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文:促进地理概念形成的形象化教学策略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论文:促进地理概念形成的形象化教学策略初探.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促进地理概念形成的形象化教学策略初探摘要:本文从现代认知心理学出发,初步探讨了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模型(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图示表示、角色扮演等教学策略,丰富学生的地理表象,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有意学习,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使新学习的概念纳入到学生原有的命题网络中,从而促进地理概念形成。关键词:形象化教学策略 概念形成 知识是如何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知识表征。所谓知识表征,指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知识表征有不同的形式,既有表象,也有命题、命题网络,对于复杂的知识,还有图式(也叫认知结构)。这些表象、命题、命题网络及图式等不同
2、的形式即为编码。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在学生的大脑里建立起有关概念的表象、命题、命题网络或者图式,使地理概念“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同时促进学生的判断、推理、归纳、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获得概念的途径主要有两条: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指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共同的本质特征。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重要的地理理性知识。地理概念是地理知识的基点,在地理知识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充分重视地理概念教学。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原理、知识学习的阶段,地理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注意和预期、激活与概念
3、有关的原有知识、选择性地接受新的信息,最后将新旧知识形成联系,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知识的命题中。正因为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本质属性的概括,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基本策略是使概念教学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提供形象、丰富的感性材料,在感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地理概念。 一、形象化的语言描述策略 形象化的语言描述策略主要是指教师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或者借用诗词、成语、俗语、故事等对地理概念进行形象化的教学。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既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新鲜感,又能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将深奥的概念说得浅显易懂,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地理概念的形成。例如教学“地球内部圏层”时,将地球内部的三大圏层地
4、壳、地幔、地核比作“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黄,十分贴切。在学习沉积岩中“岩石和化石”的概念时,用“记录地球历史的教科书”作比喻,书页就是“岩层”,文字就是“化石”,显得十分妥帖。因为沉积岩有层理构造,好比纸张,岩层里常含有化石,化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好比书页上的“文字”。在学习“地球表面形态”时,用夸张的手法“山不是那座山”来形象地描述“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在比较“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时,用拟人的手法,以人的“骨架”和“身材”进行类比,很容易区别,前者表示内部构造,而后者表示外部形态。用“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句话来形象
5、地描述“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的传递关系也很形象,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三个概念间的关系。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比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是再恰当不过了。在地理概念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也很形象生动。例如春风不度玉门关夏季风、黄梅时节家家雨梅雨、早穿皮袄午穿衫,围着火炉吃西瓜温带大陆性气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物循环等等。 二、形象化的模型(实验)演示策略形象化的模型演示策略主要是指教师运用实物模型(实验)对地理概念进行教学。实物模型演示法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它的最大优点是实在,学生是可以用手触摸的。虽然现在有计算机可以模拟
6、,但效果还是不一样。例如“晨昏线”这个概念,要学生说出“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这句话并非难事,但要真正理解“晨昏线”这一概念的实质,并且要会运用,却非这一名话能解决的。晨昏线的空间特征怎么样?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这样变化?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怎样变化?与晨昏线相交的纬线圈的昼弧和夜弧长短怎样变化?等等。尽管教师通过讲解、计算机模拟,学生还是不甚理解、模模糊糊。这时实物模型就能大显伸手了。用一根有弹性的布条做成晨昏线,制作半个地球仪大小的布袋和晨昏线缝在一起,作为夜半球,套在地球仪上,教学时就可用来教学昏晨线的概念。学生一看就明白,所谓的晨昏线应该是晨昏圈,随着太阳直
7、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与经纬线的关系不断在变化。晨昏圈位置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关系,晨昏圈位置变化与昼夜长短变化之间的关系也就一目了然。再如“三圈环流”的概念,学生总觉得“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教师讲了,电脑也看了,总是不能建立起比较清晰的空间概念。这时运用实物模型来演示,对学生来说既直观形象,又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很好。课前教师准备好一个实物箭头(可就地取材,如用泡沫塑料,箭头长度不宜太粗太长,和地球仪的大小协调)和地球仪(在地球仪的相应位置处,粘上红、深黄和浅黄五条纸带分别代表赤道、300纬线和600纬线)。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边讲边画边演示,箭头的运动表示大气的运动。讲完“三圈环流”后
8、,将课前准备好的“三圈环流示意圈”(用铁丝做成,大圈可以套在地球仪上,附在上面的三个小圈表示三圈环流)套在地球仪上。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建立起较清晰的空间概念。大气的上升运动、下沉运动、水平运动,近地面大气的运动、高空大气的运动,学生都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经济实惠,效果明显。新课程改革后,地理实践活动突显其重要性。实验也是一种重要的地理实践活动。通过实验进行地理概念形象化教学效果也不错。比如“热力环流”的概念,在大气运动中是最基础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做实验的方法,模拟“热力环流”,让学生通过观察建立起“热力环流”的概念。将回流管里灌满水,然后固定铁架台上,在回流管的一
9、端下面放酒精灯,问:用酒精精加热后,回流管中的水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如何解释?如果回流管里是空气,会不会产生这一现象?这说明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再进入学习热力环流的概念,学生觉得容易多了。三、形象化的多媒体演示策略形象化的多媒体演示策略主要是指教师运用多媒体(录像)演示对地理概念进行教学。在传统的模型演示受到限制的时候,多媒体的手段就可发挥其优势。例如在学习“黄赤交角”概念时,教师演示地球公转情景,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间之间的交角。借助于多媒体的优势,我们可以参照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摄像的原理,将地球绕日公转制作成不同的观察角度。例如可以从北极上空俯视的角度,可以
10、让学生观察逆时针的公转方向、北极的指向及近日点与远日点;从南极上空俯视的角度,观察顺时针的公转方向;从黄道面平视(即黄道面在画面中呈现为一条线)地球公转,观察地轴的倾斜方向和黄赤交角大小。从这个角度观察非常直观,地球就从线段一端运动到另一端,而在这个过程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学生就能更好地领会“黄赤交角”的概念了。再如学习“背斜谷”的概念,运用电脑动态地演示自然界需要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才能完成的侵蚀过程,非常形象生动,学生对背斜谷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在学习地震、火山、地壳运动等概念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以刺激学生的选择性知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
11、识,从而使学生习得地理概念。四、形象化的图示表示策略 形象化的图示表示策略主要是指教师运用图表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地理概念的一种教学策略。一幅图表有时可以把一个抽象、复杂的概念表现得简明易懂。所以它在地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地方时”概念的教学,初学时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教师除了要用地球仪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地方时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地方时的概念,还很有必要设计一幅简洁易懂的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地方时的概念 (如下图)。从图中可知,随着地球的自转,只有一条经线是正对着太阳的,也就是说只有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是12点钟。 往东钟点数增大,往西钟点数减小。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在
12、这幅图上表现得很直观,学生也就比较容易建立起“地方时”的概念。在“中心地理论”的教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如“中心地”、“服务范围”等,除了要举实例让学生建立相关的概念外,还可用图示的方法形象地加以表现。以上右侧的三幅图中,左图表示不同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中心地A的服务范围覆盖中心地B的服务范围。为了能更形象地建立有关“中心地”与“服务范围”的关系,教师还可制作右边这两幅“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图,帮助学生理解,中心地级别越高,数目越少,但服务范围越大。用表格形式进行地理概念教学也很常用。区别相似概念时,运用表格形式很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起明确清晰的地理概念。例如冷锋与暖锋概念的学习,运用图表
13、结合形式进行比较学习,也十分直观。通过冷锋、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不同天气特点的比较,使学生对冷锋、暖锋概念获得较为清晰的概念。教学过程中,强调边讲边画,动态生成。图 示锋面类型过 境 前过 境 时过 境 后冷锋: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温暖一般常出现较大的风,云层增厚,并出现雨、雪天气 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暖锋: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寒冷云层增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五、形象化的角色扮演策略 形象化的角色扮演策略主要是指利用身体或肢体模拟演示来进行地理概念教学的策略。这也是地理概念形象
14、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在“太阳日与恒星日”概念教学时,运用此法,收到较好效果。“太阳日”概念教学中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的角度不是一周(3600),而是一周多一点(360059),笔者采用了角色扮演策略突破该难点。由一位同学扮演太阳,教师扮演地球,为了能够比较直观,教师伸直双臂,两手掌叠在一起,两手臂与躯干垂直。第一次,彼此面对面站着,教师在原地逆时针方向转了一周,当教师的手臂再次对着学生时,问对面的学生,老师在原地转了几度。第二次,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站着,教师在逆时针自转的同时,逆时针绕对面的学生旋转。当教师再次将手臂对着学生时,问对面的学生,老师还是转了3600吗?显然,学生
15、非常清楚地看到老师转过的角度大于3600。多转的角度就是教师绕学生所转过的角度,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天所转过的角度,大约是59(当然湘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中P16图中所标注的度数是错误的)。再如在教学“气旋与反气旋”概念时,运用左右手来演示其气流运动的方向十分形象,大拇指表示垂直气流的运行方向,弯曲的四指表示水平气流的运行方向,学生易于记忆和掌握。 当然,地理概念的教学不能单单采用一种教学策略,而要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起来运用。以上所探讨的形象化教学策略,是以语言、模型、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刺激学生,丰富学生的地理表象,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有意学习,使新学习的概念与原有知识经验挂钩,发挥原有知识的固定作用,从而使新学习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命题之中,进而促进地理概念的形成。当然地理概念的形成还只是获得地理概念的初级形式,还要通过概念同化等途径习得概念。要真正地掌握地理概念,还必须学会运用地理概念。参考文献:(1)地理教学杂志.2004.10-12期(2)教育心理学 吴庆麟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3)地理新课程教学论 王民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4)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陈澄主审,段玉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6)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皮连生主编,朱燕 胡谊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8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