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谈谈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doc
《高中语文论文:谈谈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论文:谈谈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谈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巴金先生曾给青少年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由此可见,欣赏文学作品,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深远的作用,它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中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它积累了年轻人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它还能激发新一代的创造思维、进取精神。所以,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最大责任莫过于在有限的课时里,凭着一份诚挚与兴趣、和着慢慢升华的知识与感悟,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文学,而后领略与完善人生。但文学名著不像报刊杂志,人人一看就懂,尤其对涉世较浅的中学生来
2、说,欣赏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难度。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给学生“鱼”,而是教会他们怎样“渔”。在文学欣赏的实践中,我不断摸索,慢慢体会,觉得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努力,这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一、知人论世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故要让学生读懂某个作品,就要指导学生从了解这个作家的生平、作家所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写作背景入手,从而探索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整体把握文
3、意。如果对作者和作品所诞生的时代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歪曲的。象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生活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他经历了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仅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明白了这一点,这就不难理解他描绘的那整个苦难时代的生活画面。又如李煜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据说这是李煜囚中所写的一首词。他当时的遭遇很悲惨,居处有“老卒守门”,“不得与外人接”,“从中日夕以泪洗面”!要是不了解作者的身世和经历,要是不了解这是南唐的亡国之君李后主囚禁
4、中追怀往事之作,学生就容易把这首词寄予着的亡国的伤痛,以及留恋富贵繁华生活的极复杂的情绪,看成是一般的感旧伤逝之作。 所以欣赏文学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这有助于认识作者的世界观、创作观,从而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风格。二、品读语言高尔基曾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论文学)课标也强调“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因此,文学欣赏的另一个重点,应是对作品语言的品读。真正的文学大师的语言,凝重似黄金,纯净似水晶,含蓄、空灵似“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既能“话里有话”,又有“
5、无言之言”,给人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感情,有厚度、力度、质感,是应该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并透过语言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这么说,作者的努力是从旨趣到符号,而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朱自清在讲到散文欣赏时曾说:“乍看岂不是淡淡的?缓缓细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欣赏就是缓缓地咀嚼文学语言,辨尝出其中的浓密的叶汁来。不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像朱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就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体会对语言的感悟。如荷叶荷花的“清香”在朱自清的笔下描绘得出神入化,“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远处高楼上
6、渺茫的歌声”是似有若无的,幽淡雅致的,只有侧耳倾听,才能捕捉到那从天外飘来的歌声。“这阵阵”似有若无的仙乐,把香气的“缕缕”变得具体化了,这幽雅的歌声又使我们联想到这香气并不是浓烈一爽,这“清香”像歌声一样,须得“侧耳寻声”,真所谓“暗香浮动”,但一经嗅到,就觉得沁人心脾更能洗尽人间的烦愁与躁热,这淡淡的“清香”正好与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相吻合。如在这静夜中,飘来的“清香”如果像听到震耳欲聋的音乐一样反而倒胃口。而这种以声代味,以耳闻类比鼻观的妙喻,令人浮想联翩,其神韵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文学欣赏就是要从这样的点滴心得起步,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荷塘月色中这类例子还有很多,都值得慢慢咀
7、嚼。通过点滴欣赏,从而为自己增添了几许艺术的感应细胞,文学鉴赏的高深素养就来自平时独立的点滴积累。教师若不引导学生去品读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三、体验感悟马克思曾指出:“现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在自己卓越的、描述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治家、理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步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我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要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可见,这两位导师之革命哲学原理的形成,也得益于文学的启悟。
8、 作家创造意境也好,塑造人物形象也好,都要表现一定的主题。主题是作家经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从对题材的提炼中发掘出来的思想结晶,也是作家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追求的集中表现。因此,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要使学生学会通过作品的意境和意象,积极联系社会现实或时代背景,挖掘作品的主题,领会主题的社会意义,体会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巨大功能,真正辩识真善美和假恶丑,从而使学生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得到启发。课标也强调“阅读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对作品中感人的意境和意象,能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发现人,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论文 谈谈 文学作品 阅读教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8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