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思想概念与应用.doc
《绿色建筑思想概念与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思想概念与应用.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绿色建筑与行动 题目: 绿色能源及农村沼气利用 院(部):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 成型 班级: 成型102 姓名: 刘清伟 学号: 2010101213 指导教师: 孟扬 完成日期: 2011年12月5日 目录第一章 绿色建筑概述.2 1.1绿色建筑的产生 1.2绿色建筑的涵义 1.3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 1.4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1.5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第二章 绿色建筑理念及发展状况.7 1.1绿色建筑的技术性 1.2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1.3 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1.4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第三章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15第四章 关于对生态建筑的探讨.
2、19 1.1环境友好材料的生态建筑 1.2整合生物气候建筑 1.3生态屋顶系统第五章 绿色建筑暖通节能问题及对策.22 1.1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 1.2绿色建筑围护结构的特点 1.3.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节能的方向 1.4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第六章 绿色建筑在中国发展的意义.271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其历史悠久。原生的绿色建筑曾伴随着人类一起诞生和成长,世界各地的原始住居及其发展所形成的体系已延续数千年,度过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人类部分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
3、吞噬。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也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1.1 绿色建筑的产生绿色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文中的“巢”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利用自然条件
4、,就地取材,对附近环境没有产生副作用。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某些无知而又贪欲的人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20世纪60年代,公害事件和环境污染频生,从而引发了一场绿色运动。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去保护生态环境,那么人类发展的负效应行为将毁灭人类本身。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1993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至此,绿色建筑、生态
5、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的研究与实践达到了高潮。1.2 绿色建筑的涵义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1.3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国际上对绿色建筑
6、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1963年V奥戈亚(VOl-gyay)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相协调的设计理论。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8
7、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规。阿莫里B洛温斯在文章东西方的融合: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而进行的整体设计中指出:“绿色建筑不仅仅关注的是物质上的创造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等方面。”4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绿色建筑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社会的推广,绿色建筑理念也逐渐得到了行业人员的重视和支持。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8次大会发表了芝加哥宣言,号召全世界建筑师把环境和社会
8、的可持续性列入建筑师职业及其责任的核心。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这一切标志了绿色建筑的兴起。 1.4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其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所做出的独特解答,已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热点。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土和木。土取自于大地,当建筑结束寿命时又回归于大地;木材则是可再生资源。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本质在于“源于自然,融于自然”。适应自然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是经过长期的摸索而得出来的,虽然它没有现代建筑技术的华丽外表,但其朴实的内在却包
9、含了许多现代技术原理,如众所周知的窑洞建筑所具有的“冬暖夏凉”特性,实质是其蓄热性能较好的厚重性围护结构,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较大的室外温度波动的衰减作用的一种表现。我国各地民居中也有许多宝贵的绿色建筑的经验。譬如关中民居,关中地区气候干燥,夏热冬冷,风沙多,因而关中民居自然形成了狭长的四合院式的庭院。这种庭院充分反映了关中地区特有的深宅、窄院和封闭的地方特点,这样不仅节约用地,也解决遮阳、避暑、通风和室外排水等问题。但是,笔者认为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没能很好的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下来。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传统建筑的实践中,环境观只是一种模糊、自发的观念,并没有形成明确
10、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论。 1.5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
11、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行新的、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总之,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认识日益完善,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迅速,成绩显著。2绿色建筑理念及发展状况发展绿色建筑必须立足于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审美要求和道德、伦理价值观。通轇社会调研知,至少早目前阶段,绿色建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观念问题。由于绿色建筑的内涵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12、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除建筐设计之外的问题,筑师或工程设备师应该有意识地考虑到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考虑到如何控制吸烟气体对非吸烟人群的危害,在建筑的运营阶段,要做到节能,就要自觉地做到人走灯关,水关,以及将空调调到26摄氏度等,这些必须要靠社会意识,个人习惯。这些都不是技术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利他行为。而这种利他行为,需要大家都去遵守,需要公众的监督和自我道德的约束。这种道德,即是所谓的“环境道德”或“生态伦理”。另一方面,现代人生活的节奏快,压力大,对舒适度和健康的关注程度,在很多时候远远高于产生这种舒适度所消耗的能源和资源。比如对大面积玻璃幕墙的追求(参照见图1),如果没有合理的配套遮阳设
13、计会带来高昂的运营成本,更不用说光污染和维护清洗的难度。尽管如此,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全玻璃幕墙建筑还是一天比一天多。2.1绿色建筑的技术性发展绿色建筑必须立足于现有的资源状况和现代的技术体系,用现代的技术来解决现代人的面临的问题,满足现代人生活产生的需求。就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而言,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也许是最生态和环保的,除此之外,福建客家的土楼(参见图2)、陕北的窑洞(参见图3)尽可能地应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所用材料均为原生的自然资源,是与环境和谐的资源,由于黏土、岩石等材料本身优异的环境性能,使得土楼和窑洞的室内温湿度常年恒定在一定的范围,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恒温恒湿”、“冬暖夏凉”的建筑形
14、式。如果说到环境的污染,原始人的穴居、构巢等则更是最环保的居住方式,但我们是不可能回到那个时代的。因而,绿色建筑本身也代表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代表了设计师更新的设计方法,比如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整体设计、环境设计等,代表了一种新的,各个专业之间的融合和交叉的趋势。在建筑领域内环保问题的解决,是基于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基于工程师设计理念、设计师和工具的更新,同时也基于新技术对传统设备的升级改造。2.2绿色建筑的经济性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毋庸置疑是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但由于其初始投资往往较高,通常不被投资商所看好。若期望企业能够自愿投资建设生态建筑,那么就
15、必须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综合地考虑绿色建筑的价值,即充分考虑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运行费用的降低,甚至对人体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作出全面、客观评估。全生命周期是指从事物的产生至消亡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对建筑而言,从能源和环境的角度,其生命周期是指从材料与构件生产(含原材料的开采)、规划与,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与处理(废弃、再循环和再利用等)的全循环过程,即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从使用功能的角度,是指从交付使用后到其功能再也不能修复适用为止的阶段性过程,即建筑的使用(功能、自然)生命周期。在绿色建筑的建设成本和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之间有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最佳平衡点,而建筑师和工程师们的主要
16、职责就是找到这个平衡点。图1图2图32.3 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建筑作为人工环境,是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类对感官享受的过度追求,以及不加节制的开发与建设,使现代建筑不仅疏离了人与自然的天然联系和交流,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左右;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在发展中国家,剧增的建筑量还造成侵占土地、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日益严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
17、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要在未来15年保持GDP年均增长7以上,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恶化压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材、节
18、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温家宝和曾培炎同志也多次指出,建筑节能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战略问题。 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是建设领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调整房地产业结构和转变建筑业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是节约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
19、键环节;是探索解决建设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建筑业、建材业,实现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作。2.4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3.1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人们已不但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价格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同时,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今天,人们除了对于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人们已经意识到“
20、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 开发生产了一批“绿色建材”。通过引进、消化、借鉴,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如“防霉壁纸”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塑料金属复合管”,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刚开始的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中层为铝,塑料与金属铝之间为两层胶,具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它有不会生锈,不使水质受污之优势,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乳胶漆装饰材料除施工十分简便外,各种美丽颜色给居家环境带来滨纷色彩。在环保方面绝无污染,涂刷后散发山阵阵清香。当墙面陈旧后。还可以复刷或用请洁剂进行清理,同时又起到抑制墙体内的霉菌散发。目前
21、,这种绿色材料大有替代壁纸之势,对于石膏板装饰环保材料的开发近年来大有长足之势,通过技术攻关,研制成一种在沿海湿热带气候下,受潮不发生霉变,卫生问漏水板面不变形的石膏板装饰环保材料,从而在宾馆和家庭装饰中开创了新局面。 重视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目前建筑行业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噪声的排放、粉尘的排放(扬尘)、运输的遗撤、大量建筑垃圾的废弃、油漆、涂料以及化学品的泄露、资源能源的消耗如生产生活水电的消耗,装修过程中引起投诉较多的油漆、涂料、胶及含胶材料中甲苯、甲醛气味的排放等。一些企业已通过150l400l环境管理标准认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适时强制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建设部、国家经贸委、质量技术监督局
22、、国家建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建住房1999295号)中明确规定,从2000年6月1日起,在新建住宅中,淘汰砂模铸造铸铁排水管道,推广应用硬聚乙烯(UPVC)塑科排水管和符合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及管件(GB/T2772一l999)的柔性接口机制铸铁排水管。禁止使用冷镀锌钢管,推广应用铝塑复合营、交联聚乙烯管等。同时。逐步限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积极推广采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纳新型墙体材料及推荐使用无害、无放射、无污染的环保产品。3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低碳经济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
23、地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追求绿色GDP的增长。其核心问题是绿色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规划,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是“低碳经济”提出的现实背景。全球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碳能源使用总量的急剧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逐已引起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 建筑 思想 概念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