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导学案.doc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导学案.doc(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学习目标二、学习重难点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重点: 1内环境的成分、渗透压、酸碱度。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难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预习案】一、体液的概念和组成1、体液的概念: 。2、体液的组成: _ 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体液 _ _ _ _ _ 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 _ _3、内环境的概念: 。4、内环境的组成: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其理化性质1、细胞外液的主要成分:(1)血浆的组成: _(约90%) _ 血浆 _ (约10%) _
2、(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_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和_三个方面。(1)渗透压a、溶液渗透压的概念:_ _b、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_ _c、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渗透压的关系:_(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_,PH为_。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等离子有关。(3)体温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左右。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_由外环境提供,同时产生的_又必须排出体外,但细胞并没有和外界直接接触,必须通过内环境的中介作用。【预习自测】1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 ( )
3、A组织液 B内环境 C血浆 D淋巴2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3人体皮肤表皮细胞获得O2是直接从 ( )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 B周围的水中得到C. 组织液中得到 D血浆中得到【探究案】1 区别体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针对训练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 、CO2、血红蛋白、H十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0C纤维蛋白原、Ca2十、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提示:不同点从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所含的
4、化学成分来比较)血浆、血液和血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针对训练2: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3阅读课本P3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图示表示出三者之间的关系。针对训练3: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浅黄色的液体是_,它来源于_ 。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血清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方面,其中渗透压是重点。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
5、离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 和 。针对训练4:(1)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2) 某病人长期缺乏营养(特别是蛋白质摄入过少)时会出现水肿的现象,试分析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提示:从各种体液的成分中分析,水肿是由于组织液水分滞留过多造成的)【训练案】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乙酰胆碱2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3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6、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4.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5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 3 8. 5 C. 6 D. 106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B液为_,C液为_,D液为_。三者共同构成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 (2)绘出B、C、D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3)C0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_ (4)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
7、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浓度升高,导致_病的发生。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学习目标二、学习重难点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预习案】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稳态的定义:_ _ _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_(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_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_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3)内环境的
8、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预习自测】1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C 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2.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
9、下列哪对物质 ( ) A、NaClHCl B、NaHCO3H2CO3 C、NaOHHCl D、NaHCO3 NaCl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探究案】1讨论书本第七页的调查得出结论:正常情况下不同_,不同_的人,体温不同;即使同一人在一天内的体温也是_,但一般不会超过1度;尽管外界气温变化大,但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_。2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为什么?针对训练1: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 ( )A凝固的状态 B绝对不变的状态 C相对稳定的状态 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变化的状态
10、3(1)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呢的措施?针对训练2: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一条冷水浸泡过的毛巾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结果?针对训练3: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 提供能量 B 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C 供给营养 D 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4.试讨论哪些因素会导致组织水肿?针对训练4:组织液生成增
11、多,大量地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5.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针对训练5:(1)从上图可知,下列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直接关系的系统是 (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运动系统 内分泌系统ABCD(2)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
12、,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 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 、 系统。(4)内环境中的水以 形式进入消化道,肾小管内的水通过 作用进入内环境,内环境的水通过皮肤 排出体外,胃肠道中的水分通过 方式进入内环境。【训练案】1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2.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 A降低、 C02、Na2C03 B降低、乳酸、NaHC03 C升高、C02、H2C03 D升高、乳酸、NaHC033.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
13、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 方式进行的。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 的吸收。()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 (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 方式进入消化道。()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 结构进行的。()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 。()过程e和d依次表示_ 作用。()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_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二、学习重难点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重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预习案】一、神经
14、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_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通常包括_、传入神经、_、传出神经和_。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状态变为_状态的过程。 2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_,造成膜电位表现为_;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兴奋,造成_,膜电位表现为_,兴奋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_。 3兴奋以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_传导。【探究案】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
15、非条件反射。反射的分类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获得方式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的反射刺激方式具体事物直接刺激(非条件刺激)反射中枢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实例膝跳反射、眨眼反射 2、反射弧(1)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 细胞体神经元 树突: 突起 思考: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反射弧它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一个反射活动要想完成,必须保持反射弧的完整性。感受器感受一定的_,并产生_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_的形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 将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_,并产生_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以_的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必修 全套 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7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