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萧山八中.doc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萧山八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萧山八中.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级立项课题编号:地理4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一、 问题的提出乡土地理是整个中学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的学生能够直接观察、亲手摸到、经常接触,并生活其间的那部分地区的区域地理;学习这部分区域地理知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学生今后参加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地理知识,而且因其易于直接观察、进行调查、解剖麻雀、分析研究,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社会调查能力,对于向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以及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学生具有好新奇、好追问、好探索的特点,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乡土地理材料中的
2、一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把它引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国内外对乡土地理教学研究颇多,英、美等发达国家一直把乡土地理纳入地理教学的必修课程,并作为成绩考核的一大依据;在国内,许多地区都编写了各具特色的乡土教材,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学者也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发表了很多有血有肉的乡土教学篇章。但对于新时期的地理教学,如何从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素质角度出发,探索乡土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教学途径,这方面的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以系统知识、理论知
3、识为主的高中地理教学以及我区目前仍以应试教育为突出状况的地理教学,更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时间约束,使乡土地理教学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观念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更新,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出台实施,以“学科为本”、“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正被逐步淘汰,以“育人为本”、“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内涵已成为当今教学舞台的新理念。地理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需要从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内容中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才能为地理学科注入新活力,为21世纪培养具有一定地理意识和学习能力的素质人才。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
4、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从地理素质教育的实践看,为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地理学科的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与趣味性融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而新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探索乡土地理案例教学。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或一大优点是采用案例分析这一流行的教材编写方法。这种方法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有机结合起来,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法,从分析某一典型的地理事实材料入手,探究地理事物时空演化规律,由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促使地理原
5、理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进行实际工作的思路和基本方法。二、案例教学的产生和发展早在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首先兴起,其目的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达到对法律规则的理解,从而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地理案例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的判断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地理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有限的精选过的地理知识实例,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概念,开展解决新问题的活动。 地理案例教学优点是:利于引进新的地理概念,介绍新的地理知识;便于组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利于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学会学习地理。
6、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贯彻:地理教学不只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已学会学习地理,传授地理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三、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案例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了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就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教师首先要注意到不同案例的形式,然后从中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案例。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反映地理事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并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特别是从家乡的地理事象中进行选取,不仅使学生感觉到,摸得着,也会增强案例实用性。另外,案例应精选,不是信手掐来的那种。要考虑到案例的优劣,考虑其难易水平,学生是否能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接受。案例教学所选择的实例必须和
7、学生的阅历有密切联系,要使学生感受到案例和他本人的经验以及日常所见所闻有关,(例如在讲述高中地理教材中“商品谷物农业”这一概念时,笔者并在使用书中的案例同时,也使用了萧山的围垦农场的谷物生产这一在当地人人皆知的乡土案例),地理教学中的每个步骤要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相吻合,要同时考虑所教学生的知识度、审美水平、道德水平、兴趣、思维方式和社会活动等情况。总之,案例选择时既要考虑到案例的质量,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素质,更要符合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四、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主要特征1、内容非定型化。学习所选的案例可以是萧山自然地理案例,也可以是萧山人文地理案例。既可以是地理文字材料案例,也可以是地理图象案
8、例亦可是乡土地理实践案例等等。只要符合地理学习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就行。如: 利用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钱塘江的河道的变迁及原因。(海水运动,月相变化,钱江潮)自然条件对萧山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工业,农业,商业旅游等等)第五次人口普查说明萧山区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结合实际说明萧山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举例介绍萧山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利用以前的乡土地图,讨论家乡有哪些变化,并以适当形式展示讨论的结果。2、思维非定势化。学生在进行案例学习时,不受某一种思维方式的束缚,可以是正向思维,也可以是逆向思维和多
9、向思维,可以是聚合思维,也可以是发散思维,只要能有效在解决具体问题就可以。3、结论非唯一化。学生利用典型案例的学习,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不正确的;可以是符合常理的,也可以是不符合常理的,只要对自己的答案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就可以,也就是说满足“自圆其说”都是可以的。五、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主要步骤首先是找到学习的案例。地理案例是案例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乡土地理案例在我们的周围是很多的,在寻找时要选择来自地理事实、符合地理客观实际,反映地理事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能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的案例。 这些案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经过精选的地理案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萧山八中 高中地理 教学 渗透 乡土 地理 案例 实践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6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