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专题.doc
《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专题.doc(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研究项目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应用研究专题2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二一年十二月组织方式主编单位: 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参编单位: 天津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 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项目负责人:成建国编制人员: 彭子风 陈 贞 阎 丹 陈婷婷 谢 静摘 要本专题主要研究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和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状况、问题及发展趋势。城市空间地理综合信息系统实际上就是集合所有城市规划管理业务于一身的数字办公系统。它能根据业务自身的流程特点,实现城市规划审批管理、规划实施管理、规划监馈管理的无纸化办公,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对外用户的公共信息服务。地理信息在城市
2、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经历了从技术探索、数据库建设、办公自动化、政务公开与监督等若干阶段。目前空间地理信息技术日渐成熟,已成为各规划部门提升规划管理水平的不可获取的重要工具。但也在数据保障、技术支撑、信息共享、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问题,并且全国各级城市的发展很不均衡。随着时代的进步,规划管理业务将不断对空间地理信息技术提出新的要求,这包括功能、信息、技术、体制等全方位的需求。未来发展中必须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在坚持完善规划管理办公自动化水平的基础上,从办公模式和办公理念上引导城市规划水平不断提升,实现网络办公、移动办公,建立科学的城市规划决策支持模型,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等。为此,需要采用
3、科学、务实、高效、服务的发展策略,完善数据与技术基础,拓展规划管理应用,建立科学合理的配套机制。目录1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11.2研究范畴11.3研究目标与意义12目的与内容42.1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42.2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目的52.3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62.3.1基本内容62.3.2相互关系72.4城市规划管理的阶段划分72.4.1城市规划的审批管理72.4.2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82.4.3城市规划的监馈管理103现状与问题123.1发展历程123.2应用现状123.2.1数据体系应用现状123.2.2技术架构搭建现状133.2.3专题系统应用现状183.2.4特点优势223
4、.3典型案例233.3.1北京的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33.3.2天津的“一网通”工程243.3.3杭州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273.3.4武汉的规划管理协同办公平台293.3.5南京的第三代城市规划信息系统313.3.6长沙的电子一张图343.3.7重庆的规划电子政务图文一体化平台353.3.8成都的城乡规划信息管理平台383.3.9广州的办公及电子政务系统393.3.10深圳的规划和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423.4存在问题503.4.1数据保障缺失503.4.2技术支撑不足513.4.3信息共享困难523.4.4运行机制失范533.4.5实际效益难显533.4.6支持工具缺乏533.
5、4.7全国发展不均533.4.8其它问题544需求与目标564.1规划管理业务需求564.1.1功能需求564.1.2信息需求594.1.3技术需求624.2外部需求634.2.1宏观趋势要求634.2.2技术前景要求674.3建设目标725策略与建议745.1发展策略745.2实施建议745.2.1完善数据技术基础745.2.2拓展规划管理应用755.2.3建立有效配套机制755.3行动计划766参考文献771 背景与意义1.1 研究背景在城市化与全球信息化这两大浪潮的推动下,建设“数字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迈向信息社会,促使城市社会经济变革的战略举措。城市向信息
6、化的迈进,为城市规划带来了重大变革机遇,也对城市规划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宽带网络、3S、VR等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的成熟,以及他们在城市生产、管理和研究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不仅给城市规划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了人们对城市本质的认知能力和程度,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城市规划新的理论与方法的出现。在信息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管理则会逐渐演变成为依赖数字化的城市信息进行决策的过程,这种决策系统的科学化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使之从面向传统城市规划中的物质与社会规划转向更多地包括城市全面信息化,以及数字城市发展所涉及到的技术与信息
7、规划。在这种情形下,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自身建设的迫切要求,开展相关研究课题具有重要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1.2 研究范畴 鉴于城市规划工作内容的复杂性,特对本专题报告研究范畴说明如下:(1)因课题组专门设置有“决策支持”专题,本专题中地理信息技术在规划管理工作的应用界定为日常业务,不涉及决策支持。(2)文中所提规划管理业务也仅针对与城市规划审批、实施、监督反馈直接相关的业务,如“规划选址”、“一书三证”等,不包括诸如土地使用权管理、测绘管理等。1.3 研究意义本专题研究主要针对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和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在分析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内涵的基础上,
8、对地理信息和技术在规划管理中的功能需求、信息需求、技术需求进行分析,归纳其数据体系和技术架构在国内的应用现状,总结国内典型城市案例,并对地理信息技术在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规划与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用地紧张、交通拥挤、能源不足、环境污染等,对城市的规划与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虚拟现实(VR)为主体的新技术体系空间地理信息技术,成为了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客观需求的新技术、新方法。发展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的环境成熟。
9、(1)是深化信息资源利用,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信息资源,特别是空间地理信息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地理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信息化工作。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要求“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指出:“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将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并明确提出:“加快人口、法人单位、地理空间等国家基础信息库的建设,拓展相关应
10、用服务”。中国的城市已面临着环境资源承载力难以为继的严峻挑战,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是提高发展质量、节约发展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2)是推动各地数字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需要信息技术近十几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其重要意义和对人类深远的影响举世公认。特别是“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的概念提出后,在全球引起了震动和巨大反响,也引起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数字化的意义不仅是体现了一种技术,而是向人类展现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空间信息数据基础,为城市空间管制提供技术平台,从而有力促进城市规划、土地管理
11、、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市政管理、社会治安、疫情监控、人口管理、应急指挥等专业系统的有效运作,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3)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信息共享瓶颈的需要空间基础信息是城市最基本的信息。目前,城市对空间基础信息的需求和应用已越来越迫切和广泛。空间信息共享一直是制约信息资源利用,特别是空间信息资源利用的瓶颈。发展空间基础信息应用是创新空间基础信息共享模式的必要手段,能彻底改变“离线拷贝”的落后共享模式,解决数据安全管理、数据更新困难、版本不一致等方面的问题,提高空间基础信息共享的高效性、安全性、时效性。(4)是优化空间资源集约配置,提供政府决策支持的需要中国的城市发展到今
12、天,正面临着资源、环境、人口的严重制约,迫切需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实现新型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全面整合并充分利用城市信息资源,提高规划决策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而发展空间地理信息技术,正是能够高效整合资源,优化空间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效益产出,支持科学决策与空间管制的有效手段。(5)是促进政府服务社会公众,构建服务类型政府的需要政府信息资源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社会,正是当前各级政府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将有效整合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统一标准,对政府各部门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起到推动作用,为政府各部门创造有利条件,使其积极开展对
13、企业和公众的服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公众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2 目的与内容2.1 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城市人民政府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使城市的各项建设纳入科学合理的轨道,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保障城市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协调城市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管理者是城市规划管理人员,被管理者是城市规划的编制者和建设活动的实施者。管理对象是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在规划管理活动中,规划管理者通过管理对象作用于被管理者,从而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在规划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不是一种直接的关系
14、,而是经过许多中间环节作用于被管理者。这些中间环节就是规划管理的依据和手段,如管理法规、技术规范、管理程序、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等。规划管理者只有熟练地掌握这些管理依据和手段,才能很好地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具有很多特征,如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其中以下述五个方面的双重特征最为重要:(1)服务和制约的双重性特征从管理职能来看,城市规划管理的目标是为城市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但为了城市的公共利益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也就是制约,使各项建设不影响城市根本的、长远的利益。(2)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双重性从管理对象来看,城市规划管理的对象是整个城市,但面对的却是具
15、体的建设工程,既有宏观对象,又有微观对象;既要有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全局观念,又要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把每项规划或每项建设工程放在城市大范围内考察,不能只是就事论事地处理问题。(3)专业和综合的双重性从管理内容来看,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行政管理,但它与城市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又有着广泛的联系,在处理许多实际问题时具有综合性,需要规划管理部门作系统分析和综合平衡,往往作为牵头单位需要进行协调和综合。(4)管理阶段性和长期连续性的双重性 从管理过程来看,通过建设和改造来改变城市的布局和形态,需要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但它的建设和改造速度又要与
16、当时、当地的经济、社会状况相适应,而一项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审批积累起来又会对城市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这种阶段性和长期连续性的特征,要求城市规划管理者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留有余地,能灵活应变,同时要有立足当前、放眼长远、远近结合、慎重决策的思想。(5)规律性和能动性的双重性从管理方法来看,城市规划管理既要按照城市规划理论,即以城市发展规律作为指导,又在具体问题处理中要同时就新情况、新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土地调整、布局调整进行创造性(即能动性)的工作,其取得成功的范例,又可能是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2.2 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目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城市规划建
17、设法律、法规的施行和政令的畅通。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法律、法规,是调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各种社会关系的主要依据。政府为保证城市建设健康有序的进行,还适时地颁布有关的方针、政策、命令,它们都体现了公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的根本途径。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行政管理工作,不论制定城市规划及其法律规范文件,还是对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进行规划管理,都必须据以执行。它既是管理的方法,又是管理的目的。(2)保障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聚集地,是市民的住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
18、、工作、学习和休闲环境。城市规划及其管理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完善和拓展城市功能,不断改善和优化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对物质、文化和环境的需求。(3)保障城市各项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促进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规划作为一个实践过程,它包括编制、审批和实施三个环节。有了城市规划不等于城市自然而然地建设好,还必须通过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使各项建设遵循城市规划的要求组织实施。城市规划的实施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这就需要通过城市规划管理协调处理好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发展、变化,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城市规划管
19、理对城市规划不断加以完善、补充和优化。因此城市规划管理既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化,也是城市规划不断完善、深化的过程。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管理是相辅相成的。(4)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相关方面的合法权益。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行政职能,这就要求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必须保障城市发展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益,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具有公正性、效益性、民主性。对于侵犯公共利益和相关方面权益的行为必须予以制约、协调和监督,保障公共利益和相关方面的权益不受侵犯,正确行使政府管理职能。2.3 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2.3.1 基本内容城市规划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城市规划审批管理。
20、主要负责审批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是个连续的过程。城市规划组织编制管理是制定城市规划的前期管理工作,城市规划的审批管理是制定城市规划的后期管理工作。为了保证城市规划的编制质量,则还需要对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资质管理工作。(2)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它是围绕从建设工程的计划、用地到建设而展开的,管理工作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空间环境的控制,是一项相对独立的特殊性工作,它是贯穿在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工作之中的。由于建设工程性质的多样性,其形态和管理操作要求不尽一致,因此将建设工程分为建筑工程、市政管线工程和市政交通工程三项内容分
21、别管理。这三者互相密切联系,如管线工程的站点是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的内容,它又是管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如管线工程的敷设与市政道路密切相关,两者关系极为密切,需要互相配合。再如市政交通工程的发展,出现了高架道路,城市轻轨等,这类构筑物的规划管理,既要考虑市政交通工程的系统性,又与建筑工程规划管理密切相关。 (3)城市规划监馈管理。它主要负责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它的工作任务是执行行政检查,实施行政处罚。2.3.2 相互关系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经批准的城市规划,通过城市各项建设来实施。城市规划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如果将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
22、理作为决策层面的管理,则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则是执行层面的管理,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则是反馈层面的管理,每个层面的管理活动由若干基本要素构成,三者构成城市规划管理的封闭系统。上述三个层面的管理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形成一种网络状态(见图 21)。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的审批管理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的监馈管理城市规划组织编制管理城市规划审批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查处违法用地/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管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建筑工程规划规划管理市政管线工程规划规划管理市政交通工程规划规划管理图 21 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层次和内容2.4 城市规划管
23、理的阶段划分2.4.1 城市规划的审批管理城市规划的审批管理,是城市人民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依法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的行政管理行为。城市规划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应该体现依法行政的要求,在管理操作中主要有以下方面:(1)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的有关主体是否具有法定资格。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涉及三方面的主体是否合法的问题:一是组织编制单位是否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编制该类城市规划的资格;二是审批单位是否具有法律、法规授权审批该类城市规划的资格;三是编制该项城市规划的单位是否有法定的相应的城市规划编制资质。(2)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是否符合依法规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空间 地理信息 规划 管理 中的 应用 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5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