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级地理下册教案.doc
《人教版八级地理下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级地理下册教案.doc(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全书教材分析:8年级下册属于分区地理的内容,第5章明确中国地理差异,然后从省级省内跨省3个尺度分角度进行案例教学,最后第9章走向世界的中国将对中国的学习回归到世界的整体发展中,完成整个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第5章在全书的地位分析: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而第一节课又是基础的基础,全书的关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这样的特征。设计理念: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2.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终生学习服务。教
2、学设计及部分解说:一、开眼界生活中认识地理(从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引入教学)寒假期间哪些同学离开过扬州?(学生举手)现在你们回忆一下你去过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总结他去的地方与唐山有何不同?说明:这是我引入课题的一种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在有些班我还利用一个flash中的对白引入的,这里不妨也写出来,大家做比较!引入教学方案二:当前网络流行一个flash,叫猪都笑了,老师起个头,你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地理历史知识接下去。其中有词说: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呀,(新疆人笑了)!新疆人说
3、他民族多呀,(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呀,(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笑了);江西人说他能吃辣,(四川人笑了!)其实这里是说湖南人笑了,接下去是说湖南人说他美女多,四川人爱笑了,但这里我就按照学生的推理走下去了,结果学生非常感兴趣,然后老师话题一转,这个flash说明了什么呢?各个省级行政区在地理历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样引入教学。两种引入,效果都不错,但我觉得第一种更贴近学生生活,生师互动、生生互动成分更多些,真的让老师和同学都开了眼界,下面我实录学生的介绍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例子。生一:寒假我去河北邢台探亲,感觉那里周围都
4、是山,过年的风俗和我们这里不太一样:家家都贴春联和年画,初一都去拜年,小孩子们都磕头,我例外,鞠躬就可以了,大人都给压岁钱!老师解说:可以看出该同学去的是邢台农村,传统文化氛围很浓厚,唐山外来人口比较多,传统文化融合淡化比较明显。学生总结:两地地形条件不同,邢台是山地(太行山麓),唐山是平原为主;人文特征也不同。(惊异:他居然知道太行山区,总结得不错,有学究味道)生二:我去的是安徽(南方了,有的同学点头示意自己知道那里,也有同学赶紧翻地图),感觉那里很湿润的,风没有这里大,气温比这里高,屋内没有暖气,但有火炉。屋内阴冷阴冷的,人文方面嘛,也拜年,但不磕头,也给压岁钱学生总结:典型的南北方的差异
5、,气候上显著不同。生三:我去的是天津,自然地理方面好象和唐山差不多,只是城市比唐山大一些!(直辖市嘛)我就说说人文方面的吧!那里沿海河而建,因为这个缘故,街道不像唐山那样东西南北整齐划一,他的十字路口不是真正的十字路口,红绿灯指挥让人分不清,只能跟着别人走,还有天津小吃一个街道一个街道的(小吃一条街呀)生四:我去的是山东莱阳(莱阳鲁花花生油!莱阳梨!),我爸爸的老家!那里的人说话味道和我们不一样,还有,吃的大饼卷大葱,我很不习惯!馒头很好吃,好大!买的时候不论个,论斤称!(勾起我去山东实习的情景了,称半斤油条当干粮),我带回了2个莱阳梨,给同学了,我在那里不吃的,只喝莱阳梨汁!(哟!我们都流口
6、水了!)说明:生四属于比较懒惰的学生,地理学习一贯不怎么样,可今天的课,他听得可认真了!他的名字叫黄鲁川(爸爸山东人,妈妈四川人),今天我第一次注意到他的名字!地理气息很浓呀,他的发言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的兴趣!例子就举到这里,怎么样?有意思吧!学生不同,这样的情景也不同,说实话,教学生的过程,也是老师学习的过程!我从学生身上学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通过第一个活动设计,学生的兴趣高涨,顺理成章就引入中国地理差异的教学,既然存在差异,自然就会划分出一个个的区域,请你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区域划分,列出来说一说!二、说说你想象中的中国的区域划分这个问题旨在调出学生已有知识,老师稍加点拨即可。学生谈到很
7、多区域划分:行政区划、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三级阶梯的划分、干湿地区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人口地理界线、内外流区的划分、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区的划分等等,在回忆的过程中,学生间经常发生思维碰撞,想起一个又一个,老师则在这里顺便带领学生复习,纠正偏差并追问划分依据,从而总结区域划分是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依据进行的。三、你会划分区域吗?来试一试吧利用课本第三页提供的图片,简单的解说(说明:这届学生是我中途接的班,原来是数学老师兼课带的,没有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后就让学生动笔划分了,划分原则:粗线条。老师走动个别指导,修正偏差。(1)山区和平原划分过后,展示学生的划分图,追问划分依据,一步步从颜色、
8、等高线密集程度到地形类型。(2)林区和农耕区依据农作物分布,也就是农业生产类型。四、依样画葫芦,学习描述你的家乡根据课本例子,一方面了解不同区域的区域特色,一方面看他们是如何准确到位地描述自己的家乡的,如果现在是你大学第一天,要做个自我介绍,你会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呢?在这里从未来的角度激发学生描述区域的积极性,效果很好!培养能力的同时也进行了乡土教学,顺便也夸耀了一番唐山这个北方“鱼米之乡”,重工业城市,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纯属顺带效果)五、我给祖国划区域学会了给小地方划分,也学会了描述自己的家乡,你会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将我们国家划分出合适的区域来吗?我们划分出来的区域要让大家伙满意,下
9、面我们看看谁划分的够专家级水平。看专家对我国进行了什么样的粗线条划分?根据图例,在图中找到A、B、C3条线,看看这3条线你熟悉不,回忆一下,完成课本习题!这里属于旧知识穿新衣服的问题,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结论。老师只要稍加引导即可!重点知识并不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最后总结和布置下节课活动分男女同学,分别搜集、整理南方和北方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派代表以打擂台的方式进行南北方大比拼!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
10、意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讲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
11、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同学们请看屏幕。(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
12、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提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大屏幕显示)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大屏幕显示)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乡(镇)三级
13、行政区总结:(大屏幕显示)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举例:(大屏幕显示)活动2:(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第一、二位编码 表示一级行政区第三、四位编码 表示下一级行政区第五、六位编码 表示投递局的代码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
14、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板书):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活动题目参考答案:1.有相似性。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
15、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2.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秦岭淮河。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
16、、生活。知识要点与检测反馈练习1.填空(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山脉)、 (河流)一致。(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2.判断(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西藏自治区南方地区北京 西北地区上海 青藏地区4.填图(图见课本)在
17、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板书设计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 四大区域的划分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要求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4.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结构分析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节运用比
18、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中国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国的农业生产等知识。1.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2.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
19、的影响。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本节安排2课时。【引入新课】1.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是在中国总论的基础上讲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内容中很多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这一点,尽量采用简明生动的启发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区域知识的构建。2.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直观地感到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在教学中要突出区域特色。【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1.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资料。提出问题:从图片或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2.这部
20、分教材中的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观图,包括图5.9中的“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5.10的“东北林海雪原”、图5.11的“海南岛热带风光”。另一类是地理图表,包括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长江和黄河的流量过程线图,这部分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3.指导学生分别阅读哈尔滨和北京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得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再将这样的特点与武汉和广州的气候进行对比,认识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时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点和植被的特点打下基础
21、。填活动1表格。4.由降水的特点引导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让学生明白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引申到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会出现洪涝灾害,明确灾害的形成原因,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5.由气候的特点引导到对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不同区域的植被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植被类型与气候条件的关系。首先分析“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区别,
22、然后继续分析区域内部植被的区别,又突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差异明显的特征。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6.总结归纳,继续完成活动2的讨论,归纳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一步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所以,活动1的表格中可以多设计几行让学生填写。【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2.阅读比较图5.12和图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并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对比体现出来。这实际上是八年级上册有关我国农业部分的知识的再现,学生通过回忆上学期所学知识,再通过两张素描图的比较体现出来。北方地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级 地理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4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