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高中数学起始学习:难在何处对策何在.doc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高中数学起始学习:难在何处对策何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高中数学起始学习:难在何处对策何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数学论文高中数学起始学习:难在何处,对策何在 摘要:高一数学难学,师生颇有反映。本文从初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法、内容要求差异、学生基础等方面,浅析数学起始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从初高中内容衔接、教材特征、知识网络构建、兴趣激发等方面,试图寻找对策。关键词:起始学习 困难 对策执教高一两个月,学生反应数学难学,这与学生基础有很大关系。我校是位于农村的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在全市普通高中学生中属中下水平。横向了解,即使一级重点中学的高一,也有很大比例学生反应数学难学(文1,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纵向比较,几位同事都觉得比上届(05年)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要困难(缺少数据比较,教材要求降低,课任
2、教师相同)。这就使笔者思考除基础之外,还有那些因素较大程度影响学生高中数学的起始学习。结合教学实际、学生访谈了解、同事讨论交流、本人观察思考等,作一些粗浅分析,以期抛砖引玉,使学生数学学习的头能开好(使用教材为人教A版)。一、难在何处1思维层次要求提高,思想方法主导性增强从思维发展特征看,初中学生处在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经验型的抽象思维过渡阶段,高中学生处在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并初步形成辩证思维阶段。从初中升入高中,在函数部分,特别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定义描述完全是数学的理性刻画,应用上要进行代数推理,较之学生熟悉的几何推理,缺少了图形的支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理性思维
3、有较高的要求,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不适应这种思维变化要求的学生不在少数,主要是思维呈现较强的定势,给高中阶段的起始学习带来一些困难。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高中数学解题,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要求,主导性增强。高一的起始学习中,就频繁用到数形结合(如集合运算)、分类讨论(如指、对有关问题)、函数与方程思想(如方程根的问题)、等价转化、整体代换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学生处于潜意识的“直觉”运用状态,到高中则要求能有意识的“自觉”运用,学生在这点上有所欠缺。2语言叙述数学化,概念呈现形式化 形式化是数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把“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作为课程基本
4、理念之一。数学中,形式化的主要途径就是数学对象的符号化。高一“1.1节”就是集合,除基本知识外,用集合符号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也是基本要求。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自然语言转换为集合语言时不能准确转换,或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发生严重混淆。这主要是自然语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理解水平,而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严格、简洁、抽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最值的定义等都是抽象的形式化定义,对其中“任意”、“都有”、“存在”等数学词语,理解不到位;更重要的是,形式化定义中有严格的逻辑形式和逻辑结构,偏好自然语言且对数学对象的思考长于感性的学生,碰到日益增多的这些内容,就云里雾里的,不能透彻理解和正确叙述。3运算趋向符号
5、化,熟悉的数学对象“异化”学生的运算能力弱化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从小学开始,就学用计算器,根据观察,高一学生做数学题是“(计算)器不离手”,个别同学更坦言“乘法九九表”不会背,颇有美国高中生的味道(纯属个人感触,无贬低美国教育的意思)。实际上,在高中,好多运算涉及到字母和符号,如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或证明,用惯了计算器的学生无从下手,即使是数值计算,也有一定的性质运用或推理,过分依赖计算器,结果可能是“慢、错、偏”,学生熟悉的“算”,到了高一,竟也成了学习的一个“坎”。学生运算能力的弱化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本省的杭州、台州等地区从09年开始的中考中规定考生不能使用计算器,我想,跟这不无关系
6、。高中数学,许多内容是初中数学的延伸和提高,但有些看似相同的内容,其形式与要求已不同,曾经熟悉的数学对象的“异化”,学生再用老眼光去看待,是“相识不相知”的了。如初中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用了较多时间,掌握较好,但初中二次函数呈现的形态是“整体、静态、显性、粗放”,到高中,不再单独学习二次函数,且呈现的形态多是“局部、动态、隐性、精细”的(文2),碰到这种二次函数问题,学生用起来不上手,甚至无从下手。4知识点脱节较多,内隐性结论增多 在初中,不学韦达定理,不学因式分解中的分组分解法,解方程组的要求也很低,这样,到了高一,一些求二次函数系数、单调性证明中的分解变形,模拟函数(如)的求解,就碰到这样那样
7、的问题。 到了高中,一些数学内隐性的知识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日渐增多。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函数图象在横纵坐标轴的投影;求一个集合的子集要考虑空集;函数奇偶性的判断首先要考虑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定义域包括零的奇函数图象必过原点(或f(0)=0),这些内隐性知识的应用在学习中常属“盲区”,使解题不完整、走弯路或致错。二、 对策何在1.做好衔接,适应差别 开学初,笔者即专门安排一节课,向学生介绍“如何学好高中数学”。从基础、兴趣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要求,对初高中内容和要求的区别,如二次函数,从初中的“整体、静态、显性、粗放”,到高中“局部、动态、隐性、精细”的特征变化;再如绝对值,初
8、中局限于代数定义和数值计算,到高中,绝对值的运用既重数又重形,既在“等”中用,也在“不等”中用。通过这些具体的数学对象,让学生及时感知高中数学建立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又有显著的提高,及时了解两个阶段学习的差别。初高中数学知识点与方法的衔接,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时到位,不使知识的脱节影响教学。2.把握教材特征,关键处“咬文嚼字” 教材编排有着明显的“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探究”的结构,基本上遵循具体事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共性(感性层次)、抽象归纳描述本质(理性层次)、探究深入思考(应用层次)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即是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一个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从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教学 论文 起始 学习 何处 对策 何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6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