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新课程构建“生活化课堂”初探.doc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新课程构建“生活化课堂”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新课程构建“生活化课堂”初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科类论文化 学还化学课堂以生活本色高中化学新课程构建“生活化课堂”初探【摘要】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充分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本文就化学教学中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本要求、主要策略进行了一些尝试,以期激活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真正实现。【关键词】化学课堂 教学 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语),“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 (斯宾塞语)。可见,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只有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现实生活中的学
2、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价值。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 中指出:“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界限,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还课堂教学以生活本色,使知识能够深人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化在一起,进而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一、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本要求1、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
3、实生活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是学生学习的活动的起点和基础。直接经验是指学生直接经历并获得的体验,它具有亲历性、情境性、具体性、个体性、原创性等特征。生活化的课堂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以现实的体验和直接的经验来丰富、拓展和提升个体的认知,把生活世界中的教学资源和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独特的作用。2、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化学教材的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运用教材的内容指导生活,必先将其还原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在
4、笔者看来,这里所提及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从最细小的层面上而言,那就是要求教师从平凡但广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化学教育价值的素材,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让他们去探询,去想象,去感悟,去理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3、营造和谐的生活化教学氛围生活化教学氛围,即是营造轻松愉快、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为此,作为化学教师在角色定位上,要摆正位置,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多用商讨、对话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5、,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间的辩论,也鼓励生师间的辩论,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二、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策略1、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课堂活力,进而对化学课堂产生亲切感、眷恋感。“生活化”导入资源,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现象、重大的社会事件和历史素材等等。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
6、和作用时,教师可以从如何选购“优质银耳”的生活小常识引入,看似“白洁如玉”的银耳却是SO2的漂白产物导出新课题;可以直接划燃一根火柴,引导学生闻气味,发现SO2的产生;也可以播放一段“酸雨的形成和对人类危害”的资料片,从环境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还可以从SO2气体泄露造成人员中毒的社会新闻切入等等。现实生活能帮助我们的教学简化、解决很多问题,所以,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能力实际和社会实际,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各种化学问题的意识,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思考。案例1:“物质的分散系”导入教学片段上课铃响后,学生竟然发现我叼着烟走向讲台,并大胆的吞云吐
7、雾。从不吸烟的我做出这些行为,让全体学生感到匪夷所思,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随后我拿出红外线电筒,使光束通过我吐出的烟,让学生观察光亮的通路。这时学生才明白我在故意“作秀”,演示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现象实验,而不是故意违反课堂规则。随后告知学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将在本课涉及,讲完课后将请同学来解释形成现象的原因,从而引起学生探究谜底的好奇心,最后使本课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几个简单的行动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就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原来科学就在身边。将含有丰富合乎实际的生活素材,加工成课题资源导入化学课堂,引出新知,使教学“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氛围“热”起来。2、课堂“
8、探索”生活化,探究理解新知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学习的过程,即是生活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的活动。一位学生颇有感触地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也许这真是“体验”的奇妙之所在吧!这启迪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参与教学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化学知识元素,在不断反复解释生活现象、尝试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案例2“氯水的漂白性”的教学片段情景创设:播放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报道(麦地枯黄、油菜变白)。联想质疑:为什么绿色麦地一片枯黄
9、?油菜已熏得枯黄甚至变白?实验探究:将上半部干燥下半部湿润的绿色布条迅速插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交流:为什么绿色布条干燥处不褪色而湿润处褪色呢?小结新知: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才能爱学、乐学,并能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发现、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现象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案例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高三复习教学片段情景创设:小强妈妈是个化学老师,周末在家妈妈给小强提出一些生活化学的问题。
10、(1)吃早饭时,妈妈问小强这馒头“发胖”,并有许多空隙,知道为什么吗?(2)中午洗碗时,妈妈让小强拿纯碱水去油污,并问其原理是什么?用热碱水好还是冷的好,为什么?(3)吃完晚饭后,小强感觉自己胃不适,吐酸水,妈妈有拿来小苏打服用,并问为什么?若有胃溃疡的人服用小苏打好吗?(4)晚上,电视报道有居民楼发生火灾,居民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妈妈又问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若你是小强的智囊团成员,你能帮他解决吗。教师模拟了一个真真切切的生活画面,并设计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小常识,巧妙的将学生融入到这“生活化”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议论纷纷,积极讨论,让枯燥的复习课堂也焕发生命的活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教学 论文 新课程 构建 生活 课堂 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225720.html