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考试说明.doc
《地理学科考试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学科考试说明.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地 理 一、命题依据依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2012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地理)为依据, 结合我市初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 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贯彻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和评价理念。试题的设计以正确阐明人地关系作为命题的核心,传达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强调能力、注重探究性,注意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以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初中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和事业发展。 2
2、基础性 充分考虑我市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地理试题的考查内容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考查学生基本地理知识、基本技能。重视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空间规律、相互联系、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等基本内容;同时考查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地理学习能力及地理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基本内容。 3综合性试题的设置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特点,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基础上,适当考查学生的联系、比较、归纳等地理学科综合思维能力,考查学生地理知识、技能与地理方法的迁移运用能力、运用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应对
3、生活问题的地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地图语言来呈现试题内容,以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4科学性 科学性即是指试题内容的正确性,地理试题所提供的文字案例、数据图表等情境材料应真实。试题表述规范,问题明确,语言严谨,图像清晰,地理专业术语准确,答案避免出现歧义等。5时代性试题选择素材力求反映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地理学科热点及地方特色乡土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中现象的地理原因,考查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体现时代性、突出地理学科应用性。 6适切性合理配置不同题型在试卷中的比例结构,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试题的难易比例适当,以
4、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考出自己的水平;试题的设问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题目设计有梯度,起点适当,坡度适宜,试卷的阅读量和书写量恰当,使之能更有效地发挥考查学生地理素质的作用。三、适用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地理毕业升学考试。四、考试范围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五、内容和目标要求1、考试对知识、能力、技能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考查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水平目标使用的具体动词空间知识分类地理位置,分布与结构,差异与联系,运动与变化,区域特征认知能力层次识记对地理具体事物,现象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其大意和要点,并落实在地图和地理图
5、表上。识别、记忆重要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术语、地理现象。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如说出、举例、列举、知道、了解、指认、确定等。理解对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说明和解释;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对揭示地理事象和演变过程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等有理性认识,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进行表述。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如解释、说明、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简单应用与综合应用将所知道
6、和理解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等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对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分析、判断、总结、说明、评价;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如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评价等。一般思维能力(过程)判断,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推理技能分类与层次地图、图表技能:阅读地图与图表,填绘地图,绘制地图。初步学会能够模仿完成某些地理操作任务。如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简单的地理观测、统计等,运用有关方法获取地理信息。模拟、模仿、重复、再现等。学会学会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
7、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图表、图像用于解释一定的地理现象、分析的解决一定的地理问题;独立绘制简单的地图和地理图表,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简单的地理计算过程等。在新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独立完成操作如绘制、测量、测定、查阅、计算等。联系、灵活运用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相应的反应等领悟(内化)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是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寻找等。认同、接受、反对、欣赏、关心、重视、尊重等。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增强、领悟等。2、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 、 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
8、状、大小与运动识记: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识记: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初步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理解与简单应用: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要点说明:识记并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基本规律和现象,识记地球自转、公转的周期、方向。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公转形成的四季和五带。描述四季的变化。应用地球及其运动知识解释地球运动产生现象的实际问题。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及应用。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2、地球仪识记与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要点说明:记住重要经纬
9、线、经纬度,并规范书写。)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要点说明:学会描述位置特点。)二 、地图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应用与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应用与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种主要地形类型。学会: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地图并会在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识记: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一、海洋和陆地 1.海陆分布识记与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识记与初步学会: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
10、地理分布。(要点说明: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识记海陆比例。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次序、分布特点、轮廓及分界线。)2.海陆变迁理解: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识记与简单应用: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要点说明:在地图上识记世界重要地形区的分布与名称。了解世界著名山脉(系)的分布概况。 初步形成海陆不断变化的科学观念。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力。)二、气候 1. 天气理解: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理解:用实
11、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学会与识记: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学会与识记: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降水的分布特点。学会: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3.主要气候类型 学会与识记: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综合应用: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综合应用: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要点说明:知道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人类应对气象灾害,抗灾减灾的措施与
12、对策。学会利用有关天气、气候资料绘制成图表(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等),描述比较气候特征。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名称。重点掌握气候特征的地区差异及分析影响其差异的主导因素,并根据气候特征及其差异说明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利弊评价)。)三 、居民1.人口与人种学会与理解: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理解: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识记与初步学会: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要点说明:学会数据处理,会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人口增长曲线图)等。认识主要的人口问题,知道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13、知道三大人种名称。)2. 语言和宗教识记: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识记: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3.聚落学会与识记: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理解: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理解与领悟: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四、地域发展差异理解: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理解: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特点 。理解: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要点说明:学会根据有关资料,比较不同发展水平地域(资源、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差异。)五、认识区域1. 认识大洲 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
14、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会与综合应用: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要点说明:掌握并运用认识大洲的方法,分析有关大洲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和地理问题。重点理解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结合有关资料对各大洲的基本地理特征,运用列表、填图等方式进行比较。)2.认识地区初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学会与综合应用: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会与理解: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会与理解:运用
15、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学会与识记: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初步学会与识记: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学会与识记: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识记与领悟: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要点说明:重点掌握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主要方法,学会收集、整理资料,归纳有关区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分析研究区域的地理问题,并进行区域比较。)3.认识国家 初步学会与识记: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16、学会与理解: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学会与综合应用: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理解: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识记: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学会与理解: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学会与识记: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理解: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识记: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要点说明:重点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学习和探究国家的主要方法,归
17、纳有关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地理特征、分析有关国家的地理问题,并初步学会运用地理分析与比较的方法,比较有关国家地理环境与地理问题差异。)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 一、 疆域与人口1.疆域与行政区划学会与识记: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识记: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识记: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人口与民族学会与理解: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学会与识记: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学会与识记: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
18、民族分布特征。(要点说明: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及产生地理现象差异。认识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记住濒临的 “四海一洋”,主要海峡、重要岛屿。熟记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分布位置、轮廓图。记住人口国情、国策。根据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民情、服饰的图片、资料,判断主要的少数民族)二、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一)自然环境1、地形和地势学会与理解: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要点说明:掌握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从地势、地形种类、地形分布等方面分析,记住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评价其
19、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记住主要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区的名称、特征及分布。认识我国地形和地势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学会与理解: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要点说明:分析并记住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候类型。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及成因;东西干湿差异及成因;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季风等方面综合分析气候影响因素。认识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学会分析有关气候要素分布图、气候要素统计资料图表。)3、河流和湖泊识记: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理解: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学会与识记:
20、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识记: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要点说明:知道长江、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气候区;记住各河段分界,各河段主要特征;综合分析长江黄河对流经地区的主要影响。了解黄河各河段的防灾减灾、治理等措施;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对策。理解自然环境要素(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分布情况、主要成因、危害及防灾减灾对策等。)(二)自然资源理解: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学会、识记与领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学会、识记与领悟:运用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学科 考试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3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