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doc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下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寒假,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二、教材解读科学家这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2、。因此,一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
3、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
4、 。大桥镇小学 一 年级( 科学 )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教学内容安排课时1发现物体的特征1课时2谁轻谁重1课时3认识物体的形状1课时4给物体分类1课时5观察一瓶水1课时6它们去哪里了1课时7认识一袋空气1课时8科学阅读1课时9我们知道的动物1课时10校园里的动物1课时11观察一种动物1课时12给动物建家1课时13观察鱼1课时14给动物分类1课时15科学阅读1课时16期末复习1课时17期末复习1课时初 备补备及反思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
5、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器材准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2你为
6、什么猜它是橡皮呢?(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有理有据。初 备补备及反思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学生对物体的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为教师后面的教学调整提供借鉴。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二、观察物体(一)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
7、的特征呢?(要认真观察)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学期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观察方法。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了
8、什么,力求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来观察物体的特征,如用眼看颜色或形状、用手摸软硬、用鼻子闻到气味,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描述性词汇,同时为下面的“两两对比观察法” 活动埋下伏笔。(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初 备补备及反思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44人一
9、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5怎样详细记录物体的特征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吧!()教师示范活动手册的使用:投影展示实物,指导学生先填写日期。(物品名称可替换)()指导学生填写记录表格。以木块为例:把木块与乒乓球对比后发现形状不同,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然后填写在记录表上(强调:(1)可以把活动手册最后一页词汇表上的词汇剪下来,粘贴在相应位置,也可直接填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边观察边记录,顺序建议是:颜色形状气味是否透明粗糙程度轻重,但不强调一定是这个顺序)。设计意图:学生利用活动手册记录物体特征,书写上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示范。通过指
10、导,使学生认识到要边观察、边比较、边记录,记录结果要真实。6. 交流评价“我的记录”。(1)请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我画的记录”。(2)学生相互评价观察和记录的是否准确。(3)教师小结:记录时要真实、准确。设计意图: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用“准不准”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记录,进一步强调科学记录要真实、准确。7出示班级记录表单,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在学生交流过程中, 教师补充班级记录单。8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9教师总结:通过两两对比观察,我们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10通过观察比较活动,我们对木
11、块已经非常熟悉了,谁来描述一下木块的特征?比一比谁描述得最好。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学会了利用各个感官及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初 备补备及反思来更全面、更准确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三、小结、延伸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3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别人猜,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设计意图:突出学以致用,同时用编谜语的方式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述能力。【板书设计】1、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 大小、颜色、形状闻 气味两两对比观察法摸 表面粗糙程度掂 轻重初 备补备及反思2、谁轻谁重【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2、概念目标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科学探究目标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器材准备】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
13、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握程度,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二、 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1预测物体的重量。初 备补备及反思(1)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测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14、。(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顺序呢”,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
15、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设计意图: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醒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设计意图
16、: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准确。3称量物体的重量。(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 “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初 备补备及反思(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
17、数量,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设计意图:让小组把称量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为后续的集体研讨做准备。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录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和态度。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小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2接下来,
18、小组内要先讨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的探讨。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人预测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预测是不可靠的。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这种方法需要两两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掂量的方法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觉,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当有更多的物体时,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准确。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回
19、形针的个数,这样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的物体。四、应用概念,拓展延伸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以此为基础给出问题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实验结果说出判断的理由,再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初 备补备及反思设计意图: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五、小结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
20、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设计意图:对一整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初 备补备及反思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科学探究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科学态度目标1 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21、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器材准备】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学生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2出示小布袋。不打开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生用“摸”“看”的方法进行猜测,根据“形状”判断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橡皮。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强调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初
22、备补备及反思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课件展示猜测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导入本课,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将两种形状明显不同的物体用布袋装起来,让学生用“摸”“看”的方法猜测是什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直接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形状上的不同。5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交流装盒子的方式,教师规定统一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课件演示:“平铺一层”)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一年级 科学 下册 一册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6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