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四) 古代诗歌阅读一.doc
《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四) 古代诗歌阅读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四) 古代诗歌阅读一.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福建专用):(四)古代诗歌阅读一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题目。(6分)清平乐弹琴峡题壁纳兰性德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注 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罅,声若弹琴”。泠泠:水流声。(1)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答:_(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答: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6分)忆昔陆游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灯
2、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分)答:_(2)“岂知老病只逡巡”中的“逡巡”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_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祭常山回小猎宋苏轼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注 西凉簿:指晋将军谢艾,曾任西梁州主簿,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1)请赏析“弄风骄马跑空立”一句中的“弄”字。(3分)答: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答:_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6分)处士卢
3、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1)诗歌颔、颈两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答:_(2)这首诗表现了处士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分)答:_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一剪梅无名氏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3分)答:_(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3分)答:_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4、题目。(6分)边城独望马戴聊凭危堞望,倍起异乡情。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1)诗歌的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_(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答:_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6分)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1)“秋景堪题”体现了作者对秋天怎样的态度?“秋景”具体体现在哪里? (3分)答:_(2)这首元曲的五、六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句作赏析。(3分)答:_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
5、目。(6分)鹧鸪天兰溪舟中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注 滩痕:滩上水纹。(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两句词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句赏析其动静之妙。(3分)答:_(2)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3分)答:_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6分)凤栖梧王庭筠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注 王庭筠,金代书画名家,善诗文。官至翰林修撰,金章宗承安
6、元年因赵秉文上书事被削职,降为郑州防御判官。语出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抒发宫女离家别亲、禁锢深宫的痛苦之情。 (1)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说说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_(2)“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词景与情是如何结合的。(3分)答:_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贫女唐 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注 秦韬玉,出身寒素,累举不第。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装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1)结合诗
7、句分析贫女的形象。(3分)答:_(2)“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千古名句,请说说诗人借此表达了哪些情感。(3分)答:_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福建专用):(四)1(1)描绘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劲、鸿雁低飞的边塞景象。(1分)渲染苍凉肃杀的气氛,烘托作者行旅天涯的悲凉凄苦,为结尾抒情做铺垫。(2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这里的“景象”略同于“意境”,即先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点明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及作用,这是该类题目答题的一般套路。所谓“作用”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2)抒发了知音难觅的苦闷、关塞行役的艰辛、背井离乡的无奈、英雄失路的落寞及对
8、朝代兴衰的感叹。(每点一分,答出3点得满分)解析 情感的把握是以真正读懂诗歌为前提的,我们可以根据“谁是知音者”“边愁”“莫教泪洒英雄”等词句解读出词中包孕的情感,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纳兰性德的生平际遇来揣摩这首词包含的情感。2(1)可分为两层。(1分)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诗人对往昔戎马生活的回忆;(1分)后四句为第二层,写诗人回忆后的悲愤心情。(1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行文思路。从题目“忆昔”,我们就可以大致把握诗歌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往昔生活的回顾,二是由这种生活产生的感想。通读诗文,作者确实是从这两个方面写的。即前四句写往昔的生活,首句写出关,次句写关
9、中慰问宋军,三、四句写在那里的生活。后四句写忆后的悲愤心情。对于炼字,一定要抓其传神之语,分析其妙用。(2)“逡巡”一语双关(1分),不仅表现了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而且刻画出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彷徨心理。(2分)解析 对于炼字,应明白炼字其实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和美学化。对炼字的分析要结合具体诗句。炼字一般是五言炼第二(三、五)字,七言炼第二(五、七)字,有时是同时炼两个字或三个字。答题时应指出哪个字用得好,好在何处。3(1)“弄”,“搅起、扬起”之意,描写了马在腾跃之间激起阵阵劲风的情景,(1 分)不仅表现了马
10、形体健壮、神采俊逸的特点,(1分)也塑造了诗人纵马驰骋、矫健豪迈的形象。(1 分)(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驰骋沙场、为国效力的豪情。(1分)前六句描写围猎的壮观场面及诗人猎罢归来的神采,营造了一种激情豪迈的氛围;(1分)尾联以谢艾自许,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任用自己的心愿。(1分)解析 第(1)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答题一般分三步走,一是判断字眼是否运用修辞手法或有何含义,本诗中的“弄”没有明显的修辞手法,可略微解说一下其在诗中的意义;二是分析字眼所表现的意象意境特征,本题中,“弄”描写的是“马”的动作,表现的是“马”的“骄”(健壮、俊逸);三是分析字眼对全诗情感所起的作用,即借物抒情,表现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四 古代诗歌阅读一 高考 语文 一轮 课时 古代 诗歌 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