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解析江西省六校高三联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KS5U解析江西省六校高三联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S5U解析江西省六校高三联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7届江西省六校高三联考历史一、单选题:共24题1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关于“天”的认识。我国古代的“天”指的是君主专制统治下的思想,与近代的“国家”概念不同,故A项错误;我国古代的“天下”并未按照民族区域划分,故B项错误;材料中“凡我族类,
2、其心必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故C项正确;材料中“天下”并非是汉民族所处的中原地区,故D项错误。 2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B.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D.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题文可以解释为古代把民按其职业分为四种,即士(知识分子)、农(农民)、工(手工业者)、商(即贾,做生意买卖的人),
3、叫作“四民”。现在由于佛道的兴起又有了和尚、道士,成为了“六民”。古代只有一个儒教,现在又多了佛道,变为“三教”。从事生产的人数没有增加,凭空增加了和尚和道士这两种“吃闲饭”的人,务工的一家,要供应六家的器用;经商的一家,依靠他服务的有六家。又怎么能使人民不因穷困而去偷盗呢?所以D项说法正确,A、B、C三项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 3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
4、,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A.太学制度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可知,这一制度具有公开性;根据题干信息“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培育了顺从性”可知,这一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但后期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它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明清采用八股取士,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故本题选C。 4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诏川峡、广南、福建转运使提点刑狱官察部内僚吏,
5、有贪墨不法、惨刻用刑者以闻”。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又诏:“三京,诸路大辟罪,狱既具而非理致死者,委纠察提点刑狱官察之。”庆历七年(1047年),指令转运、提刑二司:“每巡历至州县,先入刑狱中询问罪人。其有禁系人身死,仰画时具检验状申二司点检,如情理不明,有拷擦痕,立即便取索公案差官看详,依公施行。”这表明北宋A.监察工作已经法制化系统化B.通过加强监察促进司法公正C.干预司法过多,失去独立性D.地方冤狱过多司法审判混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北宋时期的监察制度。材料并未说明北宋监察工作的法制化和系统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宋代设置提点刑狱官对案件进行详细的核查,材料“其有禁系人身死
6、,仰画时具检验状申二司点检,如情理不明,有拷擦痕,立即便取索公案差官看详,依公施行”说明通过加强监察以促进司法的公正,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司法失去独立性,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司法监察,没有说明地方司法的混乱,故D项错误。 5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光绪富阳县志载“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也”。这说明A.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较松弛B.商品经济和货币关系日益发展C.政治日益腐败基层政权不作为D.地主阶级成为赋税主要承担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材料中明朝中叶以来“赋税之
7、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说明我国的赋税制度注重土地而忽略人口,因此导致清朝以来关于人丁的调查有所放松,导致的结果是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政治腐败问题,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故D项错误。 6湖湘学统的代表人物王船山说:“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统绝,儒者犹保其道以孤行而无所待,以人存道,而道可不亡。”在这里,王船山A.主张儒道互补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B.强
8、调儒学与传统政治之间的共生关系C.重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可撼动D.借助传统宣扬托古改制的思想主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材料中的“道”指的是传统的帝王统治之道,材料中“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说明他认为儒学与传统的政治统治之间是并行的,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儒学和政治统治的关系,不是强调儒学的地位不可动摇,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托古改制的思想,故D项错误。 7时宪历系明末徐光启等以“西洋新法”编制而成,清顺治元年由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清廷,被定名为“时宪”,予以颁行。后引起中国儒生和钦天监旧官员的不满,导
9、致理学与西学之争,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材料反映了A.文化冲突阻碍社会进步B.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C.程朱理学思想日益僵化D.中国的传统历法更加精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明清时期的历法改革。材料中反映了由时宪历导致“理学与西学之争,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的结果,说明当时中国的传统儒学和西学之间的文化冲突现象不利于新的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程朱理学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中时宪历被废除,不能推动中国历法更精确,故D项错误。 8“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
10、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指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该思想并不能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新文化运动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也不能为维新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严复的思想才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不是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
11、化(新文化运动才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该“外来药”只能起到推动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的影响。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项。 9某一时期后,江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茶叶昔无近有,皎源西山最盛”,有位外国人在看到玉山、河口一带满山遍野的茶树时称:“这里上万英亩的土地都种着茶叶,而且大部分土地是最近几年内开垦和栽种的”。修水县全县种茶殆及乡村,农民80%90%以此为业。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江西的茶叶生产规模扩大,一些县大部分民众
12、以种茶为业,说明了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西的九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江西无关,故排除。 10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调和与附会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表现了传统文化面对着激烈的中西矛盾冲突而力求保全自身优越性的意向。它带着守旧性,然而它又攀结于民族感情的大树上,容易使人动情。因此,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力倡新文化的人们也未能全然脱却此境此情。”下列解析符合作者思想的A.新文化运动具有创新性B.中西思想的结合具有合理性C.新文化运动具有保守性D.中体西用思想是当时的主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特点。材料中“调和与附会作
13、为一种社会思潮,表现了传统文化面对着激烈的中西矛盾冲突而力求保全自身优越性的意向”体现的是在传播新文化中对旧的传统文化的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创新性和保守性,故A、C两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故D项错误。 11陈独秀指出:“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这表明陈独秀主张A.君主立宪B.政党政治C.国民政治D.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陈独秀的民主政治。材料中陈独秀要求实行宪政,但是反对君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陈独秀主张的重点是“庶政公诸舆论,人民尊
14、重自由”,不是政党政治,故B项错误;陈独秀强烈主张由国民参政,体现了实行国民参与的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的主张,故D项错误。 121934年6月,美国颁布“白银法案”,提高世界银价,从国外收购白银,世界银价为之暴涨。银价的上涨为外国在华银行提供了牟取暴利的机会,一时中国白银被大量运出国外。1934年7月到10月中旬, “白银流出凡达二万万元以上”,导致中国白银短缺,经济动荡。这表明A.中国经济完全被外国垄断资本操纵B.货币银本位制无法适应国际经济关系C.中国混乱的货币体系导致经济混乱D.美元优势地位使美国控制了世界金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金融发展。中国经济完全被外
15、国垄断资本操纵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银价的上涨为外国在华银行提供了牟取暴利的机会”“白银流出凡达二万万元以上”说明以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推行货币银本位制不能适应国际经济秩序,所以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动荡,故B项正确;当时中国实行银本位制,并未出现混乱的货币体系,故C项错误;美元控制世界金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D项错误。 131958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发言中说:“二五时期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群众路线来进行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这样,国家可以少出资金。比如,农民在二五时期义务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开荒、改造耕地、造林等等,用工资计算,劳动折价约在50
16、0亿元左右,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这一论断A.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好转B.是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肯定C.指出了农村集体化的优越性D.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依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58年”,而国民经济好转是在1952年底,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且材料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农民在二五时期义务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开荒、改造耕地、造林等等,用工资计算,劳动折价约在500亿元左右,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可知当时我国推行农业集体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出要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故D项错误。 141
17、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条例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规定了控制人口迁徙的两项基本制度户口迁移的事先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这在一定程度上A.形成了相对合理的经济结构B.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暴露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材料中反映的是关于“户口”问题的规定,并未涉及经济结构问题,故A项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故B项错误;我国对户口进行严格限制,保证了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保障农村
18、经济发展对城市供给等,有利于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出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故D项错误。 15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C.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材料“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之一轮番而治,体现了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
19、泛性,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在雅典享有公民权的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没有公民权,故D项错误。 16古罗马的法律谚语:“所谓正义,主要的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一法律谚语主要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遵循A.证据法则B.民主法则C.程序法则D.自然法则【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特点。根据材料中认为“正义”就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可知,这说的是罗马法遵循自然界的原则,倡导自由、平等思
20、想,因此体现的是自然法则思想,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 17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带来的后果是A.加速社会分化和封建制度瓦解B.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C.推动农业生产商品化及贸易繁荣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消费品价格指数不断上升,因此其带来的后果是大量进行掠夺,导致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快,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殖民掠夺是导致消费价格上涨的原因,不是结果,故B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及贸易繁荣不能体现出这一时期英国的对外掠夺,故C项错误;英国成为
21、世界殖民大帝国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 18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A.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B.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C.实行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D.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材料中“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中的“意志”实际是人们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提出的社会契约,以此来保障人民的权利,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国家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故A项错误;人非工
22、具是康德的主张,故B项错误;卢梭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不是实行开明君主制,故C项错误。 19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一文的作者说:“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A.自由B.平等C.共和D.法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专制下的启蒙。根据材料“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
23、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可以看出“不带差异”“实现了普选”“彻底摧毁了”等反映出不同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平等,尤其突出了平等,B项说法正确,A、C、D三项与题文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 20美国人法利斯拥有一个小公司。他的公司之所以发展起来,是因为“我们能制造最好的橡胶轮胎,并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出去”。但在19世纪30年代他却说:“假若我们按照他们出售其产品的价格出售,大公司借着巨大的全国性销售网络很快会将我们挤出市场。”这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KS5U解析江西省六校高三联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KS5U 解析 江西省 六校高 三联 历史 试卷 Word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3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