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汇编.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汇编-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题)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大都北京 汴梁开封 临安苏州 益州成都A. B. C. D.2(2011年海南高考3题)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
2、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3(2011年海南高考2题)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
3、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5(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6(2011年江苏高考题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4、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7(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4题)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8(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
5、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9(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图4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在汉代就已出现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 B C D10(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BCD11(2011年海南高考5题)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
6、北”。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12(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5题)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1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5题)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
7、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二、非选择题14(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35题)(30分)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 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二近代中国
8、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表1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19121916 15956 118 07419171921 39269 798 20319221926 43074 390 09119271931 55192 998 181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材料三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
9、为主的新时代。摘自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10分)(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12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A 4A 5D 6C 7B 8B 9C 10D 11 12B 13D 二、非选择题14(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2)由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低看出: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传统农具仍是主要 劳动工具。民国政府的倡导,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多地少;综合国力弱,农民购买力低下。(3)政府重视“三农”问题,予以政策扶持;综合国力增强,农民购买力提升。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古代、近代劳动者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当代形成了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古代主要使用人畜力;近代开始引进和使用农业机器;当代普遍使且农机具,广泛运用农业科技。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