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的文章浅析高考大纲.doc
《发表的文章浅析高考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表的文章浅析高考大纲.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高考历史大纲,加强记忆 理解 应用能力海阳九中历史组孙克珍与2012年高考大纲相比,2013年的新课标文综历史考试大纲没有变化,说明2013年高考命题将继续保持稳定。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文科综合提出了三方面的能力要求,即记忆、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第一个能力层次的要求是记忆。记忆的主要要求是观察和描述,就历史学科而言,则主要是掌握(记住)和说明历史现象的情况。历史学科考试的特点是表述既定的历史事实(来源于课本),用既定的历史事实去说明问题,对既定的历史现象进行总结和说明(包括分析、评价等)。几乎所有的答题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历史现象的准确、全面地掌握上的。记忆是历史学科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这是历史
2、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怎样在短时间里既突出二轮复习的专题性又很好解决记忆问题,是剩下的三个月复习的关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越是准确性的记忆越需要机械记忆,在年代类、名称类两种情况下,必须下一番“死硬功夫”。建议同学要想使基础知识无遗漏,以考试说明与指导意见为准则全面梳理考点,加大加强记忆。五重影响1、对欧美:攫取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对亚洲: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痛的灾难3、另一方面在客观上极大地冲击了当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当地社会的进步发展。4、对非洲:丧失精壮劳力,造成贫困。5、对
3、世界: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联系与交往,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一条线索:资本主义生产力不断的发展二个重要观点: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革命的进行又促进了进一步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就是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整个世界日益连为一体。历史学科知识错综复杂,需要理解而必须理解的内容很多很多,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大多都是理解记忆的对象,因此理解记忆是克服遗忘的法宝,对高三的学生应强调这些方面:善抓历史内容的结构性;善抓知识体系的网络性;善抓支撑层
4、面的重点性,善抓历史事物的特殊性,更需要多分析,多思考,多比较,多贯通等等。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学生方面,要求他们记忆章节性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全套课本目录,其好处是:有利于宏观控制知识,抓刚拦要,取舍随心,以适应跨度大、覆盖广的能力型试题的要求;有利于目录中直接提供的概念、判断、结论和特征。有利于启迪复习和解题的思路和方向。在教师方面,则需要下足工夫,帮助学生整合便于记忆的专题知识。例如我在整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时,用了如下图示法: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三个阶段(形成过程):(1)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2)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3)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四种形成方式:(1
5、)国际贸易的发展(2)人口流动(3)资本输出(4)武力威逼第二个能力层次的要求是理解。考试大纲要求理解的方面有:概念与结论;数据、图表、简图的意义及其关系。所谓理解概念与结论是指知道概念与结论的内容,确定概念与结论的类型、区别不同的概念与结论。“历史概念”是在适量的历史表象基础上,经过人的历史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而成的,反映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高考时,历史概念是再任再现的重点对象,是考查理解、运用能力的重点对象,对阐释历史也起重要作用,因此复习中对概念的把握应格外重视,无论是单一型、复合型还是理性型概念都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在联系,以达于相关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第三
6、个能力层次的要求是应用。大纲指出了三个方面的应用:一是“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预测”。二是“分析、说明成因”。三是“解决问题”。这一层次的能力要求落实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与复习中则表现为:1、 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解答依据材料所提出的问题。近年来,非选择题全部为情境式试题,以情境材料方式出现的选择题也占选择题中的大部分,因此要重视对材料(包括图片、文字、表格等)的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首先要理解材料、审准提问。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要注意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材料中说明的问题,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材料表现了怎样的历史现象,材料中所表现的立
7、场、观点。其次是充分利用。要充分发现和获取有效信息,最大限度地发现材料中各方面的信息,正面的、反面的、有用的、干扰的都要发现和区别出来。再次要神合课内。试题虽然是新的材料、新的情景和设问,但迄今任何一道材料解析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所以在审读和答问时,要注意立足材料,联系课本。在解决问题中,有的时候,材料题是课本知识的补正,材料所展示的问题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人物,课本可能主要叙述他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他局限性的一面,这正是考查考生能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联系课本更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
8、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辩证的评论和解析。近几年高考更加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运用,由于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版本众多,高考命题不可能拘泥于教材(近年更出现“去教材化”倾向),所以学生要有宽广的历史视野,较强的阅读、理解及感悟能力。平时训练试题的材料必须多样化。既要有文字标题解析题,还要有表格数字资料、文物遗迹资料、地图人物资料等,让学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支持自己的论点或者说明某一观点。2、正确的判断。要想使判断准确,必须做到,第一、对历史史实掌握的全面、准确、清楚,不含混、不似是而非。第二、有科学的观点和观念,如实事求是的观点等等。只有通过审慎地甄别材
9、料,因“材”而异,才能存真取精,及于内里,排除干扰,抓住有效信息。3、会归纳事物。历史学科的要求表现为,会归纳历史阶段的特征和具体历史事物的特征、特点、性质、实质和所反映的历史规律、在历史上的作用、意义、历史地位等。能够把理论总结、认识和历史史实相结合,条理清楚地回答问题。在实际考试中可基本上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命题给出一种观点、认识或结论,要求用相应的、足够的事实说明、论证之。一是命题要求在回答出相应的史实基础上对历史事物作出总结,上升为理论认识。这就是“史论结合”。历史结论是高考试题所考查的主要目标之一,大多分布在分析历史因果、寻觅历史特点、肯定事物性质、论证历史意义、评价历史事物等多品种
10、的题型、题意中。通过考查历史结论所体现的学科能力大致是再认再现、理解、运用和自我成见这四个档次中。 再认现成的历史结论,是由选择题来完成的,体现着选择题主要考查功能的一个方面,教师适当选题、讲解,学生掌握此类试题的特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做出正确的历史结论,是高考材料解析题的主要考查功能之一,谈认识、做结论是高考卷面上综合检测的“最高难度”例如:2011山东高考27题第三问: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表 文章 浅析 高考 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5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