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doc
《【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0分)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2(2011年海南高考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3(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虎溪三
2、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3题)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5(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图3A
3、B C D6(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7(2011年海南高考6题)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8(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
4、卷26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9(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3题)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10(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2题)“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
5、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1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8题)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13(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2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
6、国寡民”相关的是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罗马法的基础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14(2011年江苏高考21题)(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
7、,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日:“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15(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27题)(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
8、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9、材料三 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8分)(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8分)(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9分)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治国
10、方略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律的的解释应该是以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礼法兼施,相辅相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本题以唐律疏议的记载切入,巧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中等,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的理解。本题的解题材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文“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的。”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德礼为政教之本”, 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A。“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全国各地 高考 真题分 专题 汇编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3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