图 1 五华县 2001 年及 30( 20012005)年平均各月降雨量分布情况图Fig. 1 Di
10、stribution of Average monthly Precipitation in Wuhua County in 2001 and in the recent 30( 20012005) years1 - 2001 年降水量 ;2 - 30 年平均降水量224滑坡 、崩塌灾害点分布在海拔 100500m 的低丘陵 、高丘陵地区 。如南部的棉洋 、龙村 、周江 、安流 、河 东 、梅林 、双华 、华阳及北部的华城等镇 ( 表 1) 。与区内降雨地段 ( 1450 1600mm) 相对应 , 属地质灾害多发区 ,占灾害点总数的7314 % 。9多数崩塌 、滑坡发生在 30以上的坡地上。
11、五华县属两广山地丘陵的一部分 ,山川纠结 ,山 峦起伏 ,形态万千 ,地形复杂 ,有山地 、丘陵 、盆地 、台 地等 ,而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区 85 %左右的面积为海 拔 500m 以下的丘陵地区 ,地势大致南高北低 。该区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 ,五华地质构造位于华 南准台地的东南沿海断褶带内 ,经历多次构造运动 , 各类构造体系在空间展布上规律较明显 ,形成以北东 向构造为主 ,北北西向 、近东西向构造为辅的构造体系 格局 ,西南 、东南面为崇山峻岭 ,东南莲花山脉大体呈3 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及其驱动力分析311自然因素31111地质构造 、地形地貌与岩土类型 活动断裂是引起崩塌 、滑坡 、泥
12、石流 、地裂及地面塌陷等因素之一2 4 。研究结果表明 ,斜坡失稳主要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ZHONGGUO DIZHIZAIHAI YU FANGZHI XUEBAO982008 年裂隙水) 广泛分布 ,其中红层裂隙水分布于中部水寨- 安流一带的丘陵台地 ;层状岩类裂隙水主要分布于 北 、西部的岐岭 、华城 、长布 、潭下 、转水 、周江等地区 ;属中低山丘陵地貌 ,西部七目嶂山地近乎南北走向 。在构造 、地层 、岩性等地质作用 下 , 形 成 构 造 侵 蚀 、构造剥蚀 、岩溶堆积 、侵蚀堆积 4 种地貌类型 。经 过喜马拉雅运动的构造分异 ,沿北东向发生垂直断块 差异运动 , 形成安流
13、五华盆地 , 接 受 第 三 系 沉 积 。琴江河 、五华河阶地成多级夷平面 。五华大断层复 活 ,区域性构造地震活动时有发生 ; 西部紧邻河源多 发地震区 ,新丰江水库地震波及五华 ,地震烈度为 度 。五华地质构造 、地形 、地貌与岩组组合构成了地 质灾害的重要内在条件 , 特别是由层状较软变质岩组 、层状较硬碎屑岩组及块状较硬 - 坚硬侵入岩潜火山岩组组成的较厚残坡积层是构成地质灾害的主要 原因 。五华县东南 、南部地区的棉洋 、龙村 、周江 、安流 、河东 、梅林 、双华 、华阳等镇地处五华大断裂带的东南 部 ,花岗岩分布广泛 ,风化层较厚达 1050m ,极易引 起滑坡 、崩塌发生 (
14、表 1) 。五华县西部地层以侏罗系泥岩 、泥质粉砂岩 、页 岩为 主 , 沿 岩 层 软 弱 面 易 发 生 顺 层 滑 坡 、崩 塌 。如2006 年 6 月 9 日梅林镇梅林村曾发生崩塌灾害 。 五华县北部地区的华城 、转水等出露元古界云开群变质砂岩 、页岩 ,花岗岩风化层较厚 ,易发生顺层滑 坡 、崩塌 。31112 降水五华县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 差 异 性 显 著 。多 年 (19752005 年) 平均降雨量 153911mm ,年最大降雨 量高达 201213mm ,月最大降雨量 45612mm ,日最大降 雨量 15419mm ,时最大降雨量 7614mm 。降雨量季节 分配不
15、均 ,一般 39 月为雨季 ,占年降雨量 8217 % ;降水空间分布有自南向北减少趋势 。 降水与该县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密切相关 ,强降水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 : 19922005 年该县共发生 362 起地质灾害 。2006 年发生 226 宗 地质灾害 ,其诱发因素均为暴雨 。31113 水文地质环境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 ,五华县分布有松散岩类孔 隙水 ,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及基岩裂隙水 。松散岩 类孔隙水仅零星分布于山间盆 (谷) 地及五华河 、琴江 河流两岸阶地处 ,以孔隙潜水为主 ,局部为承压水 ;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零星分布于西北部的岐岭等镇 ;基岩裂隙水 (红层裂隙
16、水 、层状岩类裂隙水 、块状岩类块状岩类裂隙水该区分布面积广 ,主要分布在华城 、长布 、棉洋 、双华 、华阳等地 。五华县的水文地质环境十分有利于地质灾害形成与发展 ,常常诱发地质灾害 的发生 。如基岩裂隙水分布广的棉洋 、华城 、周江 、双 华 、华阳镇是五华县各镇地质灾害点分布最多地区 (表 1) 。312 人为因素31211 讲究“风水”削坡建房客家人在过去 1000 多年的迁徙过程中 ,饱受风霜 ,为了祈求居安 , 在建房时十分讲究地理“风水”。认为靠山起伏 ,高低错落 ,曲曲如画 ,中心出脉 ,穴位突起 ,龙砂虎砂 ,重重环抱 ,外山外水 ,层层护卫乃发 福发贵之地 。从形式上说
17、,这种理想的风水环境是一个三面环山 ,水口紧缩 ,中间微凹 ,山水相伴的较为完整的微观地理单元 。所以 ,客家人居家房子要有“靠 山”, 房屋往往倚山削坡而建 。削坡建房本身就改变了原有地质条件 ,破坏了原有山体的稳定性 ,削坡过程中又普遍存在坡度过大 、房屋与坡脚之间的距离过小 、护坡措施不当等问题 。在外因作用下 ,导致边坡诱发崩塌 、滑坡等地质灾害 ,因此 ,削坡建房是造成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 。至2006 年底止 , 五华县有削坡建房户 45391 , 削坡建房27652 座 ,正受到山体滑坡 、崩塌的潜在威胁 ,严重危 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1212交通建设与工业建房 五华县
18、境内的广梅汕铁路 、梅河高速公路 、205国道 、7 条省道 、5 条县道及众多乡道 ,组成五华县交通网络 。修路不可避免需进行人工切坡 ,形成大量不 稳定的临空面 ,在强降雨的影响下 ,公路沿线两侧形 成地质灾害危险段 ,诱发崩塌 、滑坡发生 。如 2003 年3 月 ,棉洋镇溜砂村发生山体滑坡 ,造成 3 座 22 间房 屋倒塌 。该县人口密度达 386 人km2 ,用地十分紧张 。由 于山多田少地方政府鼓励靠山边建房 ,以减少占用耕 地 。大部分教室 、厂房等靠切坡扩宽平地面积建造 , 但未采取护坡措施 ,呈裸露状 ,常诱发崩塌 、滑坡等地 质灾害发生 。31213 矿山开采五华县采矿以
19、个体矿山开采为主 ,主要开采稀土矿 、石灰石 、高岭土 、煤 、钨矿等 。长期以来 ,开采布局不合理 ,选址不科学 。国土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不够完 善 ,未严格执行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制度 。加之开发者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 安全生产 ,不注重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粗放开发 ,开采技术落后 ,开发强度过大 ,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 、地下 水漏斗面积 、采空区面积以及植被破坏面积均不断扩 大 , 容 易 造 成 地 面 塌 陷 、山 体 滑 坡 等 地 质 灾 害 。如2006 年 7 月 19 日发生在潭下镇桐坑山石灰岩矿区的 地面塌陷 ,损毁地面道路 150m ;2004
20、年 8 用 3 日岐岭镇华源村原玻璃工厂旁发生塌陷地质灾害 。313 社会经济条件长期以来 , 农业经济仍占有重要地位 。20 世纪80 年代后 ,该区国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但仍为是经 济落后贫困山区 ,是国家重点贫困县之一 。2006 年 ,五华县 GDP 为 41187 亿元 ,财政收入 8745 万元 。三 大产业的比例为 3210 :2215 :4515 ,产业结构层次提升 不明显 ,发展不协调 ,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 。如 此的经济状况导致五华县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所必需 的交通 、通讯等物资和地质灾害调查 、监测 、预报 、抢险 、救灾等经费投入难以得到落实与保障 。同时 ,除 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五华县 地质灾害 区划 及其 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