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doc
《0711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11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1(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答案】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的书画的发展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并以新材料和图示的方式出现,设计新颖。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大约出现在唐朝,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张择端是北宋画家,郑板桥是清朝画家。由此可知,只有吴道子符合题意。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古代绘
2、画的杰出代表人物 ,图中第一个高峰应为唐朝时期,A顾恺之是魏晋时期,B吴道子是唐朝时期,C张择端是北宋时期,D郑板桥是清朝时期,故B项正确。2(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2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答案】B【点拨】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对文学形式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自然经济的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儒家思想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的限定上。3(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5题)从汉
3、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答案】A【点拨】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比较能力。汉赋、唐诗、宋词以及明清小说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日渐兴起历史。日益平民化,反映平民的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此题考查考生的时序思维和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灿烂辉煌,各朝代有自己的主流文学形式,一起构成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文化。从汉代到明清,主流文学形式由“赋”到“小说”的变化,考生只要按时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就会明白主流文化
4、是日趋平民化了。此题选A。4(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23题)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答案】D【点拨】电子文献具有多媒体信息存储和传递功能、检索方便、信息存储容量大等优点;纸质文献则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更具有权威性等优点。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在很长的时期内将共生共存。工具发生了变化,那仅仅是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但是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它们对保
5、留民族文化遗产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5(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2题)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答案】A【点拨】A是小篆;B是楷书;C是行书;D是草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6(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42题(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答案】D【点拨】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毕升发明的,用于印刷的活字字模应是反字。据此分析题目图片,只有D项符合题意。7(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1题)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6、)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实用技术发达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答案】B【点拨】题目考查“我国古代科技主要特点”。结合相关知识可得出古代科技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8(2008年海南高考4题)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答案】D【点拨】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与其他剧种交流渗透,并吸收了其他杂曲的特点。9(2011年江苏高考3题)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
7、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特别是活字印刷术。根据所学,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本题分析材料,大意是说,崇祯十一年时朝廷的邸报开始采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分析各选项,A项活字印刷术从明代开始使用说法错误;B项活字印刷术发明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说法不符合史实,雕版印刷术自隋唐开始就有使用;C项说法也不正确,最早的活字是胶泥活字。本题应选D项,
8、活字印刷术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造纸术在西汉时已出现;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活版之前传递信息并不是均用手抄,如雕版;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A、B、C表述错误。造纸术出现于西汉、指南针出现于战国、火药出现于东晋,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在四大发明中活版出现最晚。10(2009年上海高考2题)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甲骨文、圣书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A两河流域 B中国C地中海东岸 D埃及【答案】B【点拨】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人发明的文字,笔画
9、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埃及圣书字由意符、音符和定符组成,是一种语词-音节文字。陶尊上的“”刻划符,属于象形文字,应该是中国的甲骨文,故选B。11(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文化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同时注意中外对比,找寻人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属于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山水画属于文人写意画,
10、注重的是绘画的意境;而19世纪中期的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已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蒸汽机成为动力,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发展,使得画家有了更方便的条件去接触大自然,描绘大自然的风景。故D项为正确答案。12(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2题)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答案】A【点拨】题干关键词是“隶书”。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据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秦朝
11、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他写的秦始皇廿六年诏铭用的是小篆体,B项错误。C项指的是草书。正书是指楷书,D项不符合题意。13(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答案】A【点拨】“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是文人画的特点,苏轼一生,几遭贬谪,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滋味,愤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发诸毫端,借诗画以泄胸中
12、盘郁。作者通过作画抒写胸臆之情。郁闷的心情通过绘画表露无疑。这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所以A项符合题意。“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又称“疏体”是唐代吴道子的画风, 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排除B。“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句说的是王维,出自苏轼的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是王维的字)指出了王维的诗能够将诗情画意相结合的特点。排除C。“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含寓淡泊名利、心向清纯之意的山林气味,这与作者抒发郁闷之情的寓意不吻合。排除D。故选A。14(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1题)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
13、“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答案】D【点拨】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谪至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时做黄州寒食诗帖。贴中用笔率意奔放,恣肆挥洒,有徐起渐快,嘎然而止的节奏,体现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可以明显看出被贬谪黄州的悲愤情感,正体现了“宋人尚意”的特色。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正体现出字体的变化特点。15(2009年上海高考13题)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
14、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点拨】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5世纪已经传入西方,甲说法错误,来自学者著作的材料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丁同学说法也是不合理的,19世纪
15、初,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丙同学的说话是合理的。16(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12题)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答案】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和迁移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秦朝实行文化专制,严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愚民政策。故错误的是D.17(2010年高考全国卷文综15题)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
16、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答案】C【点拨】解答此题,注意题中关键词“今(雕)板之幸也”,说明,是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故C正确。18(2009年广东高考1题)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答案】D【点拨】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因此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17、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19(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3题)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答案】D【点拨】此题考查古代书法艺术和书法名家。解法一:日本文字主要由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创造的片假名和学问僧空海采用汉字草书创造的平假名构成,材料中点出平假名,故受草书影响,怀素是狂草名家,选D;解法二:根据材料中的平假名字体判断是模仿草书,这是本题考查的主要意图;解法三:排除法,王羲之非唐朝,颜真卿和刘公权擅长楷体,故选D。以上不管
18、哪种解法都必须建立在对几个书法名家生活朝代和擅长字体等知识掌握了解的基础上,故踏踏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是高考取胜的基础。20(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13题)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答案】A【点拨】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中国四大发明传入阿拉伯的时间的再认再现能力。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人大食,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才出现,13世纪,指南针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各国,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人阿拉伯。造纸术是东汉时代宦官蔡伦
19、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中期平民毕昇发明,时间与题干不符,予以排除,而指南针、火药与火器不是一项技术,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A项,造纸术传播到阿拉伯。21(2010年高考全国卷文综13题)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答案】D【点拨】题中多次出现“雕印”一词,说明当时雕版印刷
20、术比较普及,由此可排除A项;再由题中信息主要涉及宋人“议论时政之言”,并不足以说明当时北宋与契丹的关系,C项亦可排除。B项有较强的迷惑性,但由“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可知当时宋朝政府并未对书籍出版业进行有效的管理;而由“大于朝廷不便”的信息,可知如当时“议论时政之言”广为流传的话,则对宋朝政府的统治会带来不利影响。故D项为正确答案。22(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14题)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文学兴盛 印刷工艺提高 专制政治强化 A. B. C. D. 【答案】A【点拨】商品经
21、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艺提高,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专制政治强化不利于文化发展,应排除23(2008年上海高考A8题)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答案】A【点拨】选项中涉及的重大发明,“司南”的发明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纸”的发明时间是在西汉,“火药”的发明时间是在唐朝,“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是在北宋。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司南是战国,纸最早是西汉,活字印刷术最早是北宋平民毕昇的,火药是唐朝。所以顺序是司南、纸、火药、活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711 高考 汇编 必修 专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