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doc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总结提升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内涵:由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构成。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侧重中央),主要特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特点是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一切受控于中央。简而言之,这种制度主要体现为地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中央服从皇帝(专制主义)、皇权至高无上(核心)。2产生根源:小农经济是经济根源;改革变法和封建制度的形成是社会根源;法家思想是思想根源。3经历四次重大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和确立时期。时间上是从战国到秦朝。表现在分封制为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所取代;君主与贵族的分权被君主专制所取代;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演变;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
2、过渡。第二次转型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与成熟时期。时间上是隋唐时期。表现在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中央的分权与制衡,加强了君主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科举制的创立,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第三次转型是中央与地方分权矛盾基本解决时期。时间上是北宋。表现在从“兵”“权”“钱”入手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尤其是“制钱谷”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使地方无力对抗中央。第四次转型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基本解决时期。时间上是明朝。明朝废丞相,基本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4贯穿两组矛盾:一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一组是相权与皇权之争。历朝通过地方机构的调整限制地方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分割相权和
3、转移中枢决策机构以加强皇权。到宋代中央与地方之争以中央取得绝对上风而基本解决。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更为突出,明朝废丞相,基本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到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5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手段:(1)加强君主权力。如:皇帝制度。(2)加强思想控制。如: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4)注重选拔和任免官吏。(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在地方设立刺史、宋代设通判。6多维评价(1)从发展进程看:适应小农经济的需要而长期存在,是中国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重要原因;但在明清时期,落后于世界潮流,阻碍了社会发展。(2)从层面
4、角度看:中央集权以肯定为主,专制主义以否定为主。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革、特点及影响1演革:(1)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2)郡县制:春秋后期开始出现。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推行到全国。郡县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王朝沿用。(3)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兼有封国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4)行省制度:元朝创立,该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特点:(1)在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而地方则要求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2)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并集权
5、于中央;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3影响:这一制度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1政治领域追求公平与公正:争取平等的政治权利,推进政治制度的完善。 (1)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战国到汉初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度;汉武帝实行以孝廉为标准的察举制;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可见,古代中国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出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这均有利于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激励机
6、制。(2)古代雅典: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有利于打破氏族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扩大民主政治的主体;抽签选举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给公民提供了均等的机会;伯利克里时期实行工资津贴制度,有利于保证下层公民参政的权利;公民资格明显带有性别歧视和阶级性。(3)古代罗马: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争取司法平等的成果;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反映了自由民与公民的不公正性逐步改变。(4)西方民主的演进:选举资格的逐步扩大反映了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的参议员名额每州两名,体现了州权平等,但印第安人、黑人、妇女长期得不到公正的待遇。(5)无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法德
7、无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6)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给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提供了参政议政的平台,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城乡同票同权;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2经济发展中的公平与公正问题(1)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下的私人工商业受到长期压制,官营工商业垄断特权,不利于工商业良性发展。(2)苏联(苏俄)的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民利益。(3)西方经济发展中的公平与公正的追求:自由主义思想和自由放任政策。(4)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公平与公正问题: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占主导,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与风险的不均衡性;世贸组织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抑制经
8、济霸权主义。1(2014广东七校第二次联考)著名史学家张荫麟等著中国史纲认为“周代社会组织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此处的“社会组织”应该是() A分封制 B礼乐制度C宗法制 D世袭制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干强调的是周代出现的社会组织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周朝的宗法制形成了重视血缘、重视亲情的传统,对中国历史影响久远,故C项符合题意。D项在夏代已经出现;A项在秦朝以后就不再大规模实行;同理,故B项也不正确。答案:C2(2013湛江测试二)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
9、蘖无别,则宗族乱。”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材料解读能力。“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权威的挑战,故选B项。A项是关于分封制下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C、D两项反映的是宗法制。答案:B3(2014江西适应性考试)从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西周政治是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典型代表的贵族政治,而秦朝则是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特征的官僚政治,故选D项。A项的分封现象秦以后仍然存在,B项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
10、的设置,C项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始终存在。答案:D4(2013潍坊一模)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二者均有弊无利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理解分析能力。材料认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官员流动大,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官员的世袭。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地方发展,两者各有利弊,故A、C项说法错误;分封制实行时期,皇权还没有出现,故D项错误。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B项正确。答案:B5如图,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
11、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左表;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右表。从左表到右表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宿国角亢郑氐房心宋尾箕燕室壁卫虚危齐宿州角亢兖州氐房心豫州尾箕幽州室壁并州虚危青州A“天人感应”的思想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C“君权神授”的思想D中央集权的加强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迁移运用能力。由“国”到“州”的变化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D项正确。答案:D6(2014洛阳模拟)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宰相刘祎之的名言:“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天子之命)。”这体现了唐代()A政治制度的民主进步性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C统治中枢的分权制衡性D皇权独尊地位有所削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版学案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总结 提升 新人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3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