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的编写特色及教学体会.doc
《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的编写特色及教学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的编写特色及教学体会.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的编写特色及教学体会1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的编写特色传统教材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数学的应用重视不够,不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脆弱。而新课标教材(北师大版)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对此做了大量的调整,增加了具有广泛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贯穿在教材的各个方面。(1)综合编排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新课标教材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编写体系;安排知识顺序注意处理好与
2、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的基本原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由浅入深,分散讲解;工具性基础知识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视情况有分有聚;在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等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的自己探究活动,转化为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增加新知识,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在数学课程中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这些特点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
3、讲授知识内容的同时注意对其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使之能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它们发挥指导作用。因此,高中新课标教材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十分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估算思想等在教材中通过具体内容都重点的加以体现。(3)以具体实例引入课题,突出问题的实际背景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新课标教材每章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序言,都以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导入。如:集合以教室情景引入,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以世界人口变化规律引入,三角函数以自然界
4、中的周期现象引入,概率以彩票中奖、天气预报为情景引入,数列以一个真实故事引入,解三角形以台风的影响引入,不等式以芭蕾舞演员的舞姿为背景引入等 。在教材的编排上,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陈述问题,又附以插图,增强直观形象性、趣味性,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分别就概念的引入、实例的说明、数学的表示等方面,都恰当的运用实际问题和具体情景。如以中国湖泊的划分引入集合的概念,以我国近十几年高速公路的发展为背景引入变量与常量,以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部分统计数据和新闻引入统计方法,以电视娱乐节目中竞猜物品价格为例题导出算法的思想,以“东方红一号”与“神舟”五号部分参数作比
5、较引入不等关系等,这些实例的引入增强了问题的实际背景,为顺利解决问题作了铺垫。例题中安排了较多的实际应用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通过范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问题的一般思想和方法。新课标教材(北师大版)必修五册十五章共有299个例题,涉及数学应用的有95个,占例题总数的31.1%,而每节知识的引入都是以实际问题的形式提出,它们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难易适中,示范性强。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在练习题、习题、复习题中增加了大量的应用问题,必修五册十五章练习
6、题中有100 道应用题,占练习题总数的25.18%;习题中有182道应用题,占习题总数的31.65%;复习题中有104道应用题,占复习题总数的39.1%。这些题分别涉及增长率、储蓄利率、人口普查统计、行程问题,物理、化学、生物问题,社会、经济、科技、生活问题(如流行歌曲发展趋势、结婚年龄变化问题)等各个方面,量大面宽,情景新颖,融知识性、趣味性、自主实践性于一体。(4)“阅读材料”贴近生活实际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北师大版)必修五册十五章共安排了17篇“阅读材料”,这些内容生动有趣,贴进学生生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史方面的有:康托与集合论、函数概念的发展、历史上数
7、学计算的三大发明、笛卡儿与解析几何、统计小史、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开方算法等。介绍数学应用方面的有:生活中的映射、数学与音乐、向量与中学数学、选举的预测、标准差的用途等。扩充知识方面的有:函数与中学数学、蜜蜂是对的、物不知数、算法的复杂性、三角函数叠加问题、人的潜能等。(5)新增了 “课题学习”和“探究活动”增加“课题学习”和“探究活动”是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的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走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知识、情感、审美、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为了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
8、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创新精神,高中新课标教材(必修)共安排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正方体截面的形状、调查通俗歌曲的流行趋势、确定线段n等分点的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究y=Asin(x+)(A0,0)的图象、摩天轮中的数学问题、教育储蓄七个“课题学习”;同种商品不同型号的价格问题、打包问题、追及问题、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的值、升旗中的数学问题、三角测量六个“探究活动”,这些课题或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自动手实践操作,通过调查研究,交流合作,选择优化方案,归纳概括,恰当建模,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6)注重信息
9、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新课标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教材中编排了 “信息技术建议”和“信息技术应用”栏目,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习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例子。2 利用数学新课标教材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实践高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517岁左右,他们认知过程的各种心理成分虽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但智力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其抽象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课标教材的这些特征,结合
10、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转化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就更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每节课都拿出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
11、过程中要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找出本节课内容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对于有争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即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在课堂阅读的同时,要积极鼓励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超前预习、阅读教材,有些学生总是比教学进度提前,并把尚未讲过的问题作为一种兴趣、乐趣,甚至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讨论、争执。通过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实现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巡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原来成绩较差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2)创设
12、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利用高中新课标教材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原教材相比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章前图、章前引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联系实际的例习题等均可作为创设问题情景的材料。如果将这些素材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适当加工,效果就会更好。例如:我在教授三角函数一章中函数y=Asin(x+)(A0,0)的图象这节课时,就是以求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频率为例引入,创设问题的情景,促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新课程 数学 教材 编写 特色 教学 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7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