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八) 古代诗歌阅读(二).doc
《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八) 古代诗歌阅读(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八) 古代诗歌阅读(二).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浙江专用):(十八)古代诗歌阅读(二)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7分)春日登楼怀归寇準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注 本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岁,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_(2)全诗首尾分别用了“聊”与“惊”二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分)答:_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7分)道中寒食陈与义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
2、风轻。注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3分)答:_(2)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4分)答:_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到蜀后记途中经历唐雍陶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1)前四句写“途中经历”时,用了哪些表达技巧?(3分)答:_(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半死桐宋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
3、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 阊门:苏州城西门,词人旧居。晞:晒干。此二句化用汉乐府丧歌薤露中“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3分)答:_(2)这首词上阕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赏析。(4分)答:_5.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题目。(7分)念奴娇登石头城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
4、淮一片明月。注 石头城:位于金陵城西,素为古代文人墨客登临赋咏的名胜之地。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1)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3分)答:_(2)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4分)答:_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惜琼花张先汀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汴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 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1)词的开头两句“汀白,苕水碧”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简要赏析。(3分)答:_(2)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怀人思归的情感的
5、?请简要分析。(4分)答:_7.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7分) 关山月二首(其一)南北朝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注 星旗:星名。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云阵:指云形似阵。(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3分)答:_(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4分)答:_8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蝶恋花宋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注
6、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塔近依前远:看着前方的塔仿佛近了,其实还很远。尝面: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1)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答:_(2)词的下片写农事,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7分) 长相思山驿 万俟咏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1)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_(2)作者描写了哪些秋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答:_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7分)恨别 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
7、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 河阳,地名,唐检校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1)诗人在首联和尾联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答:_(2)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4分)答:_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浙江专用):(十八)1(1)全诗写了登楼所见之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四野空旷无人,小舟任意停泊;黄昏时分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流水、渡船、炊烟、流莺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物的怀念。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8、E级。答题步骤是先概括写了什么景象,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概括景象时要结合题目“春日登楼”和首联的“望”字。诗的前三联写春日登楼的见闻,尾联则由见闻而怀归,这一点答题时要注意。(2)全诗首尾的“聊”与“惊”二字用得极妙。首句“聊”字,表明他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是由登楼见闻引发出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初入仕途乍离家乡的青年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按照答题步骤答题:指出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该字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景、物、人);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9、怎样的感情或哲理。2(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1分)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心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2分)(其中总述2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答题时要先概括出诗人的总体特点,然后再结合诗句分析。(2)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
10、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其中“手法”1分,“赏析”1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 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确诗句的意思;然后再分析有没有技巧,有的话指出表达效果和情感。3(1)借景抒情。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表达出旅途步履维艰的慨叹。描写和议论相结合。前四个句子中,第二句是议论,其他三句是描写。逐层推进。“剑峰重叠雪云漫”为第一层,“大散岭头春足雨”是第二层,“褒斜谷里夏犹寒”是第三层。景色随时间地点转换,层层推进。铺陈渲染。“剑峰重叠”“雪云漫”“岭头春足雨”“谷里夏犹寒”等,表现了途中的万般惊险与艰难。对偶。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一联。(3
11、分,答出两条即可,如有其他有创见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就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时,既要答出表达技巧,也要举例简析。(2)蜀道行旅之难的慨叹之情;人生旅途的感喟之情;回到家乡时的惬意和喜悦之情。(4分,答对一条给2分,答对两条给满分)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结合内容准确地进行分析概括。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主要有: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等。诗歌赏析这是诗人抵达成都时的纪行之作。首联
12、描写了经过秦岭时的山势与气候状况。重峦叠嶂的群山陡峭如壁,峰顶似利剑般直刺苍穹,积雪生出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之间。此句为进川以前翻越秦岭的一段路程的总写,下句是对途中经历的议论。颔联写途中感受最为深刻的两段路程。在大散岭,滂沱的春雨铺天盖地而来,雨水消融了山上的积雪,洪水奔腾咆哮于山涧,阻断了道路。一个“足”字,极言雨之突然和迅猛。褒斜谷虽已到了初夏季节,却依然寒气逼人,犹如隆冬。一个“犹”字,强调了谷之狭窄和深邃。颈联写入川后的旅途步履维艰。京都到蜀门的路途极其遥远,巴山之路迂回曲折。诗人在前三联着意刻画蜀道之艰险,层层推进,不厌其烦,至此已达极端。其实,诗人做官在外,早就多次经过这里,已不足为
13、奇,只不过这次很特别,这在尾联可以看出。尾联流露出诗人回到家乡时的惬意和喜悦之情。醇香的烧酒洗去一路风尘,诗人再也不想离开故土去长安做官了。诗言志,是他的切身感受,写路途艰险,实际是写他对人生旅途的慨叹!所以作者的回乡之情才如此欢愉。4(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浓厚感情和无限思念之情。(1分)“原上草,露初晞”,借景抒情,暗示夫人逝世不久,感叹人生短暂,以引发下句“旧栖新垅两依依”的深情。(1分)最后两句通过细节来写人。作者躺在妻子曾睡过的床上,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沉痛地表现出了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1分)解析 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八 古代诗歌阅读二 高考 语文 一轮 课时 十八 古代 诗歌 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1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