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读史记讲稿第13讲 汉匈交兵 素材.doc
《历史:读史记讲稿第13讲 汉匈交兵 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读史记讲稿第13讲 汉匈交兵 素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3讲 汉匈交兵画外音: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做皇帝时间比较长的一位,但是他在这五十四年当中,和匈奴的交战打了四十四年,所以,汉武帝跟匈奴用兵之长是空前的,这件事情在后代也是争议最大的。匈奴民族本来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到秦朝以后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大漠南北,并建立了单于政权,经常对中原虎视眈眈。西汉初年,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骚扰中原边境。从汉高祖立国一直到汉景帝执政这七十年间,汉朝对匈奴的政策是和亲,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抛弃这个世代相传的和亲政策,而选择了战争的手段来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呢?汉武帝为什么把匈奴当作自己毕生的宿敌,始终坚定不移地要跟匈奴打下去呢?和亲的政策是刘邦开
2、创的,刘邦的和亲始于汉王七年,我们在讲吕后系列曾经提到这件事情,因为刘邦在高祖七年平定韩王信的叛乱,结果是被匈奴围在白登,困了七天,最后还是采用了陈平的一个计谋才得以脱身。所以高祖这一次是领教了匈奴军事力量的强大,事后,他采取了他的臣子刘敬的谋略,与匈奴和亲。每一次和亲陪公主去的有奴仆,有工匠,还带去很多的礼品,特别是像汉朝出的,比如说像丝绸,像酒,像这些匈奴不出产的这些产品,带去的这些物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匈奴的物质需求,所以在高祖时期这个和亲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到了汉文帝时期,汉文帝继续采取的是和亲政策,但是文帝这一代的和亲不是太顺利,汉文帝一生经历了匈奴的三代单于。因为在汉文帝之前大家知
3、道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强悍的匈奴单于,叫冒顿单于。冒顿单于还曾经给吕后制造过麻烦,就是他给吕后写过一个性骚扰的信,吕后很生气,但是最后还是咽了这口气。冒顿单于一直活到了汉文帝时期,冒顿单于给汉文帝制造了麻烦,就是汉文帝前三年,冒顿单于大举入侵。就是他派他手下的右贤王一直打到现在的甘肃、内蒙的那片河套地区,当时叫河南之地。就是黄河在甘肃、内蒙转变的那片地区,河南之地。在这片地方,匈奴的大举入侵给汉文帝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汉文帝当时就派了一名老将,他是刘邦手下的骑兵司令,叫灌婴。这个时候灌婴已经做了汉文帝的丞相,灌婴亲自带了八万多军队去抵挡这个右贤王,这个右贤王的军队在河南之地捣了一个多月的乱才撤了。
4、所以文帝时期他就经历了匈奴第一次大规模的入侵。可见这个和亲没有给文帝朝带来和平,反过来倒是遭到第一次大规模的入侵。文帝前三年入侵河南之地以后,冒顿单于去世了,接替冒顿单于的是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叫老上单于。老上单于继位以后又要求和亲,汉文帝也答应了匈奴的和亲要求,但是这一次和亲给汉文帝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大麻烦。画外音:在高祖时期,由于汉匈和亲这个纽带的作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还算太平。可是到了汉文帝时期,匈奴对汉朝的政策可以说是出尔反尔,一会儿和亲,一会儿又要战争,汉文帝只能逆来顺受,最后终于靠和亲跟匈奴修好了关系。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朝在选择随公主和亲的官员上由于
5、选错了一个宦官,这个宦官后来竟然给汉朝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为岌岌可危的汉匈关系可谓是火上浇油。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是如何为害汉朝的呢?老上单于继位以后又要求和亲,汉文帝也答应了匈奴的和亲要求,但是这一次和亲给汉文帝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大麻烦。因为这次和亲,在公主派往匈奴的时候,同时还派有宦官,就是侍奉公主的人和她同行,这次派的这个宦官在历史上是有记载,而且很名的一个人,这个人叫中行说。中行说不愿意去,因为宦官跟着公主到匈奴和亲去以后,就意味着这个宦官他一生都不可能再回到中原来。所以中行说就觉得离开自己的家乡,他不愿意去,但是中行说的这个要求没有被采纳,最后还是强迫中行说出使。中行说临走之前撂下
6、一句话,这句话就这样说的,“必我行也,为患汉者”。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一定要我走的话,将来我一定会为汉朝制造许多麻烦,这说明中行说这个人是个非常容易记仇的人,而且是一个报复心很强的人。他本来不愿意去,但是非要他去,他就把自己的怨恨记在了汉朝的身上。他去了匈奴以后,他就要报复自己的民族,报复自己民族的这个政权,所以中行说随同公主到了匈奴以后,立即就投降了匈奴大单于。投降以后呢,匈奴的单于非常器重中行说,中行说的这一次随同公主出使匈奴和亲给汉朝制造了很多麻烦。因为他很有能力啊,中行说做了这么几件事情。第一,破除依赖。因为匈奴民族和汉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文明,匈奴民族生活的主要的地方是现在的蒙古高原
7、,匈奴人在高寒的蒙古高原上他御寒的东西主要是牲畜的皮革,穿皮衣,但是这个皮衣和棉衣相比,皮衣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重,特别沉重。棉花很轻,所以汉朝的棉花供奉给匈奴以后,匈奴人很喜欢棉花。中行说到了匈奴族以后,他就发现匈奴人对棉花的依赖性很强,他就觉得这个依赖不好,这个依赖会逐渐地导致匈奴族成为汉民族的一个依附的民族。所以他就跟匈奴大单于讲,说匈奴的人口很少,只不过只有汉朝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是匈奴却非常强大。为什么呢?就是我们吃的,我们穿的,都不需要依赖汉族。现在我们如果过分地依赖汉族给我们供奉的农产品的话,那么我们将来这个民族就非常危险了,因为它失去了它生存的独立性。他说你不妨做一个试验,他说你
8、找一些人穿上皮革的衣服,再找一些人穿上棉花做的棉衣,然后你让他们骑上马在草原荆棘丛中来跑,结果跑的结果呢,那个皮衣在荆棘丛中跑过以后它很结实,不会受损。而那个棉花在荆棘丛中骑着快马一跑都被挂烂了,所以你从这个对比中间你可以看出来棉花不适合匈奴民族需要。所以中行说就不断地向匈奴的单于灌输一种思想,说汉族的东西虽然好,但它不适合我们这个民族的需要。这样就破除了匈奴对汉民族农产品的这个依赖和需求。再一个,中行说发现汉民族在文化上要比匈奴民族先进,他就采取了一个办法,就是他抽空时间向匈奴单于周围的人传授文字,传授计算。提高匈奴民族提高统计自己的人口,统计自己的牲畜,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当然,中行说的做
9、法客观上传播了汉族的文化,但他的主观意图绝不是如此。他的主观意图是想通过这种办法增强匈奴民族它本身的力量,这是他采取的第二个措施。画外音:中行说无疑是一个有能力的宦官,他到了匈奴以后,客观上向匈奴传播了汉朝的文化,如果中行说的出发点是为加强汉匈之间的民族友谊,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名垂史册的友好大使。然而,他的出发点却是要报复汉朝,挑拨汉匈之间的关系,所以,汉匈之间的关系开始向着战争的边缘靠近。那么,中行说下一步又是如何帮助匈奴挑衅汉朝的呢?根据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载,中行说到了匈奴之后开始从各个方面帮助匈奴树立自信,蔑视汉朝。为了进一步挑拨汉匈关系,中行说竟然帮助匈奴单于玩起了文字游戏,以蔑视汉朝皇帝
10、,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中行说为了达到报复汉朝的目的究竟还做了些什么呢?第三个措施,教唆傲慢。他教唆匈奴的单于在和汉民族交往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表现出一种傲慢的态度,具体来说,比如说当时汉朝的皇帝,比如汉文帝给匈奴的单于写的这个信,写在这个竹简,这个竹简的长度是一尺一寸,但是中行说就都给匈奴的单于,这个时候的单于是老上单于,就教给他写给汉文帝的竹简要一尺二寸,我这个信要比你那个信的竹简要长出来一寸,表明我比你大。再一个在称呼上,汉文帝给匈奴单于的信开头总有这么一句话,“皇帝敬问,大单于无恙。”无恙就是无病啊,就是皇帝问候大单于还好吗?但是中行说就教给匈奴的单于,你给汉文帝写信的时候不要这样写,在大单于
11、的前面他又加了八个字,这八八个字是“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大皇帝无恙”,它前面加了一个“天地所生,日月所置”,这个在称呼上又压了汉文帝一头。它这个做法的本身是想激怒汉文帝,同时也想让汉文帝觉得大单于就是比汉朝的皇帝高一头,他教唆他傲慢,这是中行说做的第三件事。第四件事,助纣为虐。中行说是被汉朝派到匈奴去的,所以他在汉朝的宫廷中间了解汉朝边地的地理状况、军事的部署。所以中行说就把这些情报透露给匈奴的单于,他告诉匈奴的大单于哪个地方地理形势怎么样,驻扎了多少军队,哪些地方可以做为我们进攻的对象。本来刘邦的和亲是想争取和平的,结果中行说这一番教唆,这个事件发生以后,不但是没有争取到和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读史记讲稿第13讲 汉匈交兵 素材 历史 史记 讲稿 13 交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