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成因教学问题的讨论——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 为例.doc
《人文地理成因教学问题的讨论——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 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成因教学问题的讨论——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 为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文地理成因教学问题的讨论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为例林培英 张孟侠首都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高中地理新课程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其中有关人文地理成因教学因其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批判性思考地理问题能力的好机会。本文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内容为例,在分析现有课堂教学实例的基础上,讨论有关人文地理成因的教学的一些问题。一、教学实例分析 首先,我们以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活动为例,剖析在城市空间结构成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的例子来自地理课堂,但在形式上作了些修改。例1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这里交通便捷,但却不是商业中心。分析影响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判断
2、理由。例2北京的牛街因为拥有礼拜寺而文明遐迩,是北京市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居住着22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群众为1万多人。分析影响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例1和例2有共同的问题。从所给资料中,我们并没有得到整个北京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图景,所以无法得出教师要求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教师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说出“北京的中心为什么不是商业中心”和“为什么北京的牛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原因,而后者只是北京市空间结构中某个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例1和例2教师的预设答案很明显,例1的预设答案一般是“历史因素”,历史的因素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布局,因某些原
3、因予以保留”。例2的预设答案一般是“社会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了疑问:“北京市的中心不是商业中心,也可以是行政原因,是政府不让搬(指故宫等古迹仍在原地保留),所以行政的原因也很重要”。学生的疑问则涉及到不同影响因素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因素”也是有层次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北京牛街形成原因的讲解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用社会因素解释城市内部民族聚居区的形成还只停留在功能区的形成因素上,从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角度看,为什么在“那个”特定地区形成民族聚居区?这个才是“结构”上的形成因素,因为结构的成因需要考虑该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该区与其他功能区的关系。如果真的这样追溯,就
4、会发现,我们需要回到历史上去寻找该区在“那里”形成的原因。这种对同一类功能区用不同因素解释的现象是有的,例如例3。例3以北京城的核心紫禁城、皇城为例,分析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因素并补充日本东京江户时代的武士居住区为现代高级住宅区的案例。在例3的实际教学中,日本东京高级住宅区的例子是被作为“历史因素”的产物使用的,而它也可以被理解为社会因素收入差别的作用,这和北京牛街民族区形成的性质类似,二者的成因,都是既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也可以从社会因素的角度讨论的。同是高级住宅区的形成,我们认为例4的表述更合理一些。例4香港土地利用向山顶发展,半山及山顶地区因环境好,房屋建筑质量高而慢慢成为富人居住的区域,
5、形成了高级住宅区。分析影响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判断理由。之所以说例4的表述更为合理,是因为它引导学生从某个角度(这里是自然环境和住房条件)解释香港高级住宅区为什么“向山顶发展”,而没有停留在为什么会有高级住宅区的层面,这里不仅有了“原始”的理由,也等于涉及香港不同地区的特点,其中多少有了一些解释“城市空间结构成因”的味道。例5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指出,到2050年左右,北京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所以进行了对首钢外迁等一系列的调整。分析影响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判断理由。例6为把深圳打造成国际大都市,深
6、圳市政府决定把市政府由原来的罗湖区向西迁到福田区。分析影响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例5和例6也多少有些空间结构成因分析的意思,例如,例5涉及到“外迁等一系列调整”,例6提到罗湖区和福田区两个区,而且有“向西”这种方向性移动概念,也就有了比较明显的不同区域之间关系的描述。不足的地方是,例5中“无效”的信息要多于有用的信息。虽然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回答出“行政”因素,但没有给出“城市空间结构”,就让学生去分析影响因素,明显就是“背结论”的学习倾向。例6如果拓展成一个案例,把其他功能区的相应变化也给出来,对于深圳学生来说,会是个既有意思也有用,同时能够体现城市空间结构思
7、想的好例子。二、问题讨论前面所举6个例子都不大,但还是能够反映出在城市空间结构成因教学中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于其他人文地理教学成因的教学中。1如何处理地理成因问题的复杂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显然,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像地理学家一样去解释,所以,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在编制过程中,编者都会对地理学意义上的“成因”进行“简化”,例如,关于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原因的解释,教科书较少涉及“推动力”,只有中图版教科书简单总结各种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影响也可归为集聚力和离散力两方面”;人教版也只是用通俗的语言渗透了“推动力”意思,如“在城市发展的初
8、期,城市的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布置,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了工业的自然团聚。随着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日渐突出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向外搬迁”袁书琪高中地理必修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第24页 。地理教科书和地理教师为了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会对“复杂因素”做“简单化”的工作,但如果“简单化”的方法不够恰当,则会造成教学中的“自相矛盾”,使教师和学生都不能“自圆其说”,甚至会使学生愈加糊涂。例如,有时我们会把一些做法简单地归结为“行政因素”,并把行政因素与其他因素并列起来。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只要看到“政府规划”一类,就放到“行政因素”里,似乎这样学
9、生就容易掌握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了。但为什么政府要做这样的规划?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政府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这时才会涉及经济、历史、文化、甚至自然等因素,因为城市规划自古有之,所以“行政因素”应该是更上位的概念,其他因素更多是行政规划部门应该考虑的,因此成因是有不同层次的。前面的教学实例还表明,历史因素也有类似的问题,就北京市的城市空间结构看,城市的中心并非商业中心而是故宫等建筑群形成的历史文化中心,现在说来是为了保存和保护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教学中被归为“历史原因”。但是当初皇城为什么建在这里(为什么当时的城市不是商业中心)?现在又是谁把它保留为城市的中心?这两个问题都是简单的“历史原
10、因”无法解释的。在教学中,划分前提和不同因素所在层次是处理人文地理成因复杂性的一种办法。例如,根据上面的分析,在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时,行政因素是可以作为一个前提的,即,假设所有城市空间结构都是在政府或某些结构的“规划”下形成的,“规划时”所考虑的因素就是我们地理课上要讨论的内容。在这个前提下,还要区分“历史的和现实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这样就可以把城市空间结构成因的“变化”体现出来。当然,根据学生的情况,也可以把对城市空间结构成因的学习只定位在现代。在教学中另一个比较实用的做法是突出主要因素,这不仅符合实际情况,也有利于避免地理成因教学过于复杂而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在人文地理学者看来,经
11、济因素是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各项经济活动总要落实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各项活动又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对土地的利用形式也不相同”周一星 陈彦光等城市与城市地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210页,而且“任何产业的选址都与用地成本有关,都追求成本的降低”饶会林城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第328页,由此形成了对用地的市场竞争。这一点在地理教科书中也有所体现。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都注重对经济因素的讲解。人教版教材详细分析了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影响,并附有“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中图版和鲁教版有类似的处理方法。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突出主要因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文地理成因教学问题的讨论以“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 为例 人文地理 成因 教学 问题 讨论 城市 空间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4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