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0年上海历史卷)21某学生要以“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为主题撰写小论文,他可以选择的研究对象有 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 B几何原本、冯如 C商务印书馆、冯如 D同文馆、利玛窦解析:C。此题可用排除法,利玛窦和几何原本都是“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的内容,不属于“近代”。(10年重庆卷)16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解析:B,阅读材料,号召商战,争夺利权,主张商战,挽回利权的主张是早
2、期郑观应的主张。(10年北京卷)16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经分析应该是伴随启蒙思想的传入,作者认为国家政治命运不可寄托在神仙身上,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10年北京卷)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
3、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进过程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主张君民共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故排除; 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排除;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故排除;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10年福建卷)16图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答案】D。【解析】“惟适之安”字面理解是怎么舒适就怎么做,体现了追求自由倾向和维新变革的思想,反映了严复受进化论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本题大大超出
4、了高中历史教学要求,非课标和考试说明所要求之能力所能及也。命题不在于显示命题者自己学识有多渊博,而在于体现命题使命的公正。【启示】此题和15题都涉及到福建地方史的考查,以后对福建地方史要细化。(10年全国卷2)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答案】B 【解析】题中意思是说“如果皇帝不能为民生存着想,官府不能为民办事,人民就有权推翻它”,这实际上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主权在民思想。(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试题 分类 汇编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9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