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习题课[教学设计.doc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习题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习题课[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高一年级)必须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习题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条件。 2、能准确判断具体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3、熟练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中实际问题。 4、体会探究中抽象物理模型的科学方法,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教学重点:1、准确判断具体的物理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2、熟练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科学探究过程中抽象物理模型,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运用。教学思路:在学生已初步形成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和守恒条件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习题的编排设计由浅入深
2、,一步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物理过程,形成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全方位巩固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方法:例题解答归纳知识,总结规律,形成能力拓展探究,深化知识,提高能力。教学手段:实物模型、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竞赛教学步骤:单个物体机械能守恒两个或多个物体机械能守恒生活中遵循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现象教学内容:一复习引入新课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条件。导入新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习题课)例1、在离地面高h的地方,以的速度水平抛出一石块,若空气阻力不计,求石块刚落至地面时速度的大小。分析:结合运动过程分析。对石块,从被抛出到刚落至地面,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选地面为参考平面。由机械能守恒定
3、律建立方程:,可解得: 归纳小结: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找对象;分析判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选择恰当的参考平面,确定初状态和末状态的机械能,建立方程进行求解。 拓展练习:将例1中“水平”二字删除,结果如何? 学生求解后进一步认识体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只有重力做功。巩固练习: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向下沿光滑的轨道运动,轨道半径为R,不计空气阻力,若物体在A处的速度为,求:(1)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2)物体离开C点后还能上升多高学生分析后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解得:。 二、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2、如图所示,小球A、B、质量相等,都为m,用细
4、绳连接。绳长lh,不计摩擦,小球受轻微扰动下滑,如小球触地后不反弹。试求:()小球触地时,小球的速度;()小球触地时,小球的速度。分析:绳绷紧时,绳连接的各个小球速度大小相等,A、B、C三小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即解得;A着地不反弹,B、C继续运动直到B着地。B、C机械能守恒即可解得。巩固练习:如图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和2m,滑轮的质量和摩擦都不计,开始时用手托住2m的物体,释放后,当2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下降h后的速度是多少? 学生分析后可求得。 拓展练习:上题中2m的物体开始离地面高,触地后不反弹,求m继续上升的高度。(答案:) 例3、如图所示,长为2L的轻杆OB,O端装有转轴,B端固定一个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机械能 守恒定律 应用 习题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