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oc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9.10赵守拙1, 王传兵2(1.合肥师范学院 政法系,安徽 合肥 230061;2.丹阳第六中学,江苏 丹阳 212300)摘要:本次高中地理选修课程通过模块形式呈现,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但是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是一个难点,出现一些问题,使地理选修课程的功能难以发挥。本文通过实际调查,阐述这些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关键词: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模块,现状,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为此普
2、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新设置,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1。在模块设置中,各学科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并实行学分制。本次高中选修课程的设置既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是一个难点。如何发挥选修课程的作用,实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提出的目标,是当前高中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实施现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策略。一、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实施的现状本文主要是对已经实行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省份在地理选修课程的设置、学生的选修状况、如何与高考接轨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其中在最先实行的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四省,2007年进行了课
3、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江苏也将在2008年实行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各省份在具体做法上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既提供了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做法,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 国家层面上关于地理选修课程实施的建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地理选修课程设置是以模块形式出现的,并作出相关说明,建议: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组成。这些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并且有
4、些选修模块的设置是以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界的教学实践为依据,以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2。各选修模块在知识衔接和内在逻辑上是平行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于选修课程的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同时建议:除了因条件不具备可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模块以外,其它的地理选修模块原则上各个学校都应开设。选修模块的内容如表1所示:2.地方层面上地理选修课程执行的尴尬从目前已经实行高中新课程的省份来看,对于地理选修课程的执行,各省不完全一样,但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与高考紧密结合,具体方式如表2: 作者简
5、介:赵守拙(1970),安徽淮南人,江苏丹阳第六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于中学地理教学研究。王传兵(1969),安徽舒城人,合肥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于地理课程和教学研究。表1:高中地理选修模块及内容课程名称基 本 内 容选修1 宇宙与地球宇宙、太阳系和地月系 、地球的演化、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2 海洋地理海洋和海岸带、海洋开发、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海洋权益选修3 旅游地理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旅游与环境保护选修4 城乡规划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城乡分布、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我国主要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与环境
6、、防灾与减灾选修6 环境保护环境和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资源的利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管理选修7 地理信息技术应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地图与遥感 (RS)、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IS)、3S(RS 、GPS、GIS)技术应用表2:一些省份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实施方案省份选 修 方 案广东选修模块为并列关系,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修习前后开设或同时开设。1.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倾向的学生:选择修习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6(环境保护)。2.理工科发展倾向的学生:选择修习选修1(宇宙与地球)、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
7、5(自然灾害与防治)。3.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建议学校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科目选修课程统筹安排,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暂缓开设。4.高中毕业后准备直接就业的学生,建议在上述7个选修模块中选修2个模块。学校应在高中三年级上学期结束之前完成选修课程。海南省内没有统一规定学生选修模块,原则上七个选修模块都可以选修,但2007年高考方案中规定考试内容限定在选修1(宇宙与地球)、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中。江苏全省统一选定开设选修模块: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6(环境保护),各学校从中选择两个模块教学。宁夏省内没有统一规定选
8、修模块,各学校分别开设1-3个选修模块,建议开设的主要是选修1(宇宙与地球)、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选修课。2007年高考只考必修内容不考选修内容。山东省里没有指定开设模块,学校集中开设的模块是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高考考试方案定的是选择文科的学生可以从以上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 安徽建议省级示范高中开设所有选修模块(2006年可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其他中学可以在市教研部门的指导下采取“共同选修+个性选修”的过度模式推进地理选修模块的实施,“共同选修”是指地市要求必须开设的选修模块,“个性选
9、修”是指学校在市要求必须开设的选修模块外开设的选修模块。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各市要分阶段扩大“共同选修”的选择范围。建议2007年“共同选修”的选择范围为:“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旅游地理”;2008年增加“城乡规划” 和“宇宙与地球”;2009年再增加“海洋地理”和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福建有三种方案:方案一: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倾向的学生,必须从7个模块中选择修习23个模块,各2学分,获得4-6学分。方案二:理工科发展倾向的学生:鼓励有志于从事地学、环境、农林、水利、军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从选修系列的7个模块中,选择修习12个模块,各2学分,获得2-4学分。方案三:综合发展倾向的学
10、生(“大综合”高考),有志于从事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从7个模块中选择修满2个模块,各2学分,获得4学分。陕西如果地理作为高考科目,那么选修方案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倾向的学生选修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的23个模块,这些学生至少要修满4个学分。对于倾向理工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以选学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自然地理模块,可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学分,这一部分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在7个模块中任意选修12个模块,最终获得24学分。如果地理不作为高考科目,那么建议只对个人有兴趣的学生在7个模块中开设12个模块或校本课
11、程中相应的选修课,使学生最终获得24学分。以上只是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实际地理选修课程的设置和执行主要是以地市级行政单位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基本情况是:在同一个地市选修的模块是一样的,一般选择两个模块,在开设时间上也一致,这样便于管理和操作,也便于教学评价。但是,各地市在遵照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时,往往有很多冲突,特别是选修模块的选择,分歧较大,给新课程顺利实施带来障碍。3.学校层面上地理选修课程实践的无奈真正把选修课程落实到实处是学校,学校教学过程是上级课程政策执行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课程政策检验和反馈的过程。但是通过对一些学校的调查发现,现实的教学状况与政策建议又是两回事:理
12、科即理工科发展倾向的学生,在学完地理必修课程后,地理选修课程基本不再选修,有些学生虽然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但是在高考、家长、学校等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下,只能忍痛割爱。文科即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倾向的学生,选修的模块都是高考必考模块,完全按自己兴趣选择的模块,在校舍紧张、选修人数少、师资力量不足等客观条件限制下,也只好作罢。这种现状很难实现课程改革的初衷。难怪调查中有学生抱怨:“这哪是学生做主自己选课程?完全是作秀,找借口推卸责任,别人选,我们修”,等等。学生对地理选修课程的反应情况统计如表36中所示1 注:本文调查的对象是丹阳市和合肥市在读的高中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在具体调查对象中,我们没有再具体区
13、分文科和理科,而是作为整体考虑。其中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960份,回收率为80%。另外,我们还进行了50人次的随机访谈。:表3:你对地理选修模块中最感兴趣的是模块 名称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人数比例15.2(%)7.4(%)30.3(%)18.3(%)8.2(%)10.5(%)10.1(%)表4:你选修地理选修模块的原因是选修原因高考需要学分需要兴趣爱好不清楚人数比例(%)36.841.216.55.5表5:目前开设的地理选修模块中是自己感兴趣的模块数目(门)012人数比例(%)16.253.230.6表6:你认为目前阻碍自由选择
14、地理选修模块的因素是原因高考教师教学设施其他因素人数比例(%)57.87.524.510.2二、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现状分析本次课程是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稿)也明确指明:“课程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地课程修习计划” 3。事实上,由于主客观原因,选修课程目的已经发生异化。通过对地理选修模块执行状况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地理选修课程在实施过程中,
15、存在一些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美好的愿望付诸东流,具体表现为:1.高考的现实冲击着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目前的现实来看,无论高中课程如何改革,高考总是不能回避的因素。既然有考试,而且是关系千家万户的高考,那么就存在选修课程与高考接轨的问题。正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样,一度在高考科目中排除了地理科目,结果是地理教学和研究严重萎缩。现在虽然地理作为高考的一门学科,如果只是考必修内容,那么选修课程将可能无人问津。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却指出“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设置是从学生的特长、学生的爱好、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发展出发的”。从理论上说:选修课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宽松的教学环境、大容量的知识。根据
16、多元智能理论,从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考核方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展示特长、体验成功,激发其进一步深入探究的欲望,使选修课的教学能够充分开发学生潜能,达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然而,现实却是各学校根据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考方案,只开设高考的选修模块,不作为高考内容的一概不讲授,很多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模块,却被学校以各种借口给拒绝了,理科学生除了地理必修课程外,选修课程也只是意思而已,文科学生往往按照学校和高考要求,选择高考模块,非高考内容基本不学。学生的意愿得不到尊重,个性得不到发挥。目前各校选择选修模块都是从高考需要出发,适当参考学生的意愿而后开设的。这样必然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
17、不利于学生今后个性的发展。虽然有学分要求,但都是学校自己评卷,哪有因学分不够而不能毕业的高中生呢?另外,目前高等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对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课程选修情况基本不作为录取时的参考依据,而完全凭高考时的分数。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无论如何,这总是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精神相违背的。高考的指挥棒打掉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地理选修模块研制高成本低收益选修课程是国家组织实施的,国家在出台这项措施的前前后后将投入很多人力、财力和物力,来进行调研、论证,组织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等相关人员编写教材、影像资料等,并且为了能有效实施,还要进行教师培训,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选修课程的顺利实行。但是,正如上文所
18、述,当前在选修的七个模块中,真正用于教学的只有2-3个模块,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明显是高投入、低产出,效益不足50%,大量的资本、劳动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当然,教育教学不能完全按照经济效益衡量,不过从社会文化价值来考虑,社会效益依然收效甚微,因为没有被选择的模块教材已经不发给学生,这些教材所传递的知识、信息、价值学生无从知晓,作为传递文化、价值的功能无法延伸,所以,当前从事地理选修模块研制和开发的人员,只有“苦劳而没有功劳”,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从国家角度看,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无法体现。3.选修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地理选修模块在逻辑上没有递进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选修 课程 实施 现状 分析 策略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