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8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
《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8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8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8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题:(200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5分)画家黄永厚黄永厚生于1928年。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都被父母卷进芭蕉叶里了,但又活了过来,真是命大。命大,父母寄予厚望。有一回文庙祭孔,父亲分到一块从“牺牲”架上割下来的肉,拿回来先让永厚舔一下,再让大家享用。这成为永厚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哥哥黄永玉在厦门读书,念念不忘自己的弟弟,把钟爱的画册寄给永厚。好一个黄永厚,无师自通,在院子的大照壁上画起画来了,个子太小,索性爬上梯子高空作业。黄永厚十四岁时被抓了壮丁,因画了一幅诺曼底登陆就当上中尉,后来考上黄埔军校。风云变幻,还没打仗,部队起义他又成了解放
2、军。在部队里,他还是画画。1954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广州画户外广告。命运多舛,1959年他又被迫离开广州,从此颠沛流离,过了二十多年的穷日子。直到1980年回到北京,做了自由画家,动荡的生活方告结束。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风格。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艺儿,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黄永厚
3、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砺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大丈夫不从流俗”。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永厚幼时大病不死、舌舔文庙祭品,与他日后成为画家没有直接联系,但这些记叙增加了文章的
4、可读性。B黄永厚认为没必要给不看画的人看画,所以最终没有接受范曾让他前往日本办画展的建议。C黄永厚坚信自己创作的价值,但他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做法,也不作批评。D黄永厚画的历史人物,不论是魏晋还是唐代,均独具一格,不从流俗,不求形似,重在表达自己的情怀。试题解读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文章截取了画家黄永厚人生中的几个片断,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A.“黄永厚幼时大病不死、舌舔文庙祭品”在第1段开头部分,“与他日后成为画家没有直接联系,但这些记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是命题者的评论,符合文意,可判断选项正确。B.移花接木。黄永厚“最终没有接受范曾让他前往日本办画展的建议”,是
5、因为他不肯“削足适履”,迎合日本人的欣赏口味,而不是“认为没必要给不看画的人看画”。C.根据第4段,常有人“拿重金前来购画”,说明“黄永厚坚信自己创作的价值”,依据文中“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可以判断“他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做法,也不作批评”是正确的。D.依据第4段“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和第5段的内容可以判断该选项正确。答案:B。16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6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黄永厚独特画风的形成因素主要有艺术追求(综合全文)
6、、人生经历(第1、2段)、广泛阅读(第3段)、生活态度(第3段)、个性思考(第3、4两段)等方面。概括的各个要点应相对独立。参考答案: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涉猎广泛的阅读;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独特的生活态度。17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冰炭同炉”意为冷热这两种个性同属于一个人。答题时首先要理解“冰炭同炉”这一比喻的含义,其次是从文中筛选出与此相关的信息,最后整合成答案。参考答案: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
7、拒于门外;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来源%:*中教网&江苏省考试说明指出:“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作了统一要求(见“小说阅读”单元“考纲阐释”)。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考点透视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某一事物的所有性质及其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事物的属性;其中,为该事物所特有的并对该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是其本质属性。“重要概念”仅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一个“概念性”词语;而“重要词语”则相对比较宽泛,包括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理解上容易发生偏
8、差的词语等。从江苏省高考情况看,这一考点主要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属性、内涵和外延。属性是指概念的性质及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的内容;外延是指概念性质所涵盖的现象或事物。命题者对这一考点的命题原则首先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其次,“重要概念”来自文本,并随文赋予临时意义,因而不需要也无办法强求教科书式的解释;再次,对“重要概念”的属性、内涵的理解必然来自文本,而对于外延的理解可能会需要我们的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典题例析例:(201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谢希
9、德的诚与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
10、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
11、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
12、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
13、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国*%教育出#版网(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思维导引考生应
14、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传主的精神品质。对谢希德“诚”的理解,不能离开文本,只从一个方面肯定。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然后简要分析,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参考答案: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解题指津一般地说,实
15、用类文本中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考查的是句中的重要词语。这些词语的含义不是指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词语的含义: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1联系上下文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特殊语境义。实用类文本中多义词的含义,是指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它的含义是不固定的,是在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因而,要分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必须先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然后再推断、确定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所谓“文中的”,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的词语的
16、上下文,即通常所说的“语境”。在理解词语时,这两方面必须同时起作用。(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阅读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作者的感情脉络、说明逻辑等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2)理解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要准确理解临时意义,须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们往往是基本意义以外的,或与基本意义在词义、色彩、感情上有差别的意义。(3)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大体上有同一、种属、交叉、矛盾、相反等关系。应在把握好这些关系的基础上准确答题。2准确把握指示代词的含义。实用类文本中的代词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可以替代实词、短语、
17、句子、语段,又可以替代动植物及其他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一般代词指代的内容,应把握如下几个方面:(1)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等等。(2)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3)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合适。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透视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重要句子”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况: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重要影响的句子;能帮助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句子;内涵较为丰富,耐人寻味的句子;意思较为含蓄或富
18、有表现力的句子。典题例析例:(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那一种遥远的幽默杨芳本来,曹禺从南开转学到清华,一半是冲着王文显。他早就听说,这位外国语文学系主任,对戏剧颇有研究。但听课后,他竟有些失望。从头至尾,王文显都在念英文讲义,而且年年如此,从不增删。难怪教近代诗歌的温源宁教授说,那情形“好似一个长老会的牧师正在主持葬礼”。即便在课下,他也枯燥无味。据说,学生登门拜访,大多是谈正事,说完便走,“没有人逗留,也没有人希望延长约会时间”。他不苟言笑,瘦长白净的脸上,嘴角略微向下撇。1936年外国语文学会的合影里,他穿件深色的西服,搭配斜纹领带,背着手,和吴宓一左一右立在中央,
19、满脸严肃。自1915年伦敦大学毕业,王文显便在清华教书,直至1937年学校南迁。其间,他历任教务主任、代理校长和外文系主任。不同于为人的刻板,他写出的剧本却别有一番幽默,“没有丝毫沉闷无味之处”。 在暗讽袁世凯称帝的喜剧梦里京华中,他写下一幕大小老婆争当皇后的闹剧:“大太太喘气喘得活像夏天的狗。她旋转得眼花缭乱。一姨太太一个箭步跳到她身后,伸手要抓她的头发。她没有抓住头发,仅仅撕下她的领子。”他的另一部英文喜剧委曲求全,写的则是教授勾心斗角的丑态。男主角是一位大学校长,一出场,便抱着哈巴狗,大言不惭地对下人说:“我要不耍一点儿手腕,你想我能维持五分钟之久吗?”这是这位代理校长的切身感受吗?人们
20、不得而知。至少,在现实中不大看得出来。在会议上,他不慌不忙,不东拉西扯;做事方面,他一丝不苟,“各个方面无疵可求”。甚至,他永远一个样儿,抽烟斗,打网球,夏天穿短装,冬天换长袍。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温源宁说他“像个固定的设备毫无改变”,调侃他为清华的“不倒翁”和“定影液”:“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与学生曹禺的悲剧不同,王文显的作品是喜剧,充满了嘲讽,令人捧腹大笑后若有所思。委曲求全在耶鲁大学演出时,波士顿报一位记者评价:“柔和的、恶嘲的微笑实在是中国人对于喜剧的一种贡献。”“(他的作品)是那种坐在小剧场里,一边喝着咖啡和茶,一边细细品
21、味的话剧。”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耀杰说。1990年,正读研究生的张耀杰在资料室无意中发现一本二三十年代的杂志。上面布满灰尘,旧得“翻几下就会烂掉”,其中介绍了王文显。不同于那个年代常有的慷慨激昂,他的剧作文字温文尔雅,很有情趣。“这种情趣充满了文人式幽默,没有火药味,温厚中带着一丝人文关怀。”张耀杰说,“我们现在很少还有这种幽默。”只是这种情趣“缺乏战斗性”,这些文字也在以往的戏剧史研究中被忽略。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中国戏剧史权威著作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一书,732页里对他的介绍只有薄薄4页。“剧中所表现的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基于这种精神对当时中国黑暗现实的批判,是在
22、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书中写道。清华大学图书馆东北角不远处,曾是王文显居住的北院住宅区。梁启超、朱自清等学者也一度在这里居住。而如今,这里则是一大片草坪,稀稀拉拉种着柳树和杨树,有学生在看书,也有老人推着童车,早已不复是“点点翠竹千般绿,几条小路尽文人”的景象了。(摘编自过去的那些人)www.%zzstep*.com【注】王文显(18861968)中国现代戏剧的重要先驱之一。定影把经过显影的感光材料放入配好的药液里,溶去全部卤化银,只留下银质的影像,并把影像固定下来,不再变化。15请根据文本,探析“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这句话的涵义。思维导引
23、解答本题时,首先要理清王文显和清华的关系。“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这说明王文显在清华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清华的灵魂。“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这句话说明王文显身上体现了清华的特质与精神,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包容的治校理念。考生将这些内容分点或分层次概述出来即可。参考答案:(表层方面)王文显身上体现了清华的特质与精神,在清华有着重要的地位。(深层方面)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包容的治校理念,是清华的灵魂。坚守学术性和包容性,清华就不会因为任何变革而改变;反之,清华将不再是“清华”。(意思对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来%源:中教网#&解题指津江苏省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主要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8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 语文 江苏 一轮 讲义 18 单元 实用 文本 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