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高考政治真题文化生活按课分题人教版必修3.doc
《0809高考政治真题文化生活按课分题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09高考政治真题文化生活按课分题人教版必修3.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8-2009高考文化生活试题(按新课标分课时汇编)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1、(2009福建卷31.) 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回答31题。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2、(20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
2、发展具有重要影响3、.(2008海南卷17)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B 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 B C D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1、(20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B.C. D.2、(2008江苏卷2
3、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D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B c D3.(2008广东卷31)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BD 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B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D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4.(2008山东卷19)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
4、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姆。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5、(2009山东卷29) 材料四 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6)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8分) (6)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人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
5、经济发展 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 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 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6.(2008海南卷25)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南建省20年以来,根据本省特点,坚持生态立省,加强文化建设,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显著成就,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材料一 海南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海南文化公园。该公园总投资约6亿元,包括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公园
6、配套设施等。海南文化公园为开放性文化主题公园,体现以人为本、群众性、大众化的特点,不设围墙、不售门票,以文化普及、艺术生产为主,休闲健身为辅,兼顾文化商业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社交范围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 材料二 从1999年到2006年,海南省共投入120多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生态建设,目前90 以上的省内大中型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从建省到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 总值增长21倍,同时生态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休闲度假天堂。 (1)谈谈海南省加大文化投入,建设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意义。(8分)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2分)满足人们
7、的精神文化需求;(2分)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提升精神境界(2分)推动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2分)7.(2008宁夏卷38)(16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7分)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通过遗址或通过遗
8、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2009江苏卷19)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不同民族的文化
9、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2、(2009辽宁、宁夏卷19).1861年,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 ,另一个叫英国。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够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 这些财物归还被劫的中国。”雨果的话代表了有良知的法国民众的声音。从人类正义的立场看改变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竞争秩序是归还被劫文物的关键英法两国应与中国谈判解决流失在英法的上述文物的归属问题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所有权是尊重他国文化的起码准则依国际法归还所劫文物是遵
10、循个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A. B. C. D. 3、(2009辽宁、宁夏卷21)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征集“10000个科学难题“设计各学科尚未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优先发展问题、前沿热点问题和学术争论问题等。征集科学难题有利于加强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水平。回答21题。 科学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认识活动,追踪科学发展现状以提炼问题依赖于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与理论兴趣。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科学问题的形成遵循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发展水平高度相关科学问题的选择反映出研究者的兴趣爱好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A. B. C. D. 4.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有
11、利于激发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引导他们超越已有书本知识,否定科学理论权威拓展自由想象空间,摆脱已有思想观念关注当代科学现状,探寻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培育科学问题意识,发现科学发展的突破点A. B. C. D. 5、(2009天津卷10)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回答10题。党和政府的做法体现了A.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C.对少数民族当家做主权
12、利的保障D.对少数民族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支持6.(2008江苏卷2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A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8.(2008广东卷19)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A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 B C D9.(2008广东卷2
13、0)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C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 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10.(2008广东卷32)北京奥运会得到我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申奥宣传片中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诠释以及中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笑脸征服了世界。这表明ABCD A奥运会既是体育盛会,同时也是文化盛会 B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 C北京奥运会可以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D奥运会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11.(2008海南卷14) “同一个
14、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8月8 9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盛大节日。北京奥运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C 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B C D12.(2008宁夏卷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15、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 B C D为世界奉献一后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回答2021题。13.(2008山东卷20)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BA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 B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14.(2008山东卷21)
16、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D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A B C D15、(2009辽宁、宁夏卷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
17、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12分)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2009江苏卷21).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教育是文化传
18、承的重要途径A B C D.2、(2009山东卷21)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大型口头说唱英雄史诗,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的抢救和整理。这说明 藏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保护民族文化 自治区文化管理自治权受法律保护 自治区政府履行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A B C D 3、(2009山东卷2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沦衡)A B. C D. 4.(2008
19、江苏卷2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5.(2008广东卷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B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6、(2009福建卷39
20、)(42分) 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相关链接】医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抚民,使汉初社会凋敞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因为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浩”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
21、应“无为而治”。(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只是,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集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第五课 文化创新1.(2008江苏卷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C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2.(2008广东卷17)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809 高考 政治 文化生活 按课分题人教版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