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笔记小抄压题【成考考模拟试题】.doc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笔记小抄压题【成考考模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笔记小抄压题【成考考模拟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课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一、 选择题1.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论语B.孟子C.庄子D.荀子2.“祸起萧墙”这个成语的出处是( )。A.孟子B.论语C.韩非子D.庄子二、 词语解释题1.不患寡而患不均。患:担心,害怕2.是社稷之臣也。是:这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陈列,施展就:居,担任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厌恶辞:托词,借口5.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修:讲究,完善6.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相:辅佐三、 翻译题1.无乃尔是过与:难道不要责备你们吗?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够施展才力的,就接受这个职务,不能施展才力
2、的,就该辞职让位。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盲人站立不稳不能去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把他扶起来,那么还要用护理人干什么呢? 4.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如果远方之人不归顺,就应该完善文教德化而使他们归顺5.既来之,则安之:在使他们来归之后,就要使他们安顿下来四、 简答题1.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有三: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颛臾一向受到先王的礼遇,因而不可伐;二是“在邦域之中”,对鲁国不构成威胁,因而不必伐;三是“是社稷之臣”,臣不叛君,不可随意攻伐。2.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3.这篇文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展开议论的?对话4
3、.这篇文章采取了哪种驳论方式?反驳论据的方式五、分析题 1.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 孔子这段议论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的?针对冉有推卸责任的观点。(2) 引用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表达了孔子什么观点?周任的话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论据?孔子认为,作为家臣,冉有、季路理应尽职尽责,否则,就应主动引退。这是理论论据。(3)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寓意是什么?从这里可以引申出一个怎样的成语?一是表明季氏的胡作非为必将造成严重后果,二是批评冉有季
4、路的失职。从中可引申出成语“开柙出虎”。(4)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引用、呼告、比喻、反诘2.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下列问题: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 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1)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立论文章还是驳论文章?驳论。(2)这段文字是立论还是驳论?立论(3)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驳中有立,驳立结合。 资料来源:www.ZiK 更多资料请咨询QQ:67460666。 第二十六课 爱尔克的灯光一、选择题1在下列作品中属于巴金处女作的是( )。A寒夜B.灭亡C憩园D.雾2 在下列作品中,巴金的
5、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A.爱情三部曲 B.家 C.春D.秋二、简答题1.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否定和“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坚定信念。2.作者由“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了怎样的思索?引发了对于人生道路的思索。3.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什么?灯光4.本文的三种“灯光”各有什么象征意义?“故居大门内昏暗的灯光”是封建家庭、封建礼教走向没落、崩溃的象征;“爱尔克的灯光”是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破灭的象征;作者“心灵的灯”是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追求的象征。5.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姐姐的悲惨命运说明了什么?姐姐的悲剧暴露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和窒息青年人生命的罪恶。6
6、.本文综合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本文将叙述、议论和抒情熔于一炉。三、分析题1.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傍晚,我靠着逐渐暗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但是他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 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
7、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1)从这段文字来看,这篇文章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是由什么所引发的?是由“长宜子孙”四个字所引发的。(2)“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这句话的寓意是什么?它向我们暗示: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阴影依然笼罩着巴金的故乡(3)“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指的是什么?是指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和窒息青年人生命的悲剧。(4)“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拟物(或“比拟”)。2.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
8、姐爱尔克点的灯罢。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1)“哈立希岛上的灯光”有何象征意义?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2)爱尔克姐姐的故事与巴金的姐姐有何内在联系?作者以爱尔克姐姐的命运来类比自己的姐姐的命运,她们都是带着失望进入坟墓的。(3)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姐姐的回忆有什么作用?作者以姐姐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
9、罪恶。(4)姐姐的死给同时代的青年以什么启示?)它启示我们:只有挣脱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束缚,才有前途。(5)在这两段文字中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寄托着作者对姐姐的痛切哀思和对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憎恶与否定。(6)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属于哪种叙述方式?插叙。3.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十 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接着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浪费,浪费,还是 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关在这个小圈子里,我禁不住几次问我自 己:难道
10、这十八年全是白费?难道在这许多年中间所改变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我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资料来源:www.ZiK 更多资料请咨询QQ:67460666(1)在这十九年中,改变的是什么?改变的只是装束和名词。(2)没有改变的是什么?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悲剧依然没有改变。(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极度愤慨。(4)在这段文字中,综合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了叙述、抒情、议论三种表达方式。4.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
11、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1)作者“心灵的灯”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是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追求的象征(2)这里体现出作者要走的是怎样的人生道路?离开狭小的家庭,走向广大的世界(3)从这里可看出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灯光 第六十课 日 出一、选择题资料来源:www.ZiK 更多资料请咨询QQ:67460666。 1.五四运动前话剧曾被称作( )。A.戏剧 B.新剧C.外国剧 D.文明戏2.曹禺的成名之作是( )。A.雷雨B.日出C.北京人 D.胆剑篇3.下列哪部话剧不是曹禺的作品( )。A.屈原 B.家C.王昭君D.原野4.日出中
12、的中心人物是( )。A.潘月亭B.陈白露C.小东西D.李石清5.日出中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的最后一条路是( )。A.自杀 B.拉洋车C.乞讨D.偷抢6.一般来说,话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 )。A.对话 B.情景交融C.动作D.对话与动作7.下列哪个人物不是日出中的人物形象( )。A.周朴园B.黄省三C.张乔治D.翠喜二、简答题1.简述曹禺话剧日出的主题思想。日出通过“有余者”与“不足者”生存状态的强烈对比,揭示了旧中国黑暗社会“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特征。2.日出中展现了现代大都市中哪两个典型的环境?这样安排的作用何在? 陈白露住的高级旅馆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可以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深化主题。3.简
13、述黄省三和李石清的性格特征。黄省三的性格特征是善良、软弱、正直。李石清则是性格复杂,对上卑琐,对下狠毒,狡黠。对人对事对社会,他有清楚的认知,但却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成了“有余者”的帮凶。三、分析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黄省三我没有求您周济我,我只求您赏给我点事情做。我为着我这群孩子,我得活着!李石清(想了想,翻着白眼)其实,事情很多,就看你愿意不愿意做。黄省三(燃着了一线希望)真的?李石清第一,你可以出去拉洋车去。黄省三(失望)我我拉不动。(咳嗽)您知道我有病。医生说我这边的肺已经(咳嗽)靠不住了。李石清哦,那你还可以到街上要黄省三(脸红,不安)李先生,我也是个念过书的人,我实
14、在有点李石清你还有点叫不出口,是么?那么你还有一条路走,这条路最容易,最痛快,你可以到人家家里去,(看见黄省三的嘴喃喃着)对,你猜的对。黄省三哦,您说,(嘴唇颤动)您说,要我去(只见唇动,听不见声音)。李石清你大声说出来,这怕什么?“偷”!“偷”!这有什么做不得,有钱的人可以从人家手里大把地抢,你没有胆子,你怎么不能偷?.黄省三李先生,真地我急的时候也这么想过。李石清哦,你也想过去偷?资料来源:www.ZiK 更多资料请咨询QQ:67460666。 黄省三(惧怕地)可是,我怕,我怕,我下不了手。李石清(愤 慨地)怎么你连偷的胆量都没有?那你叫我怎么办?你既没有好亲戚,又没有好朋友,又没有了不得
15、的本领。好啦,叫你要饭,你要顾脸,你不肯做;叫你拉洋车, 你没有气力,你不能做;叫你偷,你又胆小,你不敢做。你满肚子的天地良心,仁义道德,你只想凭着老实安分,养活你的妻儿老小,可是你连自己一个老婆都养不 住。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你还配养一大堆孩子!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指窗外)你看见窗户外面那所高楼么?那是新华百货公司,十三层高楼,我看你走这一条路是最稳当的。黄省三(不明白)怎么走,李先生?李石清(走到黄省三面前)怎么走?(魔鬼般地狞笑着)我告诉你,你一层一层地爬上去。到了顶高的一层,你可以迈过栏杆,站在边上。你只再向空,向外多走一步,那时候你也许有点心跳,但是你只要过一
16、秒钟,就一秒钟,你就再也不可怜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资料来源:www.ZiK 更多资料请咨询QQ:67460666。 (1)这段对话出自哪部话剧中的第几幕?日出、第二幕。(2)在这段对话中,黄省三的内心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先是抱有一线希望,继而失望;然后又将信将疑的“不明白”,直至最终的绝望。(3)对话中李石清的“愤慨地”和“魔鬼般地狞笑着”的神态表明李石清怎样的性格特征? 表明李石清性格的复杂,“愤慨地”既有对黄省三的狠毒,也透出他对现代大都市魔鬼们无可奈何的愤恨。而后的“狞笑”显然是他狡黠、狠毒的心态的外化。(4)李石清给黄省三共指出哪几条路?黄省三为何都予以拒绝? 指出了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考考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 大学语文 笔记 小抄压题 考考 模拟 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0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