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研究:回眸与前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徽商研究:回眸与前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徽商研究:回眸与前瞻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内容提要】回顾了近六十年来徽商研究的状况,综述了有关徽商起源、徽商资本积累、徽商的特色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认为徽商研究应该大力发掘新,组织重大课题攻关,主动服务建设。 【英文摘要】The article reviews the study of Huizhou merchants in the past 60 yesrs.It summarizes the origin,capital&nb
2、sp;accumulation,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izhou merchants.It proposes that the study of Huizhou merchants explore new materials,develop important subjects study,and serve the economic
3、 construction. 一、徽商研究回眸 明清时期,徽商称雄商界数百年。其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可谓首屈一指,对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对这个如此重要的商帮,长时期内没有引起史学家的注意。1947年傅衣凌发表了明代徽商考1一文,第一次提出了“徽商”的概念,论述了徽商所从事的各个行业,堪称研究徽商的第一人和奠基者。国外首先系统研究徽商的是日本学者藤井宏,1953年他发表了新安商人研究的长文,后被傅衣凌、黄焕宗译成中文分别发表在安徽学报(1958年第2期)和安徽史学通
4、讯(1959年第1期)上,该文以汪道昆太函集为主要资料,第一次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新安(即徽州)商人产生的背景、活动范围与经营项目,新安商人资本积累的过程与其经营形态,新安商人与生产者、消费者、国家和官僚的种种关系。此后,国内只有陈野(陈学文)的论徽州商业资本的形成及其特色2一文对徽商商业资本的形成、特色及其作用进行了论述。 60年代前期,中山大学叶显恩开始了对徽州社会和佃仆制的研究。他检阅了大量的徽州文献资料,先后两次到徽州实地,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徽商研究的拓荒者。以后国内运动摩肩接踵,在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氛围下,研究徽商已不合时宜。十年浩劫时期,徽商几乎被人遗忘了。
5、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史学研究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3年,叶显恩出版了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黄山书社1983年版)一书,研究了徽州农村的土地制度、乡绅阶层以及宗族制度、佃仆制度,并辟有专章研究徽州的商业资本和封建文化,为徽学研究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与此同时,安徽师范大学成立张海鹏教授为首的明清史研究室,组织学术团队开展徽商研究。王廷元、唐力行、王世华、周晓光、李琳琦等先后成为这个团体的成员。这是国内外成立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研究徽商的团体。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出版了的明清徽商资料选编3,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徽商研究
6、竖立了第一座里程碑。以此作为基础,徽商研究迅速升温。 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据不完全,国内研究徽商的人员已达一二百人,日本、韩国、美国、荷兰也有学者研究。研究机构也逐渐增多,除安徽师大皖南历史中心(明清史研究室前身)外,还有安徽省徽学研究会、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杭州市徽学研究会、黄山学院徽州学研究所等,上述这些机构和学术团体虽以“徽学”、“徽州学”、“皖南历史文化”冠名,但徽商无疑是他们的研究对象。 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二十年来,出版了研究徽商的著作有20多部,如明清徽商资料选编3、徽商史话4、徽州朝奉
7、5、徽商研究6、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7、富甲一方的徽商8、徽商与经营文化9、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10、左儒右贾安徽帮11、徽商与明清徽州12、徽商与徽学13、绩溪徽商、绩溪徽商(续)14等。其中徽商研究,54万余字,“系统地论述了徽商的兴衰历史”,“准确地揭示了徽商的发展特征”、“精心挖掘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深入探讨了有关问题。”被认为是“徽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迄今为止国内传统商人研究篇幅最为宏大之作”。151998年获安徽省第四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同年又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1999年更获得首届国家社会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除
8、了上述专论徽商的著作外,还有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16、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一集)17、中国十大商帮18、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19、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20、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21、两驿集22等著作也有相当的篇幅论述了徽商。论文据初步统计,国内从上世纪 80年代以来,已有500余篇。 研究视野不断扩大。众多的论著深入探讨了徽商兴起、发展、衰落的历史,具体研究了徽商所从事的盐、典、茶、木和粮食、绸布等主要行业,还涉及到墨业、旅馆业、瓷器业、刻书业、业等;不仅研究了徽商的主要活动范围,如长江流域、江南一带、运河沿线和京城北京,还涉及到江西、广东、福建、四川、东北,甚至日本
9、、朝鲜以及南洋地域;不仅研究了徽商作为一个商帮的整体特色、性质,而且具体解剖了一些典型的徽州商人个体;不仅研究了商业本身的诸多内容,而且研究了徽商的经营理念、商业、商业文化和特征;不仅研究了徽商的商业发展的历史,而且还探讨了徽商与土地、徽商与宗族、徽商与生产关系萌芽的关系,尤其是探讨了徽商与徽州文化的关系;不仅运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而且还使用了不少文书资料。 二、关于徽商的若干问题 1.徽商起源于何时。学术界有下列观点:(1)东晋说。叶显恩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逃避战乱和种族压迫,北方士族纷纷渡江南徙,地势险阻的徽
10、州成为他们的避难所。这些具有经商传统的世家大族迁来后,因当地山多田少,不可能兼并大量的土地,所以仍兼营商业,故早在东晋,徽商就兴起了23。李则纲24、汪绍铨25也持同样观点。(2)南宋说。刘和惠认为徽商这一实体肇始于南末后期,发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期,盛于明嘉靖以后至清康雍时期26。(3)明中叶说。王廷元认为,徽人经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但是徽商的历史则应该是明中叶开始。徽商,是指以乡族关系为纽带所结成的徽州商人群体,它与晋商、陕商、闽商、粤商一样,是个商帮的称号。所以徽商始于何时的问题,就是徽州商帮何时形成的问题。徽州商帮的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其一是一大批手握巨资的徽州富商构成
11、商帮的中坚力量;其二是商业竞争日趋剧烈,徽州商人为了战胜竞争对手,有结成商帮的必要。而这两个条件只有到明中叶才能具备。27 2.徽商资本是如何积累起来的。藤井宏认为是通过7种形式形成的:(1)共同资本。即若干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的形态;(2)委托资本。即由资本者授予资金给商人,直接委托经商;(3)婚姻资本。即借婚姻关系由妻家直接提供资本和以妻的嫁妆转化为商业资本。(4)援助资本。即依靠亲戚、同乡、同族、友好等富裕者的援助或贷予资金儿形成的资本。(5)遗产资本(继承资本)。即由父祖的遗产而变成的资本。 (6)官僚资本。即官僚(包括宦官)所提供的资本。(7)劳动资本。即白手起家,专恃自己劳动所得,积累而成的资本。28叶显恩认为,徽商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根植于佃仆制的基础之上。身兼地主的徽商将从佃仆身上榨取来的杉木、茶、漆等土特产,以及用以承担商品的劳役租直接转化为原始型的商业资本,并使用佃仆营商或充当行商的保镖,这对徽商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并且指出,以封建政治势力作后盾,是徽州商人资本得到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23王廷元则认为徽州大贾出自缙绅之门者并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