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报(中文).doc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报(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报(中文).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2009年度报告(大众版)一、简介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以下简称“中欧项目”或“ECBP”)由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以下简称“环保部”)共同发起。项目在实施一系列地方示范项目的同时,积极开展政策对话、促进政策制定、加强机构合作、提高公众意识,从而提高省级和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欧盟为此投入3000万欧元,其中2100万欧元专门用于开展地方示范项目,并且要求实施地方示范项目的国内机构和国际组织至少提供50%的配套资金。目前共实施了18个地方示范项目。这些地方示范项目将开发并推广最佳实践模式,以实现重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
2、理,并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到省级和地方两个层面的部门规划中。中欧项目于2005年11月签署项目协议,2006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正式启动。项目原计划2010年3月31日结束,2009年底欧盟与商务部正式批准项目延期,新的截止日期为2011年9月30日。2007年,中欧项目成果和资源框架修订版得到项目指导委员会的批准。修订版以中欧项目实施已经取得的进展为基础,更加注重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方法,补充了相关信息,更新了成果和资源框架。2009年度工作计划以下列4项产出为基础:1、 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规划、政策和管理机构框架得到加强;2、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中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3、
3、相关社会经济部门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意识和对中欧项目的认知度提高;4、通过在中国中部、南部和西部开展的18个地方示范项目,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状况得到改善。二、活动总结中欧项目在2009年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所有18个地方示范项目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中央政策层面的工作也有了重大突破,在编制生物多样性相关专项规划、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0年项目成果将得到大力推广,进一步纳入地方、省级和国家的政策过程。2009年中欧项目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NBSAP)编制工作完成,该战略与
4、行动计划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及需要开展的优先行动,中欧项目从2007年起开始支持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另外,在地方示范项目的支持下,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与桂西南石灰岩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初稿编制完成。 以环保部信息中心为基础,建立了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平台。 “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纳入北部湾国家经济开发区战略环评”和“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纳入成渝国家经济开发区战略环评”两个项目实施完成。 由中欧项目支持的国合会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课题组工作进展顺利,并将于2010年底向国务院提交政策建议。作为中欧项目整体监测框架下的一项工作,2009年,
5、中欧项目对13个地方示范项目进行了完整的项目评估,对另外5个进行了书面评估。共有9个地方示范项目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构,这些协调机构在制定地方行动计划、战略行动计划以及编制其他规划文件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年,此类规划文件中,共有三个被相关政府部门采纳,有六个或即将完成定稿工作,或正在等待审批。目前,两个地方示范项目正在检验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普通导则已进入定稿阶段,针对五个资源消耗型产业(交通、矿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建设和旅游)的更为具体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影响评价导则的也在进行最后的修订。针对土地整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手册已经完成初稿。社
6、区工作也取得了进展。84名农民田间学校的核心辅导员接受了培训,另有180名农业生物多样性辅导员,不仅接受了培训,还协助500个村民小组(约12000名村民)编写当地农业生物多样性手册和行动计划建议书。43个社区赠款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其中10个以上的项目组建了村民管护队。地方村镇还建立了14个农民田间学校,协助农民参与到解决问题、进行决策的过程中。截至2009年底,至少5300人提高了收入水平,生计改善的主要途径是种植中草药,当然仍有部分收入以危及湿地、竹林、石灰岩、草地、农业和荒漠等生态系统为代价获得。至2009年底,超过140.5万公顷的森林和草原在社区保护行动中得到了进一步保护。在中欧项目
7、的努力下,另有89.65万公顷的泥炭地受到了保护,7万公顷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恢复。在中欧项目的支持和协助下,对生境和生态系统的管理得到了改善,管理覆盖的面积达到了五百万公顷。中欧项目继续提高项目的知名度,扩大项目的影响范围。目前,媒体、政府官员的讲话、发言和政策文件中已经越来越多地提到生物多样性了。围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和世界环境日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主题周”等活动,提高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程度。教育宣传子项目和地方示范项目还印制了大量宣传材料和培训资料,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在国内宣传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性。2009年中欧项目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出版追寻和谐ECBP的经历一书。该书记录了中欧项目地
8、方示范项目的成功经验和故事,目前正在印刷。中欧项目还与环保部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合作,共同筹备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庆祝活动。介绍中欧项目和部分地方示范项目的电视纪录片也即将制作完成。三、2009年项目成果与进展综述(一)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规划、政策和管理机构框架得到加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职责分散在许多政府部门,其结果是许多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在制定过程中不仅没有考虑其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也没有考虑生态系统在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保证人类未来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中欧项目力图促使政策制定机构将生物多样性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来考虑,并致力于把生物多样性
9、纳入到部门和经济规划与政策中。项目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是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调组(以下简称“履约协调组”)。履约协调组由24个部委和机构组成,秘书处设在环保部,负责协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相关项目与活动。1、支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行动制定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战略与行动计划),用以取代业已过时的1992年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欧项目支持了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写组的工作。编写组由不同领域的国内专家组成,主要分析影响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问题并起草战略与行动计划。战略与行动计划草案规定了指导原则,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确定了战略政策,
10、明确了八项战略任务以及为完成这八项任务需要采取的二十四个优先行动。2009年4月,中欧项目在北京举办了多方参与的国际研讨会评议战略与行动计划草案。会议邀请到了来自政府部门、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各国使馆及国际组织的七十余位代表。来自英国联合自然保护委员会的代表和驻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的代表为研讨会贡献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研讨会上共提出了二百多条建设性意见,对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定稿进行了有力的支持和补充。修改后的战略与行动计划将在2010年通过正式审批并提交国务院。新版战略与行动计划纳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议程中讨论的许多新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外来入侵种、获取和惠益分享、转基因生物等。在中
11、欧项目地方示范项目的支持下,一些地区正在开展地方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如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与桂西南石灰岩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这些地方战略与行动计划反映了地方层面的实际情况和优先领域,同时,由于编制工作得到了负责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的专家的协助,这些地方战略与行动计划也与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紧密联系起来。2、支持第四次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报告的编写和国家2010年指标的制定中欧项目支持了中国第四次国家报告的编写工作,定稿后的第四次国家报告已经提交给驻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该报告评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趋势、所面临的威胁,以及中国为实现2
1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成果。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要求,到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报告总结了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情况,包括实施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以及将生物多样性纳入部门发展战略与规划等方面的进展。报告还制定了一套中国2010年生物多样性指标。中国使用这套指标体系开展了一次全国评估,评估结果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已发表在一些科学期刊上。此次评估发展了国家指标体系,建立了时间序列数据组,以评价中国在实现2010年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评估发现,中国在实现2010年目标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自1989年起,中国的森林资源已经稳步增加;自1997年始
13、,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也有了改善;水质保持稳定;由于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荒漠化土地的面积较之前有所减少。但是,草地、濒危物种和遗传资源的丧失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研究显示,中国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综合性战略来保护生物多样性,遏制日益严重的废水排放、营养负荷、外来入侵种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信息仍然不足。在将分散存在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共享利用方面还存在着机构障碍和技术困难。2009年,中欧项目开展了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专门解决这一问题。该项目提出了新的建议,要将现有的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监测项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国家信息共享框架。同时,还制定了两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的技术导则。
14、项目将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总体框架,在这个总体框架下,监测导则将成为重要的工具,供地方监测人员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在制定监测计划时使用。与监测导则一起使用的快速评估导则,也提供了技术路线图,主要服务于某一具体时间段内、为了某些具体目的开展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和趋势调查。例如,导则可以用于灾后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到2010年底,项目将完成一项关于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主要政策建议并提交环保部。与此同时,制定完成的两个导则也将提交环保部,为制定生物多样性监测与快速评估国家标准提供参考。3、生物多样性法律和政策研究2007年,中欧项目资助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能源法研究中心开展了对中国生物
15、多样性保护政策和立法框架的综述研究。研究提出的最终建议包括: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之间的联系;改善政策立法的科学基础;协调相关政策法律中的条款;建立具体的执行机制,并将其作为政策与立法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2009年,中欧项目又开展了另一项相关研究,旨在提出强化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与监管框架所需的优先行动和补充措施,深入分析制定生物多样性框架法的可行性,并研究在制定和实施类似框架法方面的国际经验。项目邀请了来自武汉大学和中国环境规划院的国内专家,以及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国际专家共同开展研究。此项研究的主要建议包括:(1)通过国务院令明确部门分工、中央和地方的责任;(2)制定生物多样性
16、的专门法律或统一的立法规划;(3)建立国家监测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管理行为;(4)建立生物多样性的专项基金并规范管理行为;(5)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完善配套法规;(6)完善动植物园管理条例;(7)制定物种保护法或立法框架,克服部门立法冲突矛盾;(8)制定专门的法律或法规填补转基因技术、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外来入侵物种等方面的立法空白。中欧项目期望该研究报告可以对环保部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环保部的反馈意见表明,这些建议的确对改进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很有帮助,价值很高。4、生物多样性信息与监测2009年,中欧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地理所”)签订了咨询服务
17、合同,委托中科院地理所建立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服务平台(简称“信息平台项目”)。此信息服务平台旨在最大限度地收集、整理和统一现有数据和信息,向生物多样性相关团体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生物多样性现状、趋势及其保护等方面的信息与其他有价值的信息。2009年,信息平台项目共召开了六次技术研讨会及工作会议,来自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大自然保护协会、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青海省环保厅等单位的代表和各研究机构的专家参加了会议。在分析和研究现有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信息系统与潜在用户的基础上,项目完成了建立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报告初稿,开发了支持信息平台系统主要功能的关键技术,包括生物多样性新
18、闻、信息地图、互动地图服务等技术。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服务平台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技术标准和更为详细的设计报告将于2010年初完成。5、第二届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研讨会第二届中欧生物多样性战略研讨会(以下简称“战略研讨会”)于2009年9月15日至25日在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布鲁塞尔及西班牙召开。战略研讨会由环保部和欧盟委员会环境总司共同主办。中国政府与欧盟就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多个重点领域进行了对话和经验交流,涉及领域包括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战略环境评价,外来入侵种,获取与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经济学,以及2010后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目标和指标。双方积极寻求合作,如联合开展生物多样性
19、与气候变化研究,将欧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项目(TEEB项目)与国合会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课题组的工作联系起来等。双方还就建立政府间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委员会的建议展开讨论,希望借此机制加强科学知识基础,更加有效地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欧双方还初步商定,第三届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研讨会将于2010年9月在上海召开。在10月份日本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之前召开第三届战略研讨会,中欧双方可以交流对经济价值评估、2010后目标等议题的准备情况,并可充分利用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提供的各项优势。(二)生物多样性纳入相关政策和立法,包括战略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由于生物
20、多样性被分散在不同的政府机构中进行管理,而各机构都要根据各自特定的、多以生产为导向的责权制定政策法规,中国的机构与政策框架通常不适合解决涉及范围广、领域交叉的问题,例如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因此,必须把生物多样性更好地纳入部门与经济发展过程,包括政策和立法过程。这就要求提高规划者的意识和能力,使其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其不再将生物多样性视为与主流发展活动无关的内容。1、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评价目前,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简称“战略环评”或“规划环评”)和项目层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这两者都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影响中
21、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规划及项目决策。中国已经完成了战略环评立法,要求在制定规划(包括地方层面特定区域的规划以及行业部门规划)和开发项目时必须考虑环境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按照战略环评条例开展行动的实例。2009年,中欧项目支持了两项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战略环评的重要工作:北部湾经济区(包括海南、广西和广东三省的部分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项目和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战略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项目。这两个经济区都是极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地区,针对其产业发展战略开展的战略环评的相关结果将为今后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战略环评工作提供重要的范例。继2008年10月中欧项目支持的“将生物多样性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
22、价”重庆培训班之后,相关培训手册和培训资料已经于2009年制作完成,可用以指导今后的培训工作。此外,中欧项目于2009年12月在长春又为环评工作者及环保局工作人员举行了一期生物多样性纳入环评培训。培训采用了参与式方法,这一方法将作为今后培训模式的基础,在2010年初的海南培训中进一步完善。中欧项目还为3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的“影响评估、生物多样性和采掘业国际研讨会”提供了技术支持。来自中国国内与国际采掘业、从事影响评价和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国际组织、中国政府、科研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地方示范项目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补充国家层面“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评”的工作:l
23、侧重于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数据需求、可获得性以及其他信息需求;l 制定主要部门的技术导则以供国家使用;l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评中的生物多样性评价能力,同时强化执行。2、将生物多样性纳入部门政策 “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20062011年)的一个重要新特点就是将主体功能区划作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的宏观规划工具。主体功能区划,就是在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人口密度、不同经济部门的现有发展情况及发展潜力、相关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和建立四种类型的区域。这四类区域依照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排列,分别是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尽管生物多样性已经详尽纳入了不同区域的
24、划分标准,但是这套体系的实际应用,特别是纳入生物多样性的细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中欧项目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项研究,还特别在生物多样性重点地区进行了案例研究。目前这项工作有所延迟,最终报告将在2010年初完成。3、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在提高重要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以应对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由于中国生态系统的退化,此类重要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的影响面前十分脆弱;生态系统退化还严重影响了重要生态系统继续提供经济发展所依赖的重要生态服务的能力。与此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影响生物多样性,为了适应变化的气候,物种分布和迁徙模式不得不改变。高度本地化的生态系统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欧盟 生物多样性 项目 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